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部分拼合起來的《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攝
納涼婦人,牧羊群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台亭榭……記者昨日見到的《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壁紙畫》,是由兩件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拼接而成,反映200多年前水城廣州市井生活經商場景,近日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的清代壁紙畫。
由王恆捐贈的《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壁紙畫》,由兩部分組成,生產年代為19世紀初期,通縱338厘米,通橫186厘米,畫工精巧,構圖細膩,描繪了19世紀初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
記者看到,其中一幅壁紙畫上方描繪了3名女性,正欲前往一座建在水邊的中國庭院。庭院內的一名女性推開窗正在等待她們的到來。畫面左下方描繪的是一名中國女性和孩童正在河邊游玩。右下方還有2位頭戴紅纓帽男子,其中一名侍從手捧著一個圓盒。
另一幅壁紙的上方描繪的是2名頭戴紅纓的男子正要前往挂有“茗香茶林”的房子,房前有農夫趕著羊經過,4名孩童手舞足蹈開心地跟隨著羊群,一派祥和歡樂的田園風光。畫面下方還描繪了一間經營鞋、扇、絲織品的店鋪,老板正在招呼客人。
中國清代外銷畫著名研究學者程存潔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外銷壁紙畫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是中國傳統卷軸畫和西洋畫融合的完美結合,是在歐洲洛可可風和中國風影響下的時代產物,盛行於18、19世紀。
“有別於其他種類外銷畫,壁紙畫的特點的畫面尺幅巨大,寫實寫景氣勢磅礡,不同場景組合協調完美。壁紙畫都是手工繪制,畫面中描繪的內容是以寫實為主。本幅壁紙畫應該是反映廣州商館區北部某景,因為畫面的下半部是賣鞋絲扇茶等各式店鋪,上半部分是山水庭院景色,很符合當時那裡的景色。”
程存潔分析,根據本幅作品畫面特點,這幅壁紙畫完整圖起碼由5個以上分部分組成。歐洲人房屋建筑牆體有壁爐,兩部分作品的空缺位置應該是壁爐的空缺位置。(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