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的力量 堅守陣地逆行出征筑起牢固健康防線

2020年05月21日07:28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生命至上的力量 堅守陣地逆行出征筑起牢固健康防線

  臨行前,參加培訓的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聚在一起學習注意事項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堅守疫情防控陣地

  龍泉驛區山泉鎮紅花村,59歲的鄉村醫生陳永根,不顧腿腳殘疾,拄著拐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紅花村有500多戶人家,常住1100多人,分布在幾條山溝裡,防控難度大。陳永根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紅花村的山間地頭。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圓滿完成援助任務

  據統計,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積極響應國家、省、市“同舟共濟”戰疫號召,緊急抽調精干力量馳援武漢、甘孜。自2月2日以來,共計派出7批次232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其中包括2名疾控中心公共衛生專家),派出6名專家馳援甘孜州道孚縣。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為了贏得戰“疫”勝利,成都綜合多學科力量、協同推進,在全國較早啟動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篩查體系建立及病情預測指標的篩選等8個項目,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對千千萬萬成都市民來說,戰疫或許是從春節開始的。

  對成都醫療戰線而言,從1月11日收治首例自武漢返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開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就已打響。

  截至5月18日24時,成都已戰疫129天。作為服務人口逾2100萬的超大城市,129天來,成都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66例,累計出院163人,死亡3例,累計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7600余人。3月19日,全市所有區(市)縣降為低風險區。4月23日,確診病例全部清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的顯著成效,來自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顯示出我市醫療衛生系統快而有序、忙而不亂、精准施策、科學防治的深厚內力和硬核實力。

  上下同欲者勝。疫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嚴防死守、攻堅克難,全市上下一心、全力以赴,醫療衛生防疫系統快速響應、迅速集結,展開疫情防控阻擊戰、陣地戰、保衛戰,從保護人民健康、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全市公共衛生安全高度,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為成都市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線。

  同舟共濟者贏。在守衛本地的同時,成都始終牢記“全國一盤棋”“全省一盤棋”,積極響應號召,抽調精干力量馳援武漢、甘孜,7批次238名專家和醫務人員聞令而動緊急馳援。在圓滿完成多線戰疫任務的同時,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真正做到了“召必戰、戰必勝”,為全國全省戰疫大局貢獻了強大的成都力量。

  每逢時艱,總有英雄。在這場生死搏斗的戰疫中,成千上萬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流而上、堅守一線、不怕犧牲、連續奮戰,或勇敢奔赴抗擊疫情最前沿,或默默堅守大后方。他們用實際行動闡釋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大義和職業精神,以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守土盡責 贏得戰斗主動權

  打響阻擊戰,全面嚴防死守提升收治能力——

  “由於這次疾病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對於普通人來講,都會有恐懼和擔心,但我們的白衣天使們毫不畏懼,為我們做治療,不顧疲憊……”1月29日,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楊先生從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痊愈出院了。離開之前,他親手寫下一封信,向醫護人員表達感激與謝意:“你們給了我最細致、最用心的照顧,你們是最可愛的人。”楊先生1月9日從武漢到達成都,1月11日因發熱前往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醫院以疑似病例隔離留觀。因採樣檢測呈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隨即轉入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治療,1月21日確診為四川省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

  去醫院就診當天便隔離留觀,及時阻斷了病毒的傳播和擴散,市民稱贊這次果斷精准的診療,“當時市一醫院隔離他,等於救了很多人。”

  迅速“攔截”的背后,離不開“未雨綢繆”。

  兵貴神速——我市衛健委迅速組織各級疾控和醫療機構進行業務培訓,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制度,做好發熱病人監測,密切關注有武漢旅行史、居留史的來(返)蓉人員。自市一醫院收治首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我市立即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嚴防死守,實施全面防控。

  嚴防“外部輸入”,派出專業衛生人員參與重要交通卡口和重點場所排查,協助開展體溫檢測1100萬余人次﹔嚴防“內部擴散”,出動醫療衛生人員31萬余人次參與社區排查和居家隔離觀察工作﹔嚴防“二次擴散”,全市設置確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最多達72個,可容納8330人。

