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貴滇青甘寧內蒙古7省區代表委員熱議長江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7省區“大合唱” 共建“幸福江河”

2020年05月25日07:30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7省區“大合唱” 共建“幸福江河”

  ●一定要准確定位“上游意識、上游擔當和上游水平”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在發展中要樹立生態優先、適度開發、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

  ●保護環境不能簡單的紅線一劃,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運用科學、現代的手段,找到最合適的模式,不斷提升內生動力,推動其自主完成發展之路上的升級換代

  ●建議選擇川西北地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頻發區綜合治理等試點,重點支持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產業發展、清潔能源開發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長江、黃河成為代表委員口中的熱詞、關注的焦點,多份議案、建議和提案聚焦於此。

  全國兩會期間,四川日報聯合貴州日報、雲南日報、青海日報、甘肅日報、寧夏日報、內蒙古日報,圍繞長江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採訪代表委員,共話良策。

  來自四川等7省區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一定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好“生態崗”、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大力保護生態環境、聚力發展生態產業、全力維護生態平衡,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

  准確定位發展方向和戰略

  “這次到北京前,我去了四川省若爾蓋縣和紅原縣的多個濕地,發現了很可喜的變化。”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阿壩州政協副主席達扎·尕讓托布旦拉西降措一直非常關心長江黃河上游的生態保護,今年他發現不少濕地水位明顯上升,“這是水源涵養地環境改善的有力証明”。

  四川是長江、黃河同時流經的省份。其中,境內黃河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公裡,雖然隻佔全流域的2.4%,卻貢獻了黃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為豐水期貢獻了26%的水量。長江更是流經四川多個重要城市,以支流眾多、水系發達著稱。可以說,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水源補給區。

  “長江、黃河的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很重要。”達扎·尕讓托布旦拉西降措建議加強調研,積極組織專業科研機構,全面深化問題調查研究,找准問題主要成因,為生態環境的統一管理、科學保護、系統修復打下堅實基礎。

  黃河流經甘肅900多公裡,60%以上的徑流量來自蘭州以上的河段。“在發展中要樹立生態優先、適度開發、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馬東平認為,黃河上游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巨大,一定要准確定位自己“上游意識、上游擔當和上游水平”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他建議,當前在西部大開發從新起點上再出發的大背景下,要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充分挖掘自身發展潛力,整合資源,努力實現各區域錯位發展。

  保護母親河,長江上游地區的各個省份也在積極行動。“貴州和周邊省份一起共同保護好西部地區的生態,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必要前提。”全國政協委員、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山認為,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站位要高遠、布局要科學。這樣的觀點也得到同樣來自貴州的全國人大代表的贊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善的是環境,最終得到實惠的是廣大老百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舉例說,多年來貴州憑借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傳統村落文化,大力開展鄉村旅游,積極促進了鄉村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提升內生動力

  完成發展路上升級換代

  “如何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怎麼找到契合當地的保護模式”,一直是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認為,保護環境不能簡單的紅線一劃就開始實施,“核心應該在提升當地的內生動力上”。許強以阿爾卑斯山為例,“這是很好的借鑒”,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找到最合適的模式,不斷提升內生動力,推動其自主完成發展之路上的升級換代。

  如何找到合適的模式?貴州的做法或許是參考。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磷化集團董事長何光亮說,從去年開始,貴州省持續推進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就是以今年產生的磷石膏量來決定明年的磷肥生產量,這解決了磷石膏利用上的難題,既加強了生態保護,又增強了經濟效益。“建議下一步加快推進長江沿線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

  有代表委員將目光放在立法上。“黃河治理得好,則全域受益﹔若治理得不好,則牽一發而動全身,上中下游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市長楊玉經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黃河保護法》,統籌考慮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發展,為流域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差異性保護和治理提供長遠立法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集團董事長王召明也有自己的思考,他的提案關注“黃河流域農林草鄉土種質資源保護”。王召明建議建設沿黃河流域國家級“農林草鄉土種質資源體系”,“種質資源庫是自然植物的生命備份,保護鄉土種質資源培育良種,保護獨特地方風味的品種、打造有特色的區域品牌農業,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優化產業結構。”

  青海作為黃河源頭、干流省份,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同樣責任重大。全國人大代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馬乙四夫將目光聚焦在家鄉環境保護的難點上。由於黃河兩岸特殊的地理地形,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加之地方財力有限,植樹造林方面比較薄弱,“希望中央從國家層面予以推進,加大黃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力度,推進清潔生產,加大植樹造林力度。”

  堅持高質量發展

  讓長江黃河成為幸福河

  在代表委員看來,要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並重。

  位於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市長張曉兵心中已有藍圖,“我們專門制定了實施意見,配套出台專項措施,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以河套灌區現代農牧業的率先突破,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

  “加強試點力度,對區域內各地區高質量發展有較大推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壩州州長楊克寧將《關於加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建設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兩份議案建議帶到了北京,“建議選擇長江、黃河共同的水源地——川西北地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頻發區綜合治理等試點,重點支持生態工程建設、生態產業發展、清潔能源開發等。”“建議選擇黃河上游核心水源涵養地——四川省阿壩州,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頻發區綜合治理等試點,並在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中,給予該地區重點傾斜。”

  作為中國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昭通因交通興而興。“昭通是雲南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門戶。”同樣思路清晰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市長郭大進,“我們將抓住長江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補齊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發揮長江上游黃金水道航運功能,讓‘黃金水道’釋放出更大的‘黃金效應’。”

  “寧夏有680萬畝引黃灌區,農藥化肥使用、畜禽糞便污染、工業廢水排放、地表水污染等,影響了灌區水域水質,威脅黃河干流自然生態系統。同時,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區的寧夏,三面環沙,降水稀少,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成為寧夏發展的瓶頸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發改委主任許寧建議,將寧夏引黃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列入灌區現代化改造范圍,通過實施現代化生態灌區,將節約的水資源調劑用於工業和生態,確保用水需求。“加大水生態治理,有效促進生態環境建設,讓長江黃河成為沿河人民的幸福河。”(四川日報記者 吳浩 鐘振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謝巍娥 劉蘇頡 甘肅日報記者 杜雪琴 青海日報記者 孫海玲 內蒙古日報記者 戴宏 郭俊樓 寧夏日報記者 姜璐 實習生 張樂楠 雲南日報記者 蔡侯友)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