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廚食材配送公司被疫情逼出“新路”  蔬菜直送“紅”了

2020年05月30日07:1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壩壩宴“黃”了 蔬菜直送“紅”了

【發展策】

積極尋找新業務

快速尋找新的增長點,彌補主營業務損失

逆勢出擊尋發展

針對物流配送體系痛點,加速在全川布局

5月28日凌晨兩點,位於成都市雙流區白家鎮的康源食材配送中心,成捆的蔬菜從流水線清洗、分揀、打包,裝車運送到成都各大小區。

這些食材都由四川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配送。該公司原本主營鄉廚食材配送,疫情期間農村壩壩宴被叫停,公司損失慘重。怎麼突圍?康源選擇了從農村轉向城市。

正值旺季生意跌入寒冬

春節前后一個月,以往是農村壩壩宴的傳統高峰期,康源公司與全省3000多名鄉村廚師有合作,為他們主廚的壩壩宴、鄉村酒店、農家樂等配送食材。為迎戰今年春節旺季,該公司早早就開始備貨、組織配送車輛、增付工資留下100多名員工加班。如果不是疫情突如其來,他們春節期間的營收可達數百萬元。

隨著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禁辦群體性聚餐活動的緊急通知發布,提早訂下的鄉廚訂單被全部取消或延期。據該公司測算,農村宴席暫停約4個月,給公司帶來上千萬元損失。康源公司董事長付德彬坦言自己“從未這麼著急”。

“不能等著虧。”付德彬開始思考,怎麼把閑置的人員和車輛用起來。他看到了一對矛盾——一方面,與公司合作的大量蔬菜合作社出現滯銷﹔另一方面,當時城市蔬菜保供形勢嚴峻,亟須蔬菜直送社區服務。這讓付德彬看到了機遇:鄉廚業務停下之后,是否可以增加一項新業務,既能減少公司損失,還能幫到合作社的蔬菜銷售?

開發社區直送業務實現多贏

付德彬想到了蔬菜直送社區業務。康源公司副總裁劉興記得,農歷正月初四那天,公司各業務板塊主要負責人被緊急召集,線上討論蔬菜直送社區的可行性。“一個個問題被提出來——怎麼進社區?怎麼下單?怎麼配送?”劉興說,大家討論出開發送菜小程序的解決方案。當天晚上,公司就組建了技術攻關小組,付德彬要求“用最快速度開發出來”。

付德彬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人才的儲備。康源公司不僅隻做食材配送,還成立了科技公司,研發管理鄉廚的平台並開發相關大數據。僅用時3天,技術攻關小組就開發出名為“蓉城菜籃子”的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通過小程序下單,公司收到訂單后,聯系合作社採購,直送到小區。

“社區、小區物業都開‘綠燈’,小區門口設立起專門區域供居民取菜。”劉興說,幾乎沒有什麼線下宣傳,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推薦,與各大社區和小區物業合作,這項業務進展異常順利。

“正式啟動第一天就有7個小區加入,拿到了幾千個訂單。”付德彬說,高峰期每天的訂單量在5萬個左右,基本實現了起初設想的多贏局面——既幫農民賣菜,又解決了居民買菜的問題,還讓公司車輛、人員運轉起來,最后還有一些利潤。在鄉廚業務遭受重創的情況下,社區直送業務讓康源公司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加速在全川布局智慧物流園區

疫情期間的緊急轉型,讓康源公司的蔬菜直送進了成都上千個小區。但隨著復工復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社區直送業務又面臨新的挑戰。

“疫情期間居民也沒那麼多講究,一次買一捆萵筍吃一周。”付德彬說,“現在都想吃新鮮蔬菜了,買一兩根萵筍、兩三個番茄。”如今不僅訂單量萎縮,而且單個訂單的金額也大幅下降,“配送費都不夠。”

劉興分析,社區直送業務的消費群體已由疫情期間困在家裡的居民,轉變為復工后沒有時間買菜的白領群體,“我們配送的農產品也要相應變化。”

調整馬上開始。小程序頁面的商品由“毛毛菜”變為包裝菜和淨菜,由蔬菜為主變為水果鮮品為主。“成效明顯,現在訂單量雖然不如疫情期間,但水果鮮品提升了每單訂單的金額。”

經歷了短暫的困境,康源公司思考的不只是活下來,而是怎樣讓發展更上台階。

5月28日,記者在康源公司位於成都高新區環球中心寫字樓的前台看到,好幾位應聘者正在排隊等候。劉興透露,公司正在全川加速布局智慧物流園區,亟需人才,招聘成為要緊大事。

經此一役,付德彬看到了更大的市場機會,“疫情防控暴露出供應鏈體系和應急物流體系的不足。”他們加速下沉,准備在全省布局5個智慧物流園區,在各市(縣、區)布局50到100個二級配送中心。目前,公司一個佔地100余畝的智慧物流園區已落地雅安並順利推進,“將雅安作為區域集散中心,輻射甘阿涼。”劉興說,智慧物流園區建成后將整合當地配送企業入園,發力鄉廚和團膳的食材配送。

康源公司還計劃在成都各區市縣建設應急保障物流中心,包括應急凍庫、應急車輛和配送人員等,確保發生緊急情況時的城市生活必需品保供。

“如果在全川布局順利,今年我們的營收有望創新高。”付德彬對未來充滿信心。(四川日報記者 李欣憶)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