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跡!四川武都引水工程隧道垮塌176小時救援紀實

2020年05月31日06:5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出來了!出來了!”5月29日20時許,位於四川江油市厚壩鎮的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垮塌事故救援現場一陣沸騰,所有的挂念、擔憂都化作了激動與喜悅——被困整整176小時的3名工人兄弟被全部救出!

多方救援力量迅速出動 現場有太多不確定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當看到3位工人兄弟被陸續抬出,醫生檢查后表示沒有生命危險時,我真是長舒了一大口氣。”5月30日,一臉倦容的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救援中心副主任吳建超止不住地興奮起來,7天來,他日夜守在救援現場,堅信雖然早已過了救援的“黃金72小時”,“不管還需要多長時間,要用盡全力去爭取奇跡的發生”。

7天前,四川綿陽江油市厚壩鎮香龍村武引二期永重支渠Ⅱ標段在建隧道約210米處發生垮塌,3名施工人員被困。

“報告省應急管理廳,我是綿陽市應急管理局,5月22日11時57分左右,江油市厚壩鎮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發生垮塌致3人失聯,目前傷亡不明。”

“收到!請立即組織當地救援隊伍,趕赴事發現場。”接到事故報告后,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快速派出工作組趕赴前方,會同綿陽和江油市委市政府迅速投入救援。

5月22日13時,四川綿陽市消防救援支隊6車26人、廣元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隊2車10人攜帶雷達生命探測儀、坑道送風、破拆、頂撐等專業救援設備趕赴現場參與救援。

“大概是5月22日中午12點多,接到綿陽市應急管理局以及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的電話,稱江油厚壩鎮一在建隧道發生垮塌,18名隊員立即帶著裝備出發。”參與救援的廣元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隊副支隊長陳劍波回憶,在隊員們趕赴現場的同時,前方的救援指揮中心已經設立,由地質、水電工程、勘察、救援等多領域專家組成的技術咨詢組、應急救援物探技術組也已迅速成立並投入工作,緊張趕制救援方案。同時,內江安全生產救援支隊、醫務人員等各方力量也爭分奪秒奔赴現場。

5月22日14:50,廣元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隊抵達事故現場,聽取指揮部相關情況通報后,立即派員入井偵查。到了事發隧道后,陳劍波發現,隧道井下巷道被冒落物堵死了,無法與失聯人員取得聯系。3名被困人員是生是死?如果是被困,有沒有生存條件?現場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情況緊急,陳劍波和隊友們立馬帶著多功能氣體檢測儀和生命探測儀向洞內走去。還沒走幾十米,多功能氣體探測儀便報了警——一氧化碳超標約6倍!

“我們馬上退了出來,背上40斤重的氧氣呼吸器,再次向塌方點行進。”據陳劍波介紹,由於常年參與煤礦、隧道等有限空間救援,在來之前他們做足了充分的准備,將可能會用到的設備全部帶上。與此同時,救援支隊調整了安設在地面的局部通風機位置,確保井內的氧氣供應。大概走到離井口217米的位置,隊員們便無法再前行。

“前面頂板冒落嚴重,堵住了進去的路。”陳劍波通過與現場管理人員交流,救援隊根據已安裝的隧道井下支護數量和間距,大概判斷前方還有20米左右,但這20米塌方的情況不明。

“一路行進,一路通過敲打金屬、喊話以及用生命探測儀探測的方式來確定裡面是否有生命,但一直都沒有回應。我們想,如果冒落來得快,3名工人在冒落區,可能生存的機會就比較小。如果他們剛好在冒落區外,隻要不是巷道整體冒落,躲避及時,就還有生存的空間。”陳劍波說,大家想隻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

5月23日凌晨5點,內江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支隊13名指戰員到達現場,合力參與救援。同時,指揮部還調派了扒渣機2台、運渣車4台、裝載機1台、挖掘機1台,專業救援隊2支31人、施工隊3支44人,在避免垮塌的同時進行24小時輪班作業,力爭盡快打通救援通道。

“現場救援條件復雜” 科學研判制定救援方案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隧道質結構復雜,為淺表層土質,而且構造復雜、裂隙發育,岩體比較破碎。再加上常人在缺水的情況下一般存活時間是72小時,隨著時間的迅速流逝,被困人員生存幾率也在慢慢變小。”談起此次救援,吳建超深感艱難,通過現場偵察,救援隊判斷出距離巷道口210多米處是一段10多米的垮塌區,被困人員就在這10多米的垮塌區后面,“掘進這短短10多米,可謂困難重重。”

