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抗疫一線的志願者群體,傾聽他們的故事

2020年04月29日07:4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春風十裡 不如你的笑意

  四月二十八日,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專場記者見面會在成都舉行。四川日報記者衡昌輝攝

  4月28日,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專場記者見面會在成都舉行。見面會上,四川省志願服務聯合會副會長、成都雲公益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傅艷,國網四川電力(達州)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何涌,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仙,曹操出行四川分公司專職司機張桂容,犍為縣壽保鎮農民、新希望六和華中銷售公司員工彭中田等5位志願服務工作者,分享了他們志願服務的感人故事。

  “公益達人”傅艷

  9小時傳遞成都溫度

  事跡

  所在的雲公益發展促進會,在成都上空架設一張看不見的“愛心網”,聚集各方人才為抗疫提供大量及時、有效的志願服務,並預先將老弱病殘群體納入志願服務對象,為13名特殊困境兒童提供幫助。

  心語

  “從集結到完成任務,大家僅用了9小時,就完成了預計3天的工作量。”

  □四川日報記者 鄧翔灃

  “志願者好比是戰場上參與支援和補給的民兵組織,雖不是主力卻是助力,仍不可小覷。”疫情期間,四川省志願服務聯合會副會長、成都雲公益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傅艷帶著臨時組織的成都志願者“民兵”南征北戰,提供了大量及時、有效的志願服務。

  1月27日,正在綿竹老家過年的傅艷接到“參戰”指令——需要盡快組織15名以上的計算機和數碼設備安裝調試工程師志願者,保障100台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查儀正常運作。“對方希望當天投入人員。”

  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此展開。“當時正值疫情最焦灼之時,許多人都選擇宅在家中,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傅艷說,這批工程師志願者卻需前往雙流機場、成都東站等地點工作。

  “有難度。我先把身邊動手能力很強的親人都發動成志願者,包括我的丈夫和兒子。”傅艷感慨,“接下來,我就見証了成都志願者的速度。”

  當天上午10時,傅艷和其他工作人員通過“文明成都”、志願者微信群、朋友圈等正式開啟全網公開招募。下午2時30分,已有22名專業志願者報名並前往成都市衛健委集結,接受崗前培訓。到晚上11時30分,全體志願者全面完成三個點位共計15台儀器安裝調試任務,確保當晚起對旅客測量體溫。

  “從集結到完成任務,大家僅用了9小時,就完成預計3天的工作量。”傅艷說。

  讓人驚嘆的速度背后,有更多感人細節,傳遞出成都這座城市的溫度。“一開始,為搶時間,小伙子們就用稍長一點的指甲充當螺絲刀擰緊螺絲。”傅艷回憶,一天下來,不少志願者的手指都有不同程度的紅腫。

  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后期,以“雲公益”為代表的社會志願力量如何發揮作用?傅艷表示,該組織將圍繞復工復產復學等社會需求,積極探索和推進多形式多載體疫情后期防控工作。“尤其在衛生方面,我們嘗試通過更多的公益教育活動,讓好的習慣觀念等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成都雲公益發展促進會正利用各種載體,同步開展校園公共衛生安全、校園網絡安全、清明節“雲植樹”祭奠先烈傳承文化的系列活動,並通過抖音、微視等擴大活動參與范圍和影響力,持續助力助推社會常態秩序的恢復。

  “電力110”何涌

  說最多的是“我沒事”

  事跡

  所在的共產黨員服務隊由9名黨員組成,從春節開始,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過一次家,為轄區內14萬余戶居民和各企事業單位化解電力使用方面的問題,並主動承擔志願服務工作。

  心語

  “作為黨員服務隊的隊長,這個時候,我必須站出來,讓隊員們看到,黨員要帶頭,黨員要站在前面。”

  □四川日報記者 袁婧

  “在當地,很多人親切地稱呼我們是‘電力110’。”何涌是國網四川電力(達州)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所在的這支共產黨員服務隊隻有9名隊員。疫情期間,何涌和隊友們不僅為轄區內居民和企事業單位解決電力問題,還主動承擔大量志願服務工作。

  為何被稱為“電力110”?春節前,剛剛從涼山援建大半年歸來的何涌,原本可以好好休息。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

  “宅家隔離,不如上一線做事。”作為服務隊隊長,何涌沒有半點猶豫,主動請戰,“作為黨員服務隊的隊長,這個時候,我必須站出來,讓隊員們看到,黨員要帶頭,黨員要站在前面。”

  很快,兩項重要任務落在這支隊伍肩上。一是必須保障醫院、隔離點的重要供電,確保所有醫療設備用電一秒都不能停﹔二是保障居家隔離的老百姓的用電。

  1月23日,戴著口罩、帶上消毒水和檢修裝備……服務隊全員出動,第一時間趕到達州市診治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啟動24小時值守保電,不分白天黑夜進行巡檢。到疫情嚴重的時候,服務隊負責的醫療和隔離場所隨之增加到4個。

  何涌說,人員少、任務重,但沒有任何一名隊員選擇放棄。遇到供電求助信息,大伙兒說得最多的還是“我去處置”“我沒事,還行!”

