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話“雙城”:成渝文旅咋合作?建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2020年05月22日07:20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成渝文旅咋合作? 建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今年以來,成渝兩地在交通運輸、政務服務、生態環境、人才醫保、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頻頻碰撞出火花。這也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之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事關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自然也成為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

建成渝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不管是“寬(寬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CP高調牽手,還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大氣撒糖,向川渝籍游客推出總計120萬張免費門票,無不傳遞出川渝兩地文旅領域合作的緊密。然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鄭曉幸看來,成渝兩地文旅領域的合作還有更大的空間。

今年,他准備了8條建議,有7條是涉及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其中一份就是《關於建設成渝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建議》。在鄭曉幸看來,推進成渝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打破城市間壁壘,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文化旅游資源的高效配置,增強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是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工作,也是滿足重慶和四川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目前,成渝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還存在系列短板,比如缺乏統一規劃、城市間產業鏈合作滯后、文化創意IP缺乏協同共振、文旅消費輻射拉動薄弱等問題。”鄭曉幸認為,建設“成渝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所在。為此,他建議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實際,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出台《成渝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增強重慶、成都、宜賓、瀘州、南充、內江、自貢等城市的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

成渝兩地制造業發展 要總量更要高質量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制造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陳金山說,成渝兩地都是國家非常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兩地的制造業發展不僅要提總量,更要高質量。

如何實現成渝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陳金山分析說,成渝地區跟東部地區相比,不缺制造能力,也有市場空間,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他認為,成渝地區要通過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來彌補發展短板,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增強研發能力不僅僅只是在某個企業、某個產業的產品開發技術上下功夫,還要努力建設一個完善的科學創新體系。”陳金山認為,成渝兩地共建西部科學城,將從根本上增強區域研發能力,也是提升區域創新基礎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陳金山說,共建西部科學城首先要找准“特色”,既要有科學城的“基礎內容”,也要與其他地區的科學城在發展方向上有所區別,更多聚焦成渝地區的主導產業,從而體現產業特色。比如,汽車產業發展是成渝兩地一個非常重要的主導產業,西部科學城就可以更多地聚焦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平台。

陳金山最后提出,西部科學城建設還要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撐。“沒有資本的嫁接,技術創新就隻能僅僅停留在成果上。”陳金山說,有了科技金融的支撐,技術成果才能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成都市委會主委羅霞:

建議加強成渝地區物流協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成都市委會主委、西南交通大學交通與物流學院教授羅霞,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了加快成渝經濟區交通一體化的建議,引起了不少全國人大代表的熱議。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羅霞在今年關注的點也更細致,“高質量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經濟聯系勢必會更加緊密,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鏈接會進一步加強,為兩地物流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多重機遇。”為此,她建議加強成渝地區物流協同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如何加強成渝地區物流協同發展?羅霞提出,首先需要加快建設兩地物流快速通道網絡,提升成渝兩地互聯互通水平,比如支持開通成渝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區間巴士”班列,拓寬“集拼集運”模式適用領域等等,進一步提升物資交換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推動成渝地區對外物流通道高質量發展。

“要發揮成渝西部核心城市整體優勢,構建泛歐泛亞國際物流通道體系。”羅霞表示,這就需要完善立體綜合物流運輸通道,她建議將成渝中歐班列打造成為全國的深度融合典范,加強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與國內互聯互通、沿江通道的運輸銜接和貨源交換,鞏固國際物流大通道全國領先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劉旗:

川渝攜手游客互訪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川渝地理相近,文化一脈相承。

文化旅游如何攜手,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表示,川渝兩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將建立健全聯動機制,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

劉旗介紹,圍繞共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雙方在會上審議了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作機制、建設工作方案、2020年重點工作等文件,並簽署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兩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門聯合成立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文化和旅游專項工作組,共同建立文化和旅游工作機制。

5月16日上午,在重慶彈子石廣場、成都太古裡兩大城市地標,川渝兩地同步開啟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動。本次活動川渝兩地旅游景區分別面向重慶、四川籍游客推出免費門票優惠政策。

“下一步,兩地文旅部門將繼續攜手推動川渝文旅市場共享,游客互訪。”

劉旗說,除此之外,兩地還將依托成都、重慶“文旅雙核心”和知名景區景點,大力開發文旅+大熊貓、文旅+影視、文旅+數字動漫、文旅+主題游樂、文旅+新藝術創作、文旅+音樂產業等新文旅業態﹔共同實施“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公共圖書館一卡通工程等。

成渝 “一家親”“一盤棋”

兩地協同搭台 助企業“跨界”安家

這周,家住重慶永川的趙杰帶著父母自駕到四川旅游休假,讓他沒想到的是,憑著他和家人的重慶籍身份証,他們進入樂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區參觀時享受了免費的政策。

這種親如一家的“優待”,得益於最近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和四川省文化旅游廳聯合開展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動。

近年來,隨著川渝合作走深走實,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與四川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邁進,成為中國西部發展的典型。

一條新的起跑線

建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至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川渝之間往來互動愈發緊密。

2018年6月6日至7日,雙方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一家親”“一盤棋”成為共同心聲。

2019年7月9日至10日,雙方共同簽署“2+16”系列合作協議,協議中的《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提出“共同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上升為國家戰略”。

兩省市多次向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匯報,積極對接中財辦赴川渝兩地調研,最終成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票貨運報關單

川渝攜手對外開放 立馬出成績

今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發布。意見中涉及重慶、四川的內容很多,其中著筆最多的要數支持重慶、四川的對外開放。

2019年,四川以46615.82億元的GDP排全國第6,重慶則以23605.77億元位居全國第17。如果將兩省市的GDP相加,總量達到70221.59億元,在全國排名第4。川渝攜手對外開放,既有底氣,也是必然。

今年1月,四川成都首票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貨運報關單在天府新區海關申報成功。這標志著四川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至東南亞國家的公路貨運模式全面開啟。

在去年簽署的“2+16”系列合作協議中,《關於合作共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框架協議》就是“2”中的一個,四川的加入也擴大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朋友圈”。

一幅親情交融圖

企業“跨界”布局 兩地協作共興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在位於四川廣安的鄰水機電產業園,這裡70%企業來自重慶、80%產品為重慶配套……

馮娟是產業園區內四川勁德興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原本企業設廠在重慶渝北,2010年搬遷至鄰水。這裡離重慶很近,企業不僅能繼續為重慶長安做配套,還通過擴展生產線、豐富產品線實現了新的突破。

重慶企業積極融入四川,四川企業也加快在重慶的布局。

這兩天,位於重慶永川國家高新區三教產業園的帝王潔具“智能衛浴項目”正在加快復工復產節奏,項目目前已進入生產設備安裝階段。這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國內最大亞克力潔具生產商,有望在今年7月投產,預計未來5年內產值將達到40個億。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川渝現代產業協作共興,近年來兩地以產業鏈協作和協同創新平台建設為重點,促進區域產業優化、聯動發展。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劉波 陳翔 王淳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