  有備無患——成都作為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提升收治能力是應對疫情的關鍵。我市積極做好可能出現的疫情擴散應對准備,市衛健委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應急預案,發揮我市醫療衛生資源最大效能。

  儲備足夠床位,短期內完成兩所醫院改建項目,全市具備收治確診病例的病床總數達到1110張﹔儲備足夠人員,做好1000名確診病例后備醫院建設和醫務人員儲備,組建2000余人四個后備梯隊,組織84名醫學專家和醫技骨干成立醫療救治專家組,參與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案”精准救治。

  科學研判——生命健康的守護,需要堅決的態度,更需要科學的方法。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跑贏疫情傳播蔓延速度,贏得這場戰斗的主動權。

  出動專業隊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累計出動20854人次,摸排查清病例軌跡及密切接觸情況,及時採取隔離留觀醫學處置﹔在全市遴選17家醫療機構為定點收治機構,並將患者按危重、重症、普通型分類收至不同醫院﹔迅速啟動針對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的篩檢確認能力培訓,加強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截至5月18日,全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機構達到46家。

  打響陣地戰,增加防控重點抓好病患救治——

  一根拐杖,撐起的是醫者的信仰。龍泉驛區山泉鎮紅花村,59歲的鄉村醫生陳永根,不顧腿腳殘疾,拄著拐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紅花村有500多戶人家,常住1100多人,分布在幾條山溝裡,防控難度大。“陳醫生在我們村裡看了一輩子病,村裡人都信服他!”紅花村村支書趙爭明說,“這次疫情迅猛,本沒有給陳醫生安排比較重的任務,但他閑不住,每天都在忙。”

  疫情暴發以來,登門了解居家隔離的村民身體狀況,到田間地頭為村民講解病毒防控知識,在防控卡點登記測量體溫……陳永根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紅花村山間地頭,“在這抗疫的關鍵時刻,我還想為村裡做點有用的事情。”

  像陳永根這樣的村醫在疫情防控陣地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陣地戰階段,第一波輸入性疫情高峰趨於結束,病例多以本地散發和社區聚集性為主,疫情形勢逐漸趨向平穩。疫情防控重點隨之變化,我市增設農村防控小組進一步完善防控體系。農村防控小組負責統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醫力量,強化返鄉人員、農村流動人口健康管理,保障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

  另一個戰場上,對病患的救治也“開足馬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生命重於泰山。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集中最優勢力量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實行“一人一案”,堅持輕症重症並重,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是全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點,是救治的主戰場。1月17日起,市公衛中心應急隊隊長楊銘便駐守在醫院。“最忙的時候,已經不知道當天是星期幾了。生死救援隨時可能上演,大家一直緊繃著一根弦。”楊銘說,最多的一天收治了20名確診病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楊銘和戰疫中的所有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誓言,她隻希望,用自己的工作換來更多人的平安。

  為了提升重症患者醫療救治能力,市級醫療機構加強與川大華西醫院診療團隊合作。1月29日起,華西醫院先后兩批次共派出67名醫務人員組成多學科專家團隊入駐市公衛中心,對每位患者實施多學科協作模式下的精准治療。在華西醫院團隊和市公衛中心專家的並肩作戰下,截至5月18日,市公衛中心共收治166例確診病例,治愈163例,並且做到了醫護人員零感染。

  同時,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分為8個醫療救治團隊,對22個區(市)縣開展分片區專業技術指導,其中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三醫院、市五醫院專家團隊分別入駐邛崍、簡陽、金堂、郫都的4家市級定點醫院,“一對一”指導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

  陣地戰后期,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建立防疫體系,成為防疫工作的另一重點。

  為幫助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穩產滿產,市衛健委組織65名專業監管人員和80名防疫專家,成立23個指導專班,深入企業指導應急預案制定、員工排查、環境消殺、集中隔離觀察室設置、防控物資儲備等工作。截至3月29日,累計指導復工復產企業4395家次,累計為1010782人提供全省統一的健康証明,幫助抵蓉和離蓉人員安全有序返崗,助力化解復工復產企業用工難題。