  除了解決轄區內老百姓的用電問題,這支共產黨員服務隊還會為老百姓處理很多生活問題,比如幫孤寡老人買菜買藥、照顧留守兒童等。因此大家親切地稱呼他們為“電力110”。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可能變為難事。”何涌說,他們會利用工作間隙順道幫孤寡老人買米面油和必要的藥品,“因為平時都熟悉了,有的老人會主動聯系我們。”

  從春節開始,何涌和隊友們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過一次家,吃住都在公司,共計受理報修電話1300余次,現場處置560余次,用他們的行動踐行了國網四川電力(達州)共產黨員服務隊“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承諾。

  隨著疫情逐漸趨於穩定,何涌再次接到任務,趕回涼山繼續執行當地電網援建任務。

  “雨衣妹妹”劉仙

  逆行到武漢的流動“川A”

  事跡

  利用自己在武漢的餐飲企業門店,免費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制作盒飯。為把有限的防護服節省下來送給一線醫務工作者,她每天身著白色雨衣、頭戴滑雪眼鏡穿梭在各大醫院。

  心語

  “我想,就算是多年以后自己老了,這些畫面依然會清晰地在我腦海裡放映。”

  □四川日報記者 吳浩

  “我想,就算是多年以后自己老了,這些畫面依然會清晰地在我腦海裡放映。”見面會上,“雨衣妹妹”劉仙首先分享自己抵達武漢時的畫面。

  “2月3日凌晨2點,我和同事開車抵達武漢東收費站。”劉仙回憶,當時大家都清楚,隻要下高速就意味著“什麼時候回四川”是未知數。即將進站時,一位同事高喊了一聲:“要進武漢了,怕不怕?”大家都拉破了嗓子回答說不怕。檢查卡點的警察查閱了相關材料后放行,說了一句話:“注意保護好自己,謝謝你們!”

  募集物資的過程讓劉仙難忘。2月初,劉仙發現醫護人員缺的不僅僅是飯菜,還有醫療物資。“真的很缺,那個時候我很著急,想盡了一切辦法,能買就買,能求就求,給醫護人員找一件是一件。”劉仙回憶,自己找醫療公司求,找明星求,找網友求,能用的辦法全用了。“這期間,因為各種不順利,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2月15日,武漢突然下起大雪,劉仙沒有見過如此大的雪,這天,她和同事要去轉運從四川運來的物資。看著滿滿一卡車貨物,三個人發現根本不知什麼時候能搬運完。這時援軍到了——武漢志願者十幾台車幾十個人趕來支援,不到1小時就將“川A”貨車上的物資轉運到“鄂A”貨車上。劉仙說,當時雖然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志願者,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戰勝疫情。

  “我們的社會總是充滿了溫暖。當武漢急缺醫療物資時,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郵寄來口罩、手套、鞋套、帽子和防護服。”劉仙和同事在餐廳裡建起一個醫療物資應急倉庫,哪家醫院急需,“川A”就開著雙閃送到哪裡,結果不小心“逆行”成了“網紅”。

  在武漢,劉仙看到全國各地醫療隊前來支援時的震撼場面,那場面讓她看到了祖國的強大,看到了團結,也看到了患難見真情。到3月中旬,隨著武漢疫情得到控制,醫院食堂逐步恢復,醫療物資不再缺乏,醫療隊也開始逐步撤離,“我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你們努力救人,我努力做飯。”劉仙說,那天,自己選擇早上5點天沒亮就起床,悄悄離開了武漢。

  “愛心車司機”張桂容

  把車開好就是出一份力

  事跡

  主動請纓成為曹操出行成都愛心急救車隊第一批隊員,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接送服務。每接送一位乘客,她都要給車輛消毒,十多天時間過去,她的臉因高濃度酒精腐蝕,起了厚厚一層干殼。

  心語

  “如果人人都怕的話,誰來站出來?醫護人員離危險更近,他們都沒有退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四川日報記者 袁婧

  一頭短發,一身正裝,干練——是張桂容給人的第一印象。疫情期間,作為曹操出行首批成都愛心急救車隊中的一員,她完成了86單愛心服務訂單,愛心服務裡程達到1121公裡。

  愛心服務結束了,張桂容說:“疫情之后最想完成的心願是入黨。”

  為何有此心願?原來,當初考慮到接送醫護工作者可能出現風險,公司按照慣例鼓勵黨員優先。張桂容不是黨員,當時還不要她參加。張桂容三番五次向負責人確定名單,生怕自己落選。“如果我入黨了,以后再遇到什麼事情需要支援,我更有理由沖在最前面!”

