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山城巷 原來真有一座金馬寺

2020年05月21日08:44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金馬寺小學主教學樓已入選重慶市第五批歷史建筑

  ▲主教學樓的木樓梯

  ▲金馬寺小學主教學樓

  ▲仁愛堂旁小鐵門看進去的環境

  ▲主教學樓二樓打造成了大通間

  ▲教室依舊明亮

   在山城巷守望的周姐

  ▲打造中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

  老重慶有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金馬寺傳說,與金馬寺傳說有關的馬蹄街如今還作為一條老巷子的地名存在。除了金馬寺和馬蹄街,這兒還有一所金馬寺小學,它就藏身於百年山城巷之中。記者從渝中區獲悉,金馬寺小學主教學樓已入選重慶市第五批歷史建筑。

  這棟老建筑有何不同尋常之處?金馬寺小學又有何故事?日前,記者進行了探訪。

  老巷深處藏校舍

  用“藏”字來形容金馬寺小學和山城巷的關系,比較貼切。這幾年,記者過往山城巷不下數十次,但還真不知道老巷深處有一所歷史悠久的小學。

  金馬寺小學位於山城巷中上段,擁有百年歷史的法國教堂仁愛堂旁邊有一扇小小的鐵門,這就是金馬寺小學的后門,不過學校已閑置停課多年。從鐵門處向內窺探,一棟荒廢已久的白色建筑擋住了視線,讓你看不到校內的廬山真面目。

  記者在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文旅品牌總監張文一帶領下,穿過山城巷一露天茶館,再爬過一段石梯,就來到了金馬寺小學的大操場。

  記者到達之時,操場正在進行統一的管網改造。不大的操場被左右兩側兩棟兩層的建筑圍成一個封閉空間,前后均是圍牆。圍牆上,是由瓷磚拼接而成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以及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這是記憶中大多數中小學校園的樣子。

  操場的右邊就是金馬寺小學的主教學樓,主教學樓以中間的大門形成對稱軸,左右完全對等,上下兩層整齊的排列著朱紅色的木窗。而另一棟白色小樓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只是牆體上多了幾塊小黑板。

  走進主教學樓,一樓仍保留了原來教室的樣子。通過木質樓梯可上到二樓,不過二樓現在已改建成了一個大通間。

  金馬寺確實存在過

  金馬寺小學目前的主要建筑包括主教學樓和綜合樓,以及靠近小鐵門處的老食堂。張文一介紹,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打造以來,對主教學樓進行了修繕,但房屋結構和框架幾乎沒變。

  張文一稱,金馬寺小學的面積很大,包括小學下面的露天茶館所在的壩子,就是小學的另一塊操場,操場上還保留了水泥澆筑的簡易乒乓球台。

  與小學一牆之隔也是一條小巷,隨著山城巷打造傳統風貌區,巷子有了一個時髦的名字——愛情小巷。64歲的周英碧是山城巷少有的土著居民,大家都叫她周姐,隨著山城巷的走紅,周姐也在巷子裡開起了“周姐小吃”,空閑時還在巷子裡賣冰粉涼蝦打發時間。

  周姐一家人從父輩開始就落戶山城巷,至今已在這兒住了80多年,周姐也在金馬寺小學旁的這條巷子裡出生、讀書、成家。她告訴記者,1964年她就在金馬寺小學讀書,當時這所小學很有名氣,設有小學一至六年級,一度還辦了半年的中學。后來小學隻有五個年級,但在校生仍有1000多人,不僅周邊的小孩在這兒上學,甚至還吸引了南紀門和菜園壩的學生過來。

  “幾乎沒變,除了二樓進行了改建,教學樓外觀和裡面的教室格局和我們上學時差不多。”周姐說,當時的金馬寺小學范圍很廣,主教學樓前的操場原來被稱為大操場,下面露天茶館是小操場,主教學樓主要是教室,對面的綜合樓當時一樓是教室,二樓是教師宿舍。

  金馬寺小學具體建了多少年呢?記者從渝中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的資料上了解到,金馬寺小學和旁邊的仁愛堂,為同一時期由法國人所建。

  周姐告訴記者,金馬寺也確實存在過。在她的記憶裡,當時學校內有棟供老師辦公的房子,建筑恢宏大氣,裡面保留了很多隻有在寺廟才能看見的廊柱,廊柱下還有精美的柱礎。

  周姐說,當時靠馬蹄街這邊是學校的正校門,上世紀60年代時校門兩側還有兩個巨大的石缸,一個石缸能容十幾個小朋友,大家捉迷藏就經常躲到石缸裡,石缸外側則雕了很多人物,非常精美。后來石缸不見了,再后來,那間老辦公室的舊址上就建起了一棟住宅樓。

  打造非遺研學基地

  記者查閱《重慶老街巷》和《街巷渝中》,都有關於金馬寺的傳說。

  據記載,早年間,這一帶曾經有個大石洞,洞中立有石馬。很早以前,有一位老和尚雲游至此,因洞中無人,便在此住宿。一天,老和尚化齋回來,發現通往南紀門的石板路上有很多馬蹄印,四處卻尋不到馬的蹤影,心中十分疑惑。晚上,老和尚夢見一金馬突然從洞中奔出,驚醒后發現原來洞中的石馬也杳然不知所蹤。

  此事傳出后,許多人前來燒香拜佛,一時熱鬧非常,於是有人在此修了一座寺廟,取名金馬寺。民間傳說雖有浪漫色彩,但附近的馬蹄街今天依然存在。

  周姐告訴記者,金馬寺小學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停辦了,小學和當時的金湯街小學、放牛巷小學合並,三校合並后取名“金馬小學”,搬到了今天的放牛巷。學校停辦后,老校址很快便閑置了下來。

  張文一向記者介紹,金馬寺小學作為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內的一個重要節點,以后不僅將保留金馬寺小學建筑的原有風貌,主教學樓內還將引進包括榮昌夏布在內的非遺項目,計劃打造成非遺研學基地。

  記者現場看到,目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靠近南紀門的下半段已打造完成,而靠近金湯街的上半段則正在打造之中。張文一表示,按計劃,今年10月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將整體呈現給游客。(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道)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