  打響保衛戰,強化防控措施嚴防境外輸入——

  戴上口罩、穿好防護服、拿上測溫儀……成都雙流機場海關值機科副科長王智弘又一次“全副武裝”,跟同事一起登上了剛剛在指定停機位停靠的國際航班。逐一核對旅客信息、對旅客進行體溫篩查、按“低風險旅客先行、高風險旅客后行、最后轉運有症狀旅客”的原則分批次安排旅客下機……進入客艙,王智弘便和他的團隊迅速投入“戰斗”狀態。對所有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檢疫措施,是當前成都密織的口岸疫情防控網上的第一道防線。

  保衛戰階段,全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成都本地病例逐漸清零,但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我市及時調整防控策略,精准發力、穩扎穩打,不斷強化防控措施,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把該管的管住管好、把該放的放開放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出入境口岸成為疫情防控斗爭的前沿陣地。

  當好“守門員”。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成立由市衛健委牽頭,外事、公安、海關、邊檢、機場、雙流區等方面為成員的境外疫情輸入防控機場現場工作組,加強對經成都口岸入境航班的重點管控,堅守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第一線。

  當好“調度員”。組建機場專班指揮調度中心,24小時機場值守﹔組建重點人員協查中心,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協查機制,聯動區(市)縣指揮部、海關、邊檢等部門單位,開展信息採集、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檢疫檢驗、人員追蹤管理和醫學觀察等工作。

  當好“服務員”。提前掌握航班和人員數量信息,統籌調配轉運車輛﹔確定市級定點醫療機構,用於排查出的確診、疑似病例的隔離診療﹔指定天府新區、高新區、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雙流區、新津縣、都江堰市等區(市)縣的近百家專用酒店作為集中隔離場所,按照每人單間隔離要求,妥善安排住宿。

  同時,按照國家、省、市疫情防控要求,堅決執行入境來(返)蓉人員管控政策,3月27日起,對所有從成都口岸直接入境或經其他口岸入境中轉抵蓉人員均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截至5月18日17時,我市共管控從成都口岸直接入境航班和涉及從其他口岸入境后轉乘國內航班抵蓉乘客航班1229個(含貨機208個),共對28221名乘客(機組人員1673人)進行管理和服務。已攔截21例確診病例,10例無症狀感染者,未發生境外輸入關聯病例。

  從“蓉”出征 送上來自成都的溫度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7時,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師喬甫挎上背包,拉著小行李箱,從成都出發,踏上了前往武漢的行程。受國家衛健委指派,喬甫作為四川省唯一抽調的感染專家赴湖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是四川省首位抵達的醫療專家。就在喬甫出發后不久,中午12點,華西醫院20名醫護隊員組成第一支醫療隊,和全省100多名醫務人員搭乘專機飛赴武漢支援。

  隨后,越來越多成都的醫療隊馳援武漢。

  “我本人是湖北人,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家鄉,作為醫生、作為游子,我都有義務回去貢獻一分力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重症專家嚴方濤告別妻子和兒子,義無反顧踏上了出征武漢的路途。2月2日,成都市級公立醫院赴湖北支援首批醫療隊39人出征。

  第二批、第三批……越來越多的“川軍”趕赴武漢抗疫主戰場,他們沖鋒陷陣、英勇無畏,與病毒搏斗、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搶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作為國內頂尖的醫院,華西醫院為武漢送去了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2月8日,喬甫前往雷神山醫院,參與制定了雷神山醫院感染控制手冊和職業暴露等應急預案。1月30日,華西醫院醫療隊在隊長羅鳳鳴教授的帶領下,接管和重建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病房,迅速開始收治危重症患者。

  嚴方濤所在的醫療隊正式入駐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的第一天晚上,就收診了10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后幾天,患者數量上漲至30余位。其中高齡病人佔多數,除了新冠肺炎,還伴有諸多基礎疾病,這對救治方法和護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方濤發揮自己呼吸與危重症專科的專長,與同事一起,通過對患者進行分層診治、多學科MDT會診,提供個體化的治療護理方案,極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死率。

  患者羅婆婆因重症新冠肺炎入住隔離病房。治療期間武漢天氣多變,沒帶夠衣物的羅婆婆凍得瑟瑟發抖。隊員們趕緊把自己全新的衣物送到她手中,還把水果留給了她。老人感動極了,“這次住院我才懂得什麼叫雪中送炭,我在武漢最冷的時候感受到來自成都的溫度,謝謝你們!”

