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攜手 如何下好國家戰略“先手棋”?

2020年06月01日06:50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四城攜手 如何下好國家戰略“先手棋”?

圍棋中的“先手”,是指在一場局部戰斗之后,能夠首先騰出手來,在另一塊大場先行落子,先手的一方往往佔據一盤棋的主動權。

在國家戰略加持下,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已被視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要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進入“深水區”成為必然。

今年3月,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發布《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力爭到2022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7萬億元。經過3年努力,成德眉資將協同打造形成若干萬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四城攜手,共畫一“圈”。伴隨著成都東部新區的拔地而起,未來城市雛形被清晰勾勒,其中,“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是五個新定位之一。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手棋,成都東部新區可以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提供怎樣的努力?

兩周來,《成都經濟觀察》已借5位本報首席觀察員的專業眼光,分別聚焦成都東部新區“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台”。本報再次聚集5位本報首席觀察員,看看向未來而生的成都東部新區,如何下好這個“先手棋”?

關鍵詞1 合作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楊繼瑞:

合作共贏的同城化協調發展

成德眉資同城化不僅僅是構建成都都市圈的“先手棋”,更是四川和成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在唱好“雙城記”,建優“經濟圈”中的特殊功能不可替代。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楊繼瑞表示,通過區域一體化發揮組合優勢,抱團攜手、集成協同是“經濟圈”建設的大勢所趨。因為,沒有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極核與重慶極核攜手同行的能級不夠,就不能共同作為撐起“兩中心兩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他指出,首先,成德眉資同城化還在路上。雖然,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戰略共識已基本達成,相關工作也有序推進,但同城化畢竟是一個過程,目前進入了同城化協調難度大的“深水區”,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成德眉資同城化作為四川和成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還有一個全盤布局跟進的問題。比如,成德眉資同城化的互聯互通,打通交界地帶的“斷頭路”,構建空港物流、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的“三張網”,特別是成都都市圈交通網絡公交化、通勤化和便捷化需要投資和建設時間。第三,成德眉資畢竟是四個行政區劃不同的城市,構建同城化相應的體制機制非一日之功。因此,成都都市圈與重慶都市圈能否緊密攜手同行,唱好“雙城記”,成德眉資同城化就是在四川行政區劃內的一種先行先試和率先探索。

基於這些現實情況,楊繼瑞進一步指出,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過程中,堅持合作共贏,始終是成德眉資焦點。世界級城市群和國內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城市群競合關系的實踐告訴我們,新時代城市之間的關系,一定要以合作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才能實現“雙贏”和“多贏”。“在成德眉資同城化過程中,要形成成都都市圈建設過程中‘你追我趕’生動活潑的同城化場景。”

下好這個“先手棋”,可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怎樣的力量?“這枚‘先手棋’,使四川和成都可以在省域范圍內先行先試行政區與經濟區的適度分離。”他建議,在此探索和實踐中,把握好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的“脈動”,特別是其中的難度、堵點和熱點,以問題導向構建相應的體制機制,以為唱好“雙城記”和建優“經濟圈”的川渝合作探路,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優選路徑。

關鍵詞2 創新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貿區綜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霍偉東:

推動要素流動資金融通社會融合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可以為成德眉資同城化提供哪些支撐?作為“主干”的成都,要與其他兄弟市州實現協調發展,東部新區可以有哪些先手棋?上周,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貿區綜合改革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霍偉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成都東部新區要注重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要素流動資金融通社會融合,助力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

他從四個方面給出了建議。“在要素流動方面,要全面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和共享。”他分析說,一是整合成德眉資四個地區的人力資源服務平台,逐步建設統一的人力資源網和移動終端,實現可視化、實時化,相互發布需求建立成德眉資同城化人才需求庫。二是成德眉資共同推動柔性引進高端人才,從高享受工作地點和引進地點優惠政策,實現高端人才共享。