  在首批愛心車隊中,張桂容不僅是20名司機中唯一的非黨員,也是唯一的女司機。

  每天凌晨4時,張桂容起床稍做整理,便從位於成都市新都區的家中出車,去接醫務人員上班。把醫務人員送到醫院后,如果沒有單,她就在車上補覺。手機一響,她立馬又出發。這樣一直干到晚上11點過。

  為了乘客安全,張桂容每接送一位乘客,都要給車輛消毒。十多天時間過去,她的臉因高濃度酒精腐蝕,起了厚厚一層干殼。“相比醫護人員的辛苦,這算什麼呢?”

  “醫生們的辛苦我們看在眼裡,而他們很多時候還在替我們考慮。”張桂容說,她的同事分享過一個經歷,有兩個醫生在同一個地點上車,剛開始,同事以為他們住得近,所以相約一起打車。上車后聽醫生聊起,才知道,為了少佔一個打車名額,其中一名醫生每天步行一公裡,和另一名醫生匯合后一起打車。那位醫生說:“大家都不容易,我們省出一個免費名額,就能給其他人方便。”

  張桂容和愛心車隊的隊友們,共服務醫護工作者1644人次,總裡程約21000公裡。“我們網約車司機希望以這種方式,為疫情期間‘逆行’的白衣天使們奉上自己特別的關愛。”

  在疫情嚴重時期接送醫護工作者可能面臨被感染的風險,當時有考慮到這些嗎?張桂容的回答很朴實。

  “如果人人都怕的話,誰來站出來?醫護人員離危險更近,他們都沒有退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難道不是應該的嗎?”張桂容說,“作為一名司機,給醫護工作者把車開好,就是出了一份自己的力。”

  “基建狂人”彭中田

  爭分奪秒跟死神搶人

  事跡

  得知公司將參與援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污水處理項目消息時,立即請戰,抵達工地后每班工作16個小時,不到10天完成正常工期需要45天的項目。

  心語

  “我們努力提前完成醫院建設,意味著能挽救更多生命,這是我和其他農民工兄弟努力搶工期的動力。”

  □四川日報記者 鄧翔灃

  “在火神山的日日夜夜,是我44年來度過的最冷、最累的9天9夜,但是我和兄弟們一起挺過來了,武漢、全國人民都挺過來了……”談起援建火神山的經歷,不久前才結束武漢78天戰疫經歷的彭中田仍歷歷在目。

  春節時,彭中田帶著家人回到老家,計劃好好陪父母過年。“但當我看到那麼熱鬧的武漢一下子空了,心裡很著急。”疫情暴發后,彭中田刷著新聞,暗自決定必須為這座自己奮斗了15年的城市做些什麼。“當時我就想好了,人這一輩子,總要做幾件不為錢、不為利的事。”

  此時,彭中田得知新希望集團子公司將參與援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污水處理項目的消息。

  “新希望六和湖北業務員彭中田,電力工程師,熟悉污水處理設備,請求馳援污水處理項目,生死無悔!”沒有絲毫猶豫,彭中田立即向集團抗疫指揮部領導請戰,並被批准。

  1月28日下午,彭中田抵達武漢,當天晚上,他便接手火神山晚班的調度工作。

  “我們有句行話:調度是塊磚,哪裡缺工哪裡搬。”彭中田說,協調工藝、配件和安裝,幫忙電焊、氧焊和預埋,“隻要能干的我都干!”

  為搶工期,彭中田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們兩班倒,每班工作16個小時,硬是把一天“變”成32個小時。因為武漢夜晚特別冷,口罩內外溫差形成的水珠泡脹彭中田的雙臉,他隻能找根焊條撓一撓或者找棱角的地方來回蹭一蹭止痒……

  “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宣布完工,污水處理工程當天下午4點驗收交付。”彭中田感嘆,“這是一個正常工期需要45天的項目,我們在人員配備不到一半的情況下,不到10天就完成了。”

  援建火神山不僅條件艱苦,並且有感染風險,持續奮戰的動力來自何處?彭中田表示,當時武漢正處於情況最危急的時候,雷神山、火神山不僅是武漢市民的希望,也是一種精神力量。“我們努力提前完成醫院建設,意味著能挽救更多生命,這是我和其他農民工兄弟努力搶工期的動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民工的生活與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我就在武漢大學取得了專科文憑。”彭中田說,農民工要做新時代城市繁榮的建設者,一定要在社會需要時,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