  4面錦旗、6封感謝信、30多條感謝信息,以及那些用專業和溫度創造出的生命奇跡,是市三醫院醫療隊在武漢戰斗59天最好的印証。

  據統計,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積極響應國家、省、市“同舟共濟”戰疫號召,緊急抽調精干力量馳援武漢、甘孜。自2月2日以來,共計派出7批次232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其中包括2名疾控中心公共衛生專家),派出6名專家馳援甘孜州道孚縣。按統一安排,醫療隊分別戰斗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漢陽方艙醫院、道孚縣人民醫院等戰疫一線,參與重症病人救治、緊急醫療救護、流行病學調查、心理健康服務(心理輔導)等工作。在圓滿完成任務的同時,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真正做到了“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為戰疫前線貢獻出成都力量。

  利器出鞘 科學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利器在手,戰疫方能如虎添翼。

  科技創新助力疫情防控——

  在成都,與為生命而戰的一線醫務人員一樣,另一個“一線”同樣在支撐著這場“戰疫”,那就是科研攻關的一線。他們在實驗室進行毫厘之間的計較﹔在顯微鏡下進行抽絲剝繭的追蹤﹔在衛生防疫一線進行聯合印証……在戰疫前線,那些爭分奪秒制造出的“神兵利器”,都來自他們的智慧。

  1月30日,由成都市應急科技攻關項目支持的邁克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証》。獲批的試劑盒精准性高,能更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的漏檢,可實現兩個小時內完成96個測試,大大縮短了篩查時間。

  在武漢方艙醫院,由成都成電醫星數字健康軟件有限公司研發的“方艙醫院遠程發藥系統”幫助醫務人員實現了對患者用藥情況、發藥信息的科學化、信息化管理。該公司研發的遠程在線問診系統、發熱智能輔助問診系統、新冠肺炎上報系統等軟件已經在疫情期間捐贈給湖北、四川、河北、山東等10省54家醫院使用。

  為了贏得戰疫勝利,成都綜合多學科力量、協同推進,在全國較早啟動新冠肺炎患者快速篩查體系建立及病情預測指標的篩選等8個項目,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5G技術實現遠程會診——

  “患者目前情況比較平穩,但存在咽喉腫痛等問題,服用了金銀花膠囊等藥后症狀沒有緩解……”屏幕那邊,市一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巍為患者看舌相、把脈,將病情仔細描述。屏幕這邊,市一醫院中醫專家們組成“雲會診”團隊,結合患者的舌相、脈相等辨証施治,開出一劑中藥方子。2月24日,市一醫院通過5G網絡與漢陽方艙醫院開展了一場中醫遠程會診,線上線下結合,深度介入患者的診療過程。

  依托四川省應對新冠肺炎衛生應急調度管理系統遠程協同業務模塊,市衛健委利用“會易通”APP組織定點醫院間進行線上遠程會診,建立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聯合會診模式,進一步拓展互聯網、5G等現代技術手段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實現了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的互通共享,提升全市疑難病例和危重症病例的診斷救治能力。同時,遠程會診有利於減少人員流動,降低院感風險。

  中西醫結合抗擊疫情——

  中醫專家李繼科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病區,沿著病房,逐一對願意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把脈問診。“我好多了,已經退燒了!”一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服用中藥才兩天就退熱,她激動地向李繼科豎起大拇指。

  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初期,就開始讓中醫介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抗新冠肺炎,“事實証明,中醫藥有它的優勢。”

  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多次明確提出了“堅持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要求。成都依托“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成都)”組成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團隊,開展中醫、西醫專家聯合會診,推行中西醫結合診療方式。嚴格遵循中醫“三因制宜”基本原則,強調綜合考慮人體體質、性別、年齡等內在因素,以及季節、地理環境等外在因素,精准制訂“一人一方”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截至目前,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144人(參與率86.7%),患者平均服用4劑中藥湯劑后,發熱症狀短期內均能得到有效緩解,咳嗽、氣促症狀改善,臨床療效良好。(記者 曹宇陽 王伶雅 陳瑾 攝影部供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