在經濟整合方面,要深化各城市間產業協作。成德眉資應以現有產業合作為基礎,如汽車、電子信息、重大裝備、軌道交通等產業合作,借助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中歐班列和南向班列、國際空港等平台,推進成德眉資在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方面不斷深化分工與協作。

在資金融通方面,一是整合成德眉資金融信息、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等資源,創新建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為成德眉資的各類主體提供信用信息、融資信息、數據分析等多項服務。二是推進成德眉資區域內企業跨地區融資成本趨同,清理整頓不合理金融服務收費。

在社會融合方面,一是要推進交通設施同城化,目前,成德眉資城市間交通密集度和質量有待提升,與現代化都市圈有較大差距。因此需加快推進城際鐵路、跨區域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城市主干道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推動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的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向德陽、眉山、資陽延伸,從而全方位實現交通設施同城化。二是著力推進成德眉資“一卡通”﹔積極推動成德眉資客運聯網售票,實現注冊用戶、線路及票務信息共享,並探索推進鐵公、鐵空等旅客聯程聯運﹔支持成德眉資地區開行公交線路或公交化運營的客運班線。全方位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協同發展。三是在醫保信息系統建設、異地就醫結算服務、藥品耗材集中招採、醫保基金監管聯動、醫保職工繳費年限互認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全面推進醫療保障同城化。四是成德眉資共同推進建設教育、醫療、社保等同城化協同機制,並統一市場監管、開放政策等。

“總而言之,要通過在體制機制上打破成德眉資固有行政與經濟區劃,探索形成區域間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以飛地經濟模式創新在成德眉資區域一體化內的投資與分享,解決成都都市圏產業的經濟地理空間布局,更好地服務國家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布局。”霍偉東表示。

關鍵詞3 重構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陳光:

形成三個經濟地理層

在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陳光看來,從世界城市演進方向看,一個重要規律是——最終形成地理相鄰、某種程度上分離、又在某種“功能鏈”上連成一片的城市區域,呈簇團化、集群化、點軸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都處在這一過程中,而城市集群化發展成功關鍵在於,核心城市規模、質量和輻射能力以及節點城市和通道建設的橋梁、支撐和流動效率。”

對於成都東部新區如何更好地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陳光建議,要樹立區域協同發展新理念,而區域協同發展需聚焦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以及“中心城市”反哺周邊地區、主動支持周邊地區發展,這樣“中心城市”才能行穩致遠。“‘中心城市’優勢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周邊和縱深地區人口、市場及資源‘腹地作用’,解決區域協同問題,要努力破除行政區劃障礙和利益藩籬,試點行政區與經濟區適當分離,嘗試以跨區域共建項目為單元的考核辦法及‘產業配套度’‘區域協同度’為考核新指標。”

同時,陳光表示,要重構經濟地理發展新格局,即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框架中,形成“核心區”“協同區”和“輻射區”三個經濟地理層,而成都、重慶是新經濟地理版圖“核心區”﹔“成德眉資”是廣義的“協同區”﹔成都平原經濟區8個城市都可作“輻射區”。“每一個區域都要主動對接國家、省市發展需求,同時建議制訂《“十四五”期間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和產業布局協同化、政策管理精致化相結合。”

“成都東部新區的建設將增強成德眉資同城化的產業支撐。”陳光分析建議,要頂層設計、省級部署、中心城市牽頭、相關協同區參與,共同擬定《“十四五”期間成都東部新區和協同區產業發展規劃》。除此之外,陳光認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是應有之意,防止中心城市連線上的“中部塌陷”、強化“成都東部新區”、資陽、沱江流域等節點建設亦是應有之意。“要突出‘節點’城市建設避免‘中段塌陷’現象,需從全省角度支持資陽建設成都平原經濟區東部重要鐵路樞紐,統籌成南達萬高鐵、成自宜高鐵、成渝中線高鐵、成渝客專4條出川鐵路大通道在資陽交匯融合,高標准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協同區和臨空經濟區,打造沱江流域綠色生態文旅發展軸。”

關鍵詞4 協同

人民日報社會版主編李智勇:

