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啥意思?成都五岔子大橋的網紅之路

2020年04月27日07:37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是啥意思?

  五岔子大橋獨特的雙層造型和夢幻般的光影效果

  五岔子大橋吸引眾多市民

  俯瞰五岔子大橋

  這個周末,假如問成都人的朋友圈裡什麼最火,一定非高新區的五岔子大橋莫屬。這座造型現代的橋梁不僅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打卡,而且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上,高頻次亮相。

  那麼,這座新晉“網紅橋”是如何誕生的呢?記者採訪了五岔子大橋橋梁負責建筑師——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創意總監、設計五院規劃設計總監呂銳,以及負責該橋鋼結構制作與安裝的施工單位,揭秘“網紅”誕生之路。

  設計師說——

  這座被大家追捧的“網紅橋”名為五岔子大橋,是連接中和和高新兩個板塊的重要人行橋梁。橋體被上下分為主橋和副橋,主橋在上,坡度適宜,是連接兩岸綠道可供自行車順利通過的橋體﹔副橋在下,有觀河的環繞式劇院台階,為成都市民提供別樣的停留體驗。

  無窮大符號完美落地

  造型獨特

  國內首座“莫比烏斯環”式異形拱橋

  “這座橋的造型太獨特了!”“好看,時尚!”這是不少人對五岔子大橋的評價。的確,與普通的橋梁相比,造型的獨特感,是這座橋的最大亮點與特點。

  將一張紙條的一側旋轉180°后與另一側相連,可以形成一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無限之環”,即“莫比烏斯環”。自19世紀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此概念后,許多藝術創作將其“收入囊中”。而將這一創意用來建造橋梁,就誕生了國內首座“莫比烏斯環”式異形拱橋——成都五岔子大橋。“這個創意誕生於2015年,是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團隊的智慧集成成果。”呂銳表示,當時,設計團隊覺得要在一座橋上展現高新區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就必須勇於創新打破桎梏,經過和德國顧問團隊的模型推敲,將這個概念完整地落實到了整個橋體的設計上。“難得的是,從概念誕生,到最后實施,從始至終就是這一個概念,沒有調整過。”呂銳說道。

  精益求精

  每個結構進行現場核實和檢驗

  這個方案當時就是征集方案中的第一名。“甲方很喜歡這個概念,但不論是施工技術,還是包括全流程的質量管控,個人覺得挑戰與難度都大。”呂銳表示。這個項目踐行了建筑師負責制,這意味著呂銳對后續施工的落地乃至每一個細節都要負責。而他告訴記者,質量的把控不僅是辦公室的數據校驗,還是在工地上蹲出來的。“我還記得在實施過程中,我和設計單位、施工方的相關負責人,一起去加工廠,對橋體的每一個鋼箱梁結構,一共4萬多個鋼板,全部逐一進行現場核實和檢驗。

  對於其他橋上的建材,大家也是精益求精,優中選優。以最簡單的鋪地為例,當時設計團隊選擇了三種彩色瀝青的對比方案,放到施工單位食堂門口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實測,最終優中選優,確定了使用哪款。欄杆和雨棚等景觀細節,也是在現場改了一次又一次﹔燈光方案也一遍一遍地改,直到覺得效果達標為止。

  施工方說——

  將完美的設計方案變為現實,需要施工單位的“能工巧匠”們用自己的智慧,攻堅克難,巧手施作。

  “鋼”柔並濟“莫比烏斯環”

  毫厘之間

  4000塊全異鋼板成就四維想象

  “莫比烏斯環”最直觀的形象就是無窮大符號“∞”,和此符號一樣,五岔子大橋的上下兩緣從成都高新區的錦江一側延伸,在距離水面最高處交會,又再次分散抵達對岸,遠遠望去,如龍蛇騰躍。

  這座異形大橋逶迤蜿蜒的訣竅,就在於4000塊截面、弧度、重量與形狀各異的鋼板。據來自中國五冶的大橋技術負責人王璞介紹,該橋的每一段鋼箱拱均為空間異形曲面結構,每一塊弧形封板鋼板的厚度僅為6毫米,加工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

  在五冶鋼構的西河基地,大橋的每一塊原始鋼板都由根據電腦建模和圖紙深化出來的“立柱群”支撐,讓立柱的高差與設計弧度完美匹配。

  細焊織“衣”

  0.8毫米成就“網紅”之美

  作為成都錦江畔的“網紅”地標,五岔子大橋在設計之初就“苛求”光影與造型的和諧統一。而要在夜間照明中“流光溢彩”,項目團隊的施工和焊接工藝就要再創新高。

  為了規避橋梁建設中常見的焊縫和粗糙磨痕,中國五冶項目施工團隊創新性提出“三重打磨”工藝,並針對灘涂安裝的局限性,發明了大異型構件安裝組合式支撐體系及使用方法——提前建立空間坐標系進行精准測量,再以累積連續預拼裝與計算機輔助預拼裝相結合,極大提高了吊裝精度及拼接效果。

  同時,項目團隊還使用了0.8毫米的細焊絲進行焊接,減少熱輸入,提升焊接精度。在精細化的“無痕”施工下,五岔子橋“娉婷裊娜”立於錦江之上,遠近高低各有風情。而且作為重要工序的焊接,在五岔子大橋上也是“與眾不同”——焊接作業並非在鋼箱梁之外開展,而是在它的裡面。這意味著在現場從事焊接工作的工人,都必須承受住50℃以上的高溫與悶熱,直至完成兩片鋼箱梁之間的焊接。(成都日報記者 袁弘 攝影 呂甲)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