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服務提質,四川有何“良方”?

2020年04月23日07:5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中醫藥服務提質,四川有何“良方”?

“城鄉中醫藥一體化”的改革試點通過“下派幫扶”和“上挂培養”,為基層培養了一大批精兵強將,並建立相關科室

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衛生隊伍,僅省級層面就安排中醫藥支援人員近400人,實現88個貧困地區中(藏)醫院全覆蓋

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十百千萬”工程,重點支持10個中醫區域醫療中心、100個縣級中醫院(民族醫院)、1000個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在1萬個村衛生室建設中醫角

4月19日上午10點,廣元蒼溪縣歧坪鎮五棵樹村衛生室已有30多人排隊。村醫劉徽從早上7點半就開始忙碌起來,這位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副主任中醫師,幾乎每天都要為30多位村民問診、開藥、理療、按摩……“現在我們有病都先找他,既近又花錢少。”村民劉朝錫說。

劉徽和他的診室,僅是一個縮影。目前,四川省擁有中醫藥從業人員近30萬人,中醫醫療機構近7000家,基層中醫藥服務量達45%。在鄉鎮,絕大多數村民能享受到家門口的中醫藥服務,在城市,不少的疑難重症也能在中醫院得到有效治療。

近日,四川省出台《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等作出安排部署,彰顯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心。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四川一直在提速。

93.4%

基層隊伍覆蓋

大多鄉鎮衛生院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近年來,為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四川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2015年,“城鄉中醫藥一體化”的改革試點啟動,通過“下派幫扶”和“上挂培養”,不僅為基層培養了一大批中醫藥業務能力過硬的精兵強將,更在基層將肛腸科、皮膚科等科室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此后,這一改革措施在全省逐步鋪開,有效緩解了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的難題。

2017年,四川出台相關方案,將中醫藥特色服務改革推向縱深。去年,四川省發布《關於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給予支持。

基層醫療水平也在不斷加強。去年3月,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康復理療中心鬆潘分中心啟用。鬆潘縣政府與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建立起密切協作,提出“1+4+N”學科建設模式,新建1個ICU,在原有專科基礎上做強4個省級以上重點專科,合作建設“N”個特色專科,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大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走出了一條讓三級醫院、專家和當地政府、醫院、群眾“五方滿意”的醫聯體發展道路。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起中醫醫聯體462個。

提升中醫藥行業水平,一個關鍵是隊伍建設。

2018年,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治醫師張媛媛被下派到渠縣中醫院定點幫扶。在她的幫助下,渠縣中醫院結束了無法進行結腸鏡檢查的歷史。幫扶一年時間,她帶了3名徒弟,其中2名能夠獨立完成結腸鏡檢查,1名通過中級職稱的考試。

四川省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衛生隊伍的“傳、幫、帶”工程,兩年多來,僅省級層面就安排中醫藥支援人員近400人,實現88個貧困地區中(藏)醫院全覆蓋,為深度貧困地區培養一支願承擔、有能力、帶不走的中醫藥人才隊伍,保障群眾小病不出村,急病不出縣。

在涼山州,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與州衛健委開展校地合作、定向人才培養,用3年時間培養了1200名本土醫藥衛生人才,畢業后按照協議回州內公立醫療機構工作。

有了強勁的中醫隊伍,基層中醫服務得到不斷充實。全省93.4%的鄉鎮衛生院和85.7%的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十百千萬”

基礎設施升級縣級中醫院、基層中醫館等變臉

“中醫很巴適!”從有病就往大醫院跑,到在社區就能看上好中醫,65歲的高血壓患者張大媽在成都市雙流區東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驗了一把“VIP”的診療待遇。

隨著中醫藥服務的普及和能力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像張大媽一樣,感受著就診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走進北川縣中羌醫醫院,眼前的一切讓你感到耳目一新:陶土色主題風格,羌族特色的羊頭裝飾,整齊干淨的臨床科室均以中羌醫藥藥名命名。北川縣中羌醫醫院院長朱偉介紹,現在當地居民對羌醫的接受度高,全縣24萬人,其中每年看羌醫的就有近6萬人。

四川省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十百千萬”工程,重點支持10個中醫區域醫療中心、100個縣級中醫院(民族醫院)、1000個基層中醫館提檔升級,在1萬個村衛生室建設中醫角,從各個層面提升全省中醫藥服務能力。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不僅是在基層,也不僅僅局限在常見病、多發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依托綜合資源優勢,遵循中醫理論和規律,創造了中西醫結合診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世界典范。據統計,年均2000余名患者在這裡轉危為安,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大大低於同期國際權威文獻報道的30%-40%,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017年,西南地區首個中醫經典病房在四川省中醫院成立,中風病(腦出血/腦梗死)、肺纖維化、冠心病3個主攻病種的中醫治療率達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

四川省中醫服務能力體現還不止於此。

在科技創新方面,去年,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等4個單位獲批成為第二批四川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單位,組織高校、企業對花椒藥用價值進行挖掘,同時對大健康產品進行研發,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四川省中醫院成立了全國首個省級中醫循証醫學中心,建立特色突出、層級分明、專業齊全、中西醫互補的中醫重點專科體系,獲准建設17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數量居全國前列……

傳統中醫藥還與互聯網聯上了姻。去年2月,四川省“互聯網+中醫藥”電子地圖上線,系統可進行自動定位,推薦附近中醫院,還能預約挂號。

95.37%

參與預防及治療中醫藥在戰“疫”中發揮作用

2月3日,遂寧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遂寧市傳染病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趙川說,患者入院便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

在四川省新冠肺炎防疫戰中,中醫藥發揮著作用。省級醫療專家組中有20余名中醫藥專家,實現中西醫救治“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督導”。

1月16日,成都市報告發現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觀察病例,省中醫藥局立即組織名中醫精心研制中醫藥預防建議處方和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1月21日,預防處方在全國率先發布。在對患者的治療中,明確每例確診病例除有專科管床醫生外,還專門配備1名管床中醫師,並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省級中醫藥專家進行巡回指導和遠程會診。截至4月20日24時,全省累計確診病例561例,中醫藥參與治療535例,中醫藥參與率95.37%,中西醫結合治愈出院530例,症狀改善4例。

2月25日,“互聯網+中醫醫療”網上問診平台開通,全省196家縣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接入平台。通過線上方式進行診療,不僅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也為群眾提供了正常的中醫服務。

在國家推薦方“清肺排毒湯”基礎上,組織省內專家研發“新冠1號”(清肺排毒合劑),並結合四川特點推出“新冠2號”(銀翹藿朴退熱合劑)、“新冠3號”(荊防藿朴解毒合劑)。系列制劑均嚴格按照國、省相關規定和技術評審,通過應急防控用藥特別審批程序,取得醫療機構制劑批准文號,在全省226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調劑使用,並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在臨床上也取得了療效,大部分確診患者服用后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在援湖北醫療隊裡,四川省累計派出55家中醫院呼吸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309名骨干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藥救治工作。四川重點中醫藥企業裝配應急中藥流動車,向武漢15家大型救治醫院免費配發16萬余副中藥配方顆粒。

其中,四川省中醫院援湖北醫療隊接管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10樓、11樓病區,他們根據醫院的專業特色,將病區改造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病區,引入了較為成熟的中醫治療手段。

此外,四川還為澳大利亞、捷克、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應對疫情防控經驗,或派出中醫藥專家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中醫藥獨特作用。(四川日報記者 石小宏)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