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仗劍出川

2020年04月07日07:50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醫者仁心 仗劍出川

  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師喬甫搭乘動車趕赴武漢 川大華西醫院供圖

  護士們依依惜別 記者 胡大田 攝

  市二醫院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夏赟(右)在出征前,為前來送行的妻子擦拭眼淚 記者 李冬 攝

  醫療隊員在出征前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 記者 李冬 攝

  1月25日,由138名隊員組建的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出征,趕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從這天起,四川省先后派出10支醫療隊、3支疾控隊,1463名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而上。

  在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以及各市級醫院是構成醫療隊的主力軍,他們沖鋒在前,把最好的人員、技術、經驗輸送到抗“疫”前線,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

  記者走進這幾家醫院,為你講述他們支援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把“華西模式”帶到前線

  哪裡困難就去哪裡

  1月25日早上7點30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師喬甫搭乘動車趕赴武漢。他是華西醫院第一個前往武漢的專家,也是四川省首位抵漢的醫療專家,“我是去戰斗的,成功我就回來了!”

  同一天,醫院第一批赴武漢醫療隊20名隊員集結出發,隨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從這天算起,華西醫院先后派出了五批共175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其中有來自各個專業的醫生護士,也有后勤工程師、營養師以及心理治療師等,他們把華西的經驗和技術輸送到一線,為前線抗“疫”提供了強大支援。

  作為國內頂尖的醫院,華西醫院為武漢送去了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1月30日,華西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在隊長羅鳳鳴教授的帶領下,接管和重建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病房,迅速開始收治危重症患者﹔華西醫院影像醫技專家黃子星、冷琦進駐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他們設計了一個低千伏低劑量胸部CT的掃描規程,不僅加快了檢查的效率,還降低了輻射劑量。

  作為四川省第一個支援武漢前線的醫務人員,喬甫參與組建並培訓雷神山醫院的感控團隊,同時修訂了雷神山醫院感控手冊,對新開的病區進行感控指導﹔醫用氣體工程師張宏偉指導協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開展中心供氧的改造工作,使整個東院病區供氧不足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在武漢的日子裡,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體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雖然壓力重重,但他們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醫者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華西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羅鳳鳴帶領團隊在前線拼搏。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大年初一他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還是一頭烏發,20多天后頭發卻白了不少。大家在心疼醫生“發如雪”的同時,也為他送上衷心的祝福:“希望你們保重身體,盼望你們早日勝利歸來!”

  吳穎是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護士,本來她計劃和同科室的馮梅、張焱林、宋志芳三位姐妹,利用春節難得的假期到日本北海道旅游。然而,疫情的發生改變了她們的行程,三位姐妹加入了四川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而吳穎則堅守在醫院的呼吸科病房。2月7日,吳穎也隨隊前往了武漢,“春暖花開的時候,武漢的櫻花也開了,我們姐妹不用去日本,在武漢就能看到了!”出發前吳穎笑著說。

  四川省人民醫院

  克服艱難險阻

  把最好的醫生派往最前線

  1月25日,大年初一,四川省人民醫院30名醫護人員背起行囊,踏上前往武漢的征途。他們是兒子、是父親、是丈夫,是媽媽、是妻子,但此刻,他們隻記住了自己的身份——白衣戰士!

  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四川省人民醫院先后派出了三批,共109名醫務人員前往武漢一線,同時還派出醫務人員增援廣安、道孚、康定等地,把省醫院最好的醫療資源輸送到前線,開展各種醫療救治、指導協助等,為抗擊疫情作出巨大貢獻。

  省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是醫院出征最早、任務最艱巨、遭遇狀況最復雜的醫療隊。57天時間裡,省醫院醫療隊接管了武漢紅十字會醫院七樓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病房,共救治病人189人,重症監護病房在醫院率先開展了正壓頭套保護下的氣管插管、纖支鏡、氣管切開等技術,率先完成了CRRT、ECMO等高端生命支持技術。

  同時,由四川省人民醫院等9個醫療衛生機構72名隊員組成的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在前線奮戰45天,主要在武漢客廳和漢陽國博兩個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他們累計收治1553名患者,取得了“方艙零死亡,醫療零事故,人員零感染,病人零返艙”的優異成績。除此之外,省醫院還派出4名醫務人員馳援道孚縣,他們克服高原缺氧反應,迎嚴寒、戰風雪,奮戰53天,帶領前線醫務人員開展各種檢測治療,落實各項防疫工作,成功實現了救治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

  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博士、主治醫師孫穎的媽媽是一位感染科醫生,很快就要退休了,早在2003年,孫媽媽也曾站在抗擊非典的前線,這一次她大年三十還奮戰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隔離病房。當聽說女兒要去前線時,她隻說了4個字:“這就對了!”

