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開局之年”為何主抓這三件事

2020年05月12日07:2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開局之年”為何主抓這三件事

  自今年1月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唱好“雙城記”的熱度就在不斷升溫。政府工作報告將“全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納入2020年重點工作,並不讓人意外。

  更引人關注的,是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今年的3個重點:科學做好規劃編制、推動重點領域先行突破、深入推進干支聯動。

  “開局之年”為何聚焦這三件事?其中又透出哪些新信息?記者採訪了相關代表委員和業內專家。

  科學做好規劃編制

  兩大重要背景讓規劃編制“排在第一位”

  三件事中排第一位的,是“科學做好規劃編制”。

  唱好“雙城記”,理應規劃先行。省社科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廖祖君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本質上是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各管各的,很容易造成斷頭路、產業缺乏配合等問題。這要求川渝首先在規劃上進行有效對接。”

  多位受訪者進一步提到兩大重要背景: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謀篇布局之年﹔與此同時,作為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同樣的國家級戰略,國家發改委正組織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極參與國家相關規劃綱要編制,有助於更充分反映四川的發展實際和訴求﹔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四川“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則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央相關戰略部署等全面落實,“使國家戰略能更好地在四川落地生根。”

  省政協委員、成都市社科聯黨組書記陳蛇建議,抓住“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窗口期,從三個層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和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雙城經濟圈其他城市出發,積極開展產業等規劃的統籌協調。

  在談到規劃編制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支持達州、廣安、遂寧、資陽、內江、瀘州等地與重慶區(縣)加強合作,新建一批新區、合作區和示范區”。多位受訪者注意到這6個市都毗鄰重慶。戴賓認為,探索如何更好推動跨區域合作、如何打破行政“壁壘”,需要以先行先試區域作為重要載體。而這些新區域不管以哪種形式,都可能會率先在毗鄰重慶的市州規劃落地。

  推動重點領域先行突破

  看似龐雜的工作背后,蘊含了“一條主線”和“兩大原則”

  圍繞“推動重點領域先行突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成渝中線高鐵等大量具體工作,涉及交通、經濟、對外開放、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

  內容看似龐雜,但多位受訪者提到,理解它們有一條主線:嚴格圍繞中央“一極(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兩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兩地(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要求抓落實。“不管打造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還是聯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所有任務都嚴格對應了中央要求。”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表示,全力落實中央部署和要求,已成為四川相關工作的“底色”。

  具體到2020年,為什麼“先行突破”的是上述這些領域?

  多位受訪者提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任務涵蓋范圍廣泛,不可能在第一年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從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工作看,目前是按緊迫性和操作性這“兩大原則”來區分先后。

  緊迫性高的工作,是今年一大重點。以交通基礎設施為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除了成渝中線高鐵,還有成南達萬、西渝高鐵四川段和南充至重慶潼南、內江至重慶大足高速公路等項目。“交通基礎設施是構建經濟圈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廖祖君表示,其有助於打破成渝兩地時空差、促進生產要素流動,成為“開局之年”重點工作理所應當。

  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涵等專家提到,包括成渝地區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等提法,也都是既“緊迫”又“重要”,“上個月中央明確將數據和土地、勞動力等並列為生產要素,進一步強調了數據對經濟增長的內生效應。通過共建試驗區,川渝完全可以走在全國前列。”

  操作性強,則是另一個鮮明特點。操作性強,意味著相關工作有基礎和條件、雙方也有共同推進的強烈意願。毛中根特別提到不久前川渝網紅地標寬窄巷子景區、紅岩洞景區簽訂的合作協議,“像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雙方既優勢互補又有實實在在的抓手,可以馬上著手合作。”

  戴賓將這種策略歸納為“先易后難”。在他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相對容易達成共識的就先干起來,暫時沒形成共識的就先放一放,這本就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深入推進干支聯動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絕不隻關系到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第三件事,是深入推進干支聯動。

  讀完報告相關內容,有人提出疑問:干支聯動似乎是四川內部事務,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什麼關系?

  多位受訪者談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絕不隻關系到成都和重慶這兩座城市。“不管經濟體量還是影響力,成渝要形成相對均衡的‘兩核’,都需要在更大范圍進行重新審視。”毛中根認為,經濟圈是以中心城市和相關區域共同形成的經濟單元。而要使四川一方的經濟單元更有帶動力,離不開內部“干”與“支”的聯動。

  與此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成果完全可以通過干支聯動,輻射帶動省內更大地區發展。不少人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細節:在傳統觀念中和重慶關聯性不大,也並不接壤的攀西等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有所提及。戴賓解釋,這主要考慮到經濟圈建設對四川全域的帶動作用。

  深入推進干支聯動,具體怎麼做?

  圍繞“一干”,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推動成都東部新區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等系列工作,“傳遞的信號非常明確——‘干’是包括成德眉資在內的一個更大概念,要繼續突出抓好‘干’的建設,讓它更粗更強更壯。”戴賓表示。

  圍繞“多支”,毛中根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注重“區域”的概念,明確推進川南經濟區開放平台共建共享,加快內自同城化等,“和過去相比,報告更強調區域組團式、一體化發展,這是一個趨勢。”省人大代表、瀘州市林業和竹業局局長杜旭林就此提出規劃建設瀘東新區,並將其建設成“渝西—川東南”川渝合作示范區,推動當地和渝西地區一體化發展。

  廖祖君特別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利益共享機制的要求。“建立財稅分享激勵、用地指標協同供給等機制,能極大釋放內部干支聯動的動力,也為川渝互動探索經驗。”(四川日報記者熊筱偉 陳碧紅 劉春華)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