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慈欣:在很長一段時間 我的感受是孤獨的

2020年04月17日09:05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在很長一段時間 我的感受是孤獨的

  說到國內的科幻小說,就不能不提劉慈欣創作的《三體》系列(含《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三部)。作為中國科幻界裡程碑式的著作,《三體》自2008年1月面市以來,就受到不少讀者的追捧,不僅橫掃國內各大科幻圖書榜單,還曾榮獲銀河獎、雨果獎等多項科幻界大獎。

  那麼,劉慈欣是如何與科幻結緣的?他又是如何創作出《三體》、如何看待小說與電影改編之間的關系的?近日,重慶日報記者通過電話專訪了身在北京的劉慈欣。

  “坐七八個小時火車去北京查資料”

  重慶日報:您是如何與科幻結緣的?

  劉慈欣:我最早與科幻結緣是在1970年。當時,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我們一家搬到山西陽泉三礦。那一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得知這一消息,我第一時間跑到家附近的池塘,看著漆黑的天幕,想著衛星發射的情景,心中不由自主地生起一股莫名的向往之情。

  幾年后的夏天,我在陽泉家中的床下翻出整整一箱子書,裡面有《托爾斯泰文集》《白鯨》《地心游記》《太空神曲》。我如獲至寶。記得當時我先看的是《地心游記》,沒看幾頁,就被書裡所構建的世界深深吸引。后來,父親告訴我,這種小說叫做“科學幻想小說”,是有科學根據的創作。這也是我和科幻小說的第一次正面接觸。

  重慶日報: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您已經創作了20多年的科幻小說,能分享下自身的感受嗎?

  劉慈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感受是孤獨的,如同自己堅守的是一片根本沒人在意的一個土地。我前期創作的科幻小說大多都是在山西完成的,那時白天忙工作,晚上要照顧孩子,我通常要很晚才能回到房間進行創作。夜深人靜,陪伴我的除了太行山的寒風,就是一本本《科學美國人》雜志。

  那時,當我寫作遇到問題時,也不知道問誰,隻能一個人坐七八個小時的火車去北京查資料。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三體》發表,我才發現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科幻文學這塊土地上默默耕耘著,這種孤獨感才逐漸消失。

  “有一年什麼都不做,一直在思考小說結構”

  重慶日報:您創作《三體》的初衷是什麼?

  劉慈欣:《三體》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我曾經讀過的一本天體力學書籍。這本書裡介紹了一個“三體問題”:把宇宙簡化為三個有質量的點,這三個點在質量與引力作用下做完全無規則的運動。這樣的現實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當時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相當感興趣。后來,受到吳岩在《中國軌道》裡描寫人類不顧一切探索太空的啟發,我開啟了關於“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的構思。構思了一段時間后,我決定用小說來討論未來科技的博弈和生存空間的爭奪,思考“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

  重慶日報:您創作《三體》一共花了多長時間?

  劉慈欣:雖然看起來我寫《三體》隻用了四年多時間,但實際上,如果加上前期的構思,《三體》用了我十多年時間才完成。甚至有一年,我什麼都不做,就一直在思考《三體》的結構。有了前期的准備,我在開始動筆寫《三體》時,已經把三部曲的故事架構想好了。

  重慶日報:您覺得未來自己會寫出超越《三體》的科幻小說嗎?

  劉慈欣:也許有,但確實很難。因為類似《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主要是集中在創意上,集中在展示科學的奇跡上、宇宙的奇跡上。我們現在就處於奇跡的時代,到處都是奇跡,科學技術已經早就失去它的神奇感了。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寫出一部能夠讓自己很興奮,讓讀者也覺得很好看的這種類型的傳統科幻,確實十分困難,但以后還是要努力去做。

  “我會很在意改編的電影好不好看”

  重慶日報:繼《流浪地球》和《瘋狂外星人》之后,《三體》也即將被搬上電影銀幕,您對此有何期待?您如何看待IP經過改編后,往往和原著差別較大這一問題?

  劉慈欣:電影和小說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呈現形式,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很多時候難以做到忠實原著。我不會在意電影劇情和小說差別大不大,但我會很在意改編的電影好不好看。如果誰拍的《三體》電影劇情十分忠於原著,但電影本身非常難看,我會十分不滿。而如果一部叫做《三體》的電影制作精良、劇情精彩,但和《三體》小說的劇情天差地別,我也會欣然接受。

  我覺得,小說改編電影應當遵循電影藝術本身的規律,忠於原著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科幻小說《安德的游戲》改編的電影就十分忠實原著,但影片本身卻評價不高,最終票房慘淡,續集的計劃也泡湯。

  重慶日報:漫威有“漫威宇宙”(指以鋼鐵俠、蜘蛛俠等漫畫人物為主要人物進行創作的一系列電影),DC有“DC宇宙”(指以蝙蝠俠、超人等DC漫畫人物為主角創作的一系列電影),有讀者認為劉慈欣的作品也能建立“劉慈欣宇宙”,對此您怎麼看?

  劉慈欣:雖然我個人不喜歡漫威,但卻希望中國科幻作品能建立類似漫威、DC這樣的體系,這將對中國科幻作品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力。但我認為自己的作品無法建立這樣的體系,首先是體量上差了很多,IP的積累量不夠,且類型隻有小說。從中國科幻作品的情況來看,目前也不具備建立這樣體系的條件。

  重慶日報:有讀者和評論者認為,從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的世界觀(宇宙觀)是冷靜的。也有讀者表示,在作品中,您針對人類對科技的迷戀進行了一定的批評,是這樣嗎?

  劉慈欣:我自己的感覺和這種觀點恰恰相反,我是一個科技的絕對擁護者。沒有科技的進步人類發展就會停滯。科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需工具,如果使用不當,的確可能造成很大的災難,但不能因為擔心、畏懼災難的發生,就放棄科技的發展,反而應當勇敢地面對、解決問題。(記者 黃琪奧)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