借勢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

“有沒有觀察過樹葉的構成?一個‘樹葉組’中,每片樹葉的長勢都是錯落的,這叫‘葉鑲嵌’結構。拿大家熟悉的三國歷史,關張趙馬黃,再加一個諸葛亮,在巴蜀集團中的分工是不一樣的,張飛善沖鋒,諸葛用奇謀,馬超懂騎兵,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然后優勢互補,形成人才鑲嵌結構,力量就出來了。”人民日報社會版主編李智勇說,“城市的協同發展,也是如此。”

“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和實施四川省‘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要建設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成都都市圈,產業互補、分工協作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成都東部新區要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也應在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上做文章。”李智勇指出。

在他看來,成德眉資要實現產業協同,應堅持優勢互補、共建共享。要統籌都市圈整體利益和成德眉資四個城市的發展目標,突出增強成都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充分發揮德眉資三市特色優勢,推動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發展、空間優化布局,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沒有中心城市功能,難以整合力量,這叫帥旗一豎,三軍知進退﹔沒有各自優勢,猶如有兩支弓箭兵而無刀盾兵,重復建設且功能欠缺,也不能形成戰斗力。”

他特別指出,成德眉資可以借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勢能、天府新區建設勢能、成都東部新區建設勢能,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也就是,實現成德眉資產業協同,應以臨空、臨港、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要抓手。

“三軍分工互補體系不是機械建立,而是通過具體戰役磨合。新的產業升級機遇和挑戰擺在面前,這就是整合的好機會,以戰帶練,既整合隊伍,又取得戰果。”

實際上,李智勇已經注意到,今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就指出,要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協作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協作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經過3年努力,成德眉資將協同打造形成若干萬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在這一清晰的目標下,成德眉資同城化產業協作將迎來新階段。”

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加速重構。“成德眉資加強產業協同,有助於在成都都市圈形成產業一體化,從而更好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對於成都東部新區而言,應充分發揮其新區優勢,為成德眉資產業協同發展作出示范。”將眼光放得更開,李智勇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都圍繞“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構機遇,打造產業集群高地,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建言獻策。他告訴記者,“創新大腦、強壯筋骨、暢通血脈,構筑更富活力、更為強健的有機共同體,聚力打造產業創新高地、產業集群高地、產業要素配置高地,同樣也是成都東部新區構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必須考慮、必須做好的命題。”

關鍵詞5 破局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

軟硬兼施方能融為一城

“成德眉資同城化,是成都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任何大城市,要想再擴張,首先必須是地域上的擴張,否則,地域容量太小,就會裝不下擴張后的種種生產要素。這是世界各國大城市擴張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這樣表示。

被視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要如何實現?成都東部新區要建設成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怎麼才能走得更順暢、更有效率?“我以為,應該也必須做到四個字:軟硬兼施。”詹國樞指出,所謂軟,指的是體制、政策以及觀念。既然打算同城化,就要四城變一城,即,要對現有體制和政策進行適當變通、改革,甚至斷然打破。四城之間,能夠有一城相待的各種體制和政策,就要努力向著“一城”方向前進,要盡量做到無差別,成一體,像一城。

“軟,也包括人心的接納、包容和融和,即觀念的改變。”他進一步指出,四城居民要逐漸做到淡化各自傳統地域身份格局,其文化娛樂設施,各種文化活動,也要盡量將四城融為一城,當作一件事情來辦。

“至於硬,則主要是指四城間的交通命脈。要大大加快融通力度,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是題中應有之義,勢在必行之舉。當前,要加大交通投資,加快施工進度,地面要拓寬,地下要拓展,讓四城之間真正做到四通八達,物暢其流,血脈相連,人暢其行。今后,無論生活在哪裡,就像住在一個城市裡一樣方便、快捷、舒適。交通便利了,各種流通成本就低了﹔四城融為一城,也就容易多了。”詹國樞如是說。

(成都日報記者 李艷玲 孟浩)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