深入實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 加快推動四川全面高質量發展

——訪四川省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會長 羅友平

2020年06月01日16:35  來源:四川在線
 
原標題:深入實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 加快推動四川全面高質量發展



  四川在線: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結合西部大開發,您認為四川應如何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採取哪些措施?

  羅友平:近日發布的《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期,再次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賦能賦勢,對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明確了“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蘊含著在西部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思考,既是四川擔當國家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務,更是四川在歷史交匯迎來的重大戰略機遇。

  四川要牢牢把握國家戰略機遇,自覺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堅定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四川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動西部大開發的總戰略總牽引總抓手,舉全省之力推進實施。

  第一,努力推動在西部地區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渝地區地處長江上游,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人口1.1億,分別佔西南地區的6.6%和35%,是西部大開發的主戰場。成渝地區各城市間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近,在交通、經貿、教育、科技等領域往來密切,毗鄰區域合作不斷深化,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也日益凸顯。目前,成渝地區生產總值近6萬億元規模,但與長三角城市群(21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10萬億元)、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6萬億)等世界級城市群差距明顯。我們要本著“川渝一家親”、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機制障礙,特別是在城鄉融合發展、生產生活生態要素配置、內陸開放試驗、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加強協作,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打造國家政策支持有力、市場資本青睞、宜居宜業的中國經濟“第四極”。

  第二,努力在西部地區改革開放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借鑒國內外先發地區經濟圈或城市群,推進改革開放發展的經驗,以雙向開放為重點,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成渝“雙城”高能級開放平台聯動,共建服務經濟圈乃至中西部地區的開放平台體系。加快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共創國際經貿產能合作新優勢。以“雙城”為龍頭,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國際班列西部通道、沿江通道,引領經濟圈與西南地區、西北地區、沿江區域城市群及都市圈聯動發展,抱團共創國際經貿產能合作新優勢,推動形成開放發展新格局,為西部各省提供可借鑒推廣的寶貴經驗。

  第三,努力在西部地區創新發展中發揮帶頭帶動作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環境潛力巨大,也面臨著創新源頭供給不足、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創新創業人才較缺乏等問題。因此,要加快建立區域協同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形成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共商的良好局面。強化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發揮創新極核引領作用,加快構建“兩極一廊多點”創新格局。依托成渝地區相對成熟的產業基礎,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區域性合作平台。

  第四,努力在西部地區建設高品質宜居地的標杆。“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一是創新協同發展的城鄉體系。強化成都、重慶國家中心城市極核功能,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建設一批區域性中心大城市,培育一批有潛力的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鎮及美麗鄉村,構建以成渝雙城為帶動的新型城鄉體系。二是建立全域綠色發展體系。形成多領域、多空間、多層級的生態補償制度體系,並探索建立區域一體化環境權益交易制度。三是在公共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構建互惠互利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經濟圈整體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四是傳承發揚巴蜀文化體系。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熊貓文化等底蘊厚重的巴蜀文化。五是探索雙城經濟圈背景下的社會治理新路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宜居生活指標及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雙提升”。

  四川在線:您認為四川如何把《指導意見》與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推動全面高質量發展?

  羅友平: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是四川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歷史方位、緊扣新時代新的實踐要求,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和高質量發展新體系,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把《指導意見》與省委推動治蜀興川重要決策部署,特別是“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經濟強省奠定堅實基礎、邁出穩健步伐。

  一是堅定不移做強成都“主干”,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等,讓“主干”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同時,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步伐,提升環成都經濟圈各城市能級,加快建成現代經濟集中發展區。

  二是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發展,推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依托陸上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加快發展臨港經濟和通道經濟,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建成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三是依托特色資源和歷史文化優勢,加快川東北經濟區在清潔能源化工、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康養和紅色文化旅游等方面縱深突破,加快建設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甘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四是依托礦產、水能和光熱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建設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推動攀西經濟區轉型發展。

  五是通過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建設,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良性互動,推動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加快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建設。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