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兩自一包”成果發布 教師活力被激發

2020年05月29日18:19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5月29日電 (王軍)武侯區“兩自一包”改革學校推行以來,反響如何?今日,國家級重點規劃課題《區域教育賦權學校制度供給改革實踐研究》——“兩自一包”教育綜合改革成果發布會在四川大學出版社召開。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崔昌宏,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強,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郭勇等參加會議。

武侯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虹代表課題組做成果公報,該課題以武侯區實施的“兩自一包”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為研究對象,以現代學校制度、新制度主義、制度變遷和制度供給等理論為研究視角,綜合運用案例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深入開展改革實踐研究﹔揭示了此項改革對推進“管辦評”分離的現實意義,及其對教師管理制度、重建政校關系和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實踐突破﹔剖析了賦權學校制度體系核心制度、實施機制和配套制度三者的內涵及其內在聯系﹔構建了賦權學校制度供給的行動邏輯、路徑選擇、供給模式等實踐方法。課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賦權學校制度大規模擴散,賦權學校制度改革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品質得到明顯改善,學校和教師管理得到明顯改善。

2014年成都市武侯區率全國之先,在新建的川大附中西區學校試點探索“兩自一包”。回顧這幾年學校的改變,四川大學附屬中學西區學校學長胡平以《堅持共同治理理念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為題,從共建、共治、共享三個維度,分享學校“兩自一包”改革經驗。

北二外成都附中校長何光友以《“兩自一包”,高品質的源頭活水》為題,分享了學校在組建班子確定育人目標、自聘教師開發特色課程、自主管理達成改革效益等方面的經驗成果。

政府放權,學校如何接得住?用得好?沙堰小學校長李國驚以《用好體制 創生活力》為題,分享了學校在自主組建團隊的系統籌謀、自主治理的綜合開展、自主建設的創新推進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兒園園長王亞麗以《“兩自一包”改革背景下公辦幼兒園教師星級管理實踐與探索》為題,分享了園區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探索成果。成都市天府新區、哈爾濱市道裡區、貴陽市雲岩區的代表還通過視頻分享尋訪武侯,“兩自一包”改革成果。

背景資料——

“兩自一包”: 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干

賦予“人事權”——教師自聘。

武侯區打破編制內招聘“鐵飯碗”,把自主選聘教師的權力下放給學校。區教育、編辦、人社、財政等多部門協同制定並動態管理學校教師規模控制數,教師工資、五險一金和特殊津補貼由財政全額保障。學校在規模控制數內面向社會自主招聘教師,所聘教師不佔用事業編制,教師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學校按需設崗,按需聘任,建立“長期合同”“短期合同”制度以及考核標准,同時建立了“約談提醒——幫扶整改——依法退出”三步退出機制,對於不能達到學校續聘要求的教師嚴格退出。6年來,全區23所改革學校共有 33 位教師被依法辭退。

賦予“事權”——管理自主

武侯區積極探索學校法人治理模式,首先明確政府“管”和學校“辦”的界限。教育部門將學校發展規劃權、教育教學管理權、課程設置開發權、教師及其他職工聘任權、中層干部選聘權、學校經費支配權等“辦學自主權”下放給學校,將履職重心轉移到統籌規劃、政策引導、依法監管和辦學質量評估上。“兩自一包”教育改革,以服務教師教學和學生求學為宗旨,實施扁平化管理,通過分權治理和對學校民主監督,從制度設計上規避了決策失誤或權力膨脹的風險。

賦予“財權”——經費包干

武侯區破解學校“財權”瓶頸,將生均公用經費總額和教師人頭經費組成包干經費,經核定后每年一次性打包劃撥給學校,由學校自主管理使用,教育局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實行“一年一審計”。學校設施設備、基建維修等項目經費則不納入包干經費。

改革六年來,“兩自一包”成果豐碩。《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主流媒體深度報道10余次。中央辦公廳、國家教育體改辦、省委辦公廳專報刊發武侯經驗。2017年,“兩自一包”改革被評為成都市“教育影響城市”年度管理創新獎。2017年,改革實踐入選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三周年典型案例。同年12月入選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2018年入選教育部“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典型案例”成果集、“四川省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典型”案例。

2016年至2019年,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黨政主要領導都支持和肯定了武侯區“兩自一包”改革。市委編辦、市人社、教育、財政等四部門聯合發文,在全市推廣武侯改革經驗。改革輻射面現已擴大到全國各地。

正式出版研究專著2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在省部級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課題組主要成員受邀參加中國教科院首屆“實驗區局長論壇”、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做學術報告和專題交流。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