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對話地方領導”系列訪談

劉強:爭創四川省經濟副中心 推動高質量發展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瀘州市委書記

記者 陳曦

2020年05月25日07:1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瀘州市委書記劉強。瀘州日報供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瀘州市委書記劉強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近年來,瀘州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爭創四川省經濟副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開放引領、產業升級、城市提質、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生態環保“六大攻堅行動”,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81.3億元、居四川省第6位,同比增長8%、居四川省第3位。

人民網:劉強書記您好,感謝您接受人民網的專訪。請您給我們簡要介紹下瀘州的基本情況。

劉強:瀘州地處長江上游、四川省東南、川渝滇黔結合部,是著名的“中國酒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幅員面積1.2萬平方公裡,轄三區四縣,戶籍總人口508.6萬人,城鎮化率50.8%。

瀘州是國家規劃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水運方面,瀘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形成鐵水聯運、公水聯運、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09公裡、居四川省第3位,正加快建設多條出川高速通道。鐵路方面,正在推進渝昆高鐵、川南城際鐵路、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工程等項目。航空方面,雲龍機場是四川第三大航空港,已開通38條航線,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86萬人次。

遠眺瀘州港。劉學懿 攝

瀘州是四川南向開放重要門戶。擁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瀘州國家高新區6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其中,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300項,“生產企業出口退稅服務前置”經驗在全國推廣﹔綜合保稅區將於今年6月達到驗收條件,年內實現封關運行。

瀘州正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農業方面,瀘州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正在加快發展高效林竹、精品果業、特色經作等“八大農業特色產業”。工業方面,瀘州是全國16大化工基地、14個精細化工基地、9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是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城市,正在大力發展千億白酒產業、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千億新興產業“三大千億產業”。服務業方面,瀘州是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有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等三大展會平台,正在梯次發展商貿、物流、會展等“十大現代服務業”。

瀘州山清水秀、城市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城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形成了“江、山、酒、港”的城市特色,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正在開展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8%。瀘州教育醫療資源優質,有普通高校7所、中職學校21所,“三甲”醫療機構6家,醫療衛生條件居四川省第2位。

人民網:我們注意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瀘州市委、市政府對扎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做了許多探索實踐。請介紹一下您的總體考量。

劉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行動,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正常。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9.1億元,同比下降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

一是著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制定支持企業穩產穩崗共渡難關16條措施,分級分類組建服務組和小分隊230支,服務指導企業復工復產。目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97.8%、達產率98%,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復產率99.9%。

二是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謀劃生成和正在實施一批3年內投資額100億元級、50億元級重大項目,恆力(瀘州)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西南油氣田瀘縣頁岩氣勘探開發項目加快建設,形成了“四個一批”的態勢。

三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合力應對疫情影響鼓勵農民工就業創業置業政策十項措施,在四川省率先開展“春風行動”,組織專車“點對點”服務6.49萬名農民工返崗,對受疫情影響的生活困難群眾落實針對性保障措施。

2020年4月16日上午,恆力(瀘州)產業園開工儀式現場。牟科攝

下一步,我們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緊緊扭住項目和企業兩個著力點,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招商、招大商,深入實施開放引領、產業升級、城市提質、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生態環保“六大攻堅行動”,加快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發展循環,千方百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人民網:按照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瀘州將如何在融入大戰略中拓展發展新空間、借用發展新力量、增創發展新優勢、實現發展新成效?

劉強: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的重大戰略,必將深刻改變成渝地區戰略位勢、區域能級和發展格局。我們把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責任、重大任務、重大機遇,努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瀘州積極貢獻。

一是加快規劃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圍繞打造承接國家戰略的實施載體,擬在瀘州與重慶市永川、榮昌、江津三個區毗鄰區域規劃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力爭2—3年內,先行推進瀘州、永川一體化發展,進而在四地毗鄰區域全域推廣﹔通過10年努力,四地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

二是著力謀劃生成重大項目、重大事項。研究制定《瀘州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謀劃儲備重大項目97個、總投資1.01萬億元。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兩中心兩地”戰略目標,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平台建設、國土空間、生態環保、資源要素、公共服務7大任務,進一步研究優勢、研究特色、研究互補,謀劃生成一批重大項目,爭取納入國省相關規劃。

三是積極深化拓展區域交流合作。今年4月7日至8日,瀘州市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永川區、榮昌區、江津區開展學習交流合作,分別簽訂了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體化發展2020年行動計劃,形成45個合作事項、22個合作項目,項目總投資1894.2億元。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深化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推動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共興、開放平台協同增效、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人民網: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瀘州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

劉強:瀘州是烏蒙山片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和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打好“三大攻堅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重點從三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始終以堅定的政治站位打好“三大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關於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9.6萬人、退出貧困村324個,合江縣、古藺縣、敘永縣實現“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1.2%下降至0.09%﹔大氣、水、土壤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成功創建為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瀘州綜合保稅區。楊尚威攝

二是緊密結合瀘州實際創新舉措、創先爭優。我們堅持把上級精神與瀘州本地實際相結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創造性推動工作落地落實。脫貧攻堅上,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強化四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強力實施基礎設施、新村建設、特色產業培育、能力提升、公共服務、生態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七大扶貧攻堅行動”,形成了一批經過實踐檢驗、具有瀘州特色的脫貧經驗。比如,率先探索實行全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保險、商業附加險、特殊醫療救助“四個100%”政策,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批示肯定,並在四川省推廣。又如,搶抓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幫扶瀘州機遇,創新“飛地園區”模式,引進總投資120億元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瀘州)產業園,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解決5000名貧困人口就業。再如,創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監管、統一保障、統一驗收“五統一”推進機制,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7.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江門古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沙盤模型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等等。生態環境保護上,我們把生態環保攻堅行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線任務,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狠抓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加快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長江瀘州段、沱江瀘州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Ⅲ類標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上,我們堅持底線思維,制定實施《瀘州市9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方案》,著力防范化解金融、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領域風險隱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我們把打好“三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強化黨政同責,集中要素資源,落實攻堅方案,確保如期完成各項任務。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