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民法典草案

這部“百科全書”每項都與你有關

2020年05月26日07:20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這部“百科全書”每項都與你有關

民法典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1260個條文涵蓋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內容,群眾的“生老病死”都有規定

作為社會基本法,民法典編纂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將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依法治國路上重要的“裡程碑”

法治的核心之要在於對公權的限制和對私權的保護,民法典草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加強了對私權的保護,及時回應了群眾需求兩會熱點

“作為一個學法律的人,能見証民法典的編纂,感覺生逢其時。”5月24日,在分組會議上參與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時,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協副主席裡贊的言語間滿是感慨。

民法典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中1260個條文覆蓋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民法典的編纂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也是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

這樣一部開先河的立法有著怎樣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將給社會公眾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代表委員。

法治“大廈”有了“四梁八柱”

裡贊認為,將《民法總則》和多部民事單行法編纂成“典”,開啟了我國法制史、法學史的新時代,具有裡程碑意義。“作為社會基本法,民法典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其編纂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將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參加分組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大成(成都)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守民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如果把法律體系比喻成一座大廈,沒有系統化的民事法律作支撐,這座大廈其實是不穩固的。民法典將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它引導、指導、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行為,調整范圍極廣,是依法治國路上重要的‘裡程碑’。”

全國人大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樹江認為,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在於其對社會生活所形成的價值規則指引。“草案將人格權‘入典’,彰顯著對人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明確見義勇為‘免責’,映照出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價值追求﹔直面信息技術、人體基因技術的新挑戰,折射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仔細研讀民法典草案后,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表示,“民法典草案同時兼顧了人們的社會交往和經濟生活,對市場經濟的機制和規則進行了基礎性規定,尊重和保障了市場主體參加市場經濟活動的權益,對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供給。”

社會公眾有了“權利保障書”

談及民法典草案的亮點,全國人大代表、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馮鍵表示,草案中有不少彰顯個人權利保護與時代精神的新制度、新規定,體現了社會進步。“法治的核心之要在於對公權的限制和對私權的保護。民法典草案總則中對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物權編中的居住權制度,繼承編中的遺產管理人制度等規定,及時回應了群眾需求。”

馮鍵告訴記者,就保護私權來說,民法典將對檢察工作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在依法保障民事主體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中不可或缺。我注意到,侵權責任編中新增了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修復責任、功能損失的規定,這為檢察機關辦理生態環境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提供了依據,將更好地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

保護私權,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恆和信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正國也認為民法典“大有可為”。“民法典將是私權保護領域的重要法律,也因此,有人稱之為‘權利保障書’。”李正國告訴記者,此次民法典草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加強了對私權的保護,比如規定“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進一步完善了代位繼承制度。

社會生活有了“百科全書”

“我覺得法典頒布后,可以每人配一本,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翻看。”分組審議會上,劉守民用這樣一句“題外話”講述了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征——全。

劉守民介紹,民法典草案1260個條文涵蓋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內容。“群眾的‘生老病死’都有規定,可以說,民法典將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樣一部‘百科全書’,吸收了我國長期以來的民事活動經驗,是新時代民事法律實踐的理性總結,回應了公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結合民法典草案,裡贊舉例說,長期以來,我國民間借貸問題突出,為此,民法典草案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又如,民法典草案物權編認可了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既包括業主對專有部分單獨享有所有權,又包括對共有部分共同享有所有權,還包括對共同事務的管理權,有助於解決城鎮商品房小區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等現實問題。

“百科全書”走入現實,離不開民事司法的保障。王樹江表示,讓民法典“活”起來,就法院而言,要提升法官適用法律的能力,調和靜態規范與社會動態發展之間的矛盾,讓民法典真正成為民事法治保障的典范﹔要加強案例指導,讓指導性案例成為民法典的重要補充,延續和增強民法典生命力﹔要強化以案釋法,把民法典的文本規定變成老百姓的行為規則。(四川日報記者 任鴻 吳浩 劉春華)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