困難在於,垮塌隧道所處的位置經歷過汶川大地震,地質構造非常脆弱。同時,隧道斷面積小,坍塌堵塞嚴重,支護垮塌、巷道變形嚴重,不斷有矸石墜落作業空間受限,大型機械快速掘進無法展開。加上垮塌隧道內經過長期浸濕,有水分滲出,岩層濕度大,現場救援條件十分惡劣。“最開始的救援方案是採取小斷面、掘小巷的方式推進。”陳劍波說,這邊剛挖一點,那邊又落一點,一天推進兩三米都難。

眼見救援處於膠著狀態,指揮部技術咨詢組立即召開專家會商會,決定不採取地表打鑽作業救援方案,以“小斷面,掏小巷”的救援方案實施救援,在救援過程中出現頂板冒落不斷、已有支護變形的異常情況,無法正常推進,專家組又採取 “小進度、全斷面、強支護、穩推進”救援方案,連接加固支護並根據救援需要及時調整改用梯形支護,進行全斷面密集支護,確保救援安全。

救援人員在差不多3平方米的工作斷面施工,垮塌后,隧道裡面支護破損嚴重。經過不斷測算,救援方案由小斷面推進改為全斷面推進,同時改用礦山專用的梯形支護,並且縮小支護間距,減少焊接點。

“這期間,保証掘進過程中不發生二次坍塌尤為關鍵。為此,我們改變了井下支護的方式,改用礦山專用的梯型工字鋼支護,並且縮小了支護間距,加密了超前導管,以增加支護力度。”陳劍波說,救援隊員就這樣一邊搭建支護,一邊掘進,一點一點向被困人員靠近。機器不熄火,救援人員輪換作業,救援通道一點點延長。

“不拋棄不放棄” 救援創造生命奇跡

救援現場。四川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在掘進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想法跟被困人員聯系,前幾天都沒收到回應。但我們在掘進的過程中發現有滲水流出,這堅定了救援的信心。因為有水,就說明有裂隙,有空氣進入,人有水喝,就有存活的可能。”陳劍波稱,5月29日中午,大家仿佛聽到裡面有聲音,但多次敲擊金屬后,都沒有再收到回應。大家停下作業,生命探測儀經過約一個小時的探測,仍然無果,“那種從希望又到失望的感覺,很難受”。

在救援的幾天裡,工人們一直被困在黑暗的地下。救援人員甚至不知道他們還活著。“我們一直相信會有希望,也一直不願意放棄!”5月29日下午6點左右,奇跡發生。“掘進到了離井口229米附近,裡面傳來了更清晰地敲擊聲。我們立馬回應,過了一陣,對面傳來‘老師老師’的呼喚聲。”確定有人活著,現場歡呼聲一片。

救援隊伍決定,先派人過去送營養液,大家趕緊使用工具挖出一個能通行一人的洞穴,救援隊員胡仕林帶著營養液鑽了過去。

“出了洞口,我看見3個人待的地方,大概有廁所大小,其中有2個人沒大礙,另一人受了傷躺在地上,但神志也清醒,能說話。”胡仕林說,3名被困人員看到他就哭了,沒受傷的2個人緊緊握著他的手,一邊哭一邊說感謝的話。“看到他們還活著,我也很激動,忍不住跟著哭了起來。”在等待繼續掘進的時間裡,胡仕林對受傷的被困人員作了初步檢查。

“這名工人是被困幾天后被落下的石頭砸中的。我問了一些情況,以確定他的脊柱沒大礙,要不救援的時候不敢輕舉妄動。”胡仕林告訴記者,他了解到,這3名被困工人5月22日早上7點后就再沒有進食,好在井內有水源。“那個水像是石油與水的混合物,聞著都難受。他們隻有把表面的油蕩開,用手捧下面稍微干淨的水潤一潤,也不敢喝多了,實在難以下咽。”

5月29日晚7點過,救援隊員挖出了能過擔架的洞口,晚8點左右,3名被困人員依次被抬出。陳劍波說,單架送進去后,由於開挖的洞不規則,無法順利抬出。“我們隊員梁開杰就爬在地上,單架從他的背上推出去。”5月30日,陳劍波得知,梁開杰背部被單架拉傷,已經出現感染。

一場持續7天7夜的驚險救援總算結束。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一個也不能少”的信念凝聚著救援人員的信心和承諾,讓他們不拋棄不放棄。

(朱虹 譚晶 胡嘉岩)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