  出發前,孫穎特意把17年前自己和爸爸去醫院前線探望媽媽拍的照片帶在身邊,“我想對媽媽說:小時候我驕傲有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媽媽,我來接班了,您可以放心退休了!”

  成都各市級醫院

  牢記使命無畏出征

  帶著必勝的決心上戰場

  2020年2月2日,大年初九。晨光中,首批39名成都醫護組成的醫療隊打包完畢,踏上援助湖北的征途。有了第一隊,還有第二隊、第三隊……這些日子裡,前后8批次,共238名成都衛生健康工作者(其中,援湖北232人,援甘孜州6人)無畏出征。

  市三醫院

  2月1日接到緊急通知后,市三醫院火速響應,按照要求啟動援湖北醫療隊的組建工作。極短時間內,即完成了19人醫療隊的組建任務。

  為何能如此快速地集結?其實,在1月24日,院黨委就向全院發出倡議書,一時間,共產黨員、干部職工紛紛放棄休假、主動請纓。“自願報名,隨時待命!”“召必戰,戰必勝!”“已取消休假,隨時等候醫院通知。”……各種請願信息接起長龍。

  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及當地實際需求,首批19名隊員,從全院千余名報名的志願者中脫穎而出,包含1名醫生、18名護士,來自呼吸、重症、消化等多個相關科室,由內科三黨總支書記、消化內科護士長劉之超擔任隊長。

  在這支極富戰斗力的隊伍中,黨員佔到36.8%,平均年齡30.9歲,最小年齡者僅24歲。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2月2日出征前,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醫療隊長朱俊臣代表全體隊員表態:“我們定將不忘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嚴格履行白衣天使的職責,團結一心、戰勝疫情!”鏗鏘有力的話語彰顯著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頑強意志和必勝決心。

  “這個是護目鏡,你隨身帶到,不要跟行李放一起壓爛了。口罩、護目鏡每天記到清點,不夠了馬上報告。”一聲聲關切的叮嚀,讓勇敢的醫護人員流下眼淚,持續作戰攻堅克難他們不怕,但家人同事的關心卻一聽就淚崩。即將奔赴湖北,20名醫護人員每人都帶了一個隨身的箱子,裝著自己的日用品。不斷有家屬、同事趕來,給他們的行李箱多塞幾件東西。

  “頭天晚上1點過收到通知,老公把我送到醫院培訓,然后就一直在醫院等,直到早上8點過結束培訓才一起回家,還主動幫我收拾東西。”醫療隊員王家桃說,“以前我們出去旅行,從來都是我收拾行李,昨天是第一次他幫我收拾,他很支持我,雖然擔心,但沒說半句泄氣的話。”

  王家桃的箱子裡裝了換洗衣服、日用品,家人還給她裝了感冒藥、過敏藥等常用藥,醫院也提供了很多必需的物資,她的心裡很篤定:“大家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仗。”

  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2月3日19時,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賀月秋、院務部車班司機任建接到國家(四川)應急醫學救援隊赴湖北應急救援通知,作為四川省派出的第四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趕赴武漢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

  賀月秋被安排在武漢方艙醫院從事一線的醫療工作,那裡收治的病人都是輕症患者,需要進行隔離治療。初到之時,醫療資源緊張、醫生人數不足,每一個班次裡四五個醫生需要管理數百個病人,賀月秋一個人就負責其中近1/3病人的病歷、醫囑和其他相關的工作。不僅如此,因為穿、脫防護服程序復雜,還要避免感染暴露,醫護們都在上班前禁水,避免上衛生間。直到后援人員到達后,她們的工作量才漸漸減輕了些。

  “我們抵達武漢下火車的時候,很多百姓在列車上向我們揮手道別。在方艙醫院裡,一些病人把有限的水果送給我們,表示感謝。”賀月秋記憶猶新,“是大家相互交融、協助,共渡難關的心態,讓我們相信一定能戰勝這場疫病——因為我們都對腳下這片土地飽含深情!”

  市四醫院

  要戰“疫”成功,除了物資設備,也需要心理支持。2月13日下午,成都再派52名醫療隊員前往湖北武漢,其中包括首支精神衛生專業專家團隊,他們來自市四醫院。

  劉芳是該院去年引進的精神科高端專業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劉芳第一時間加入心理援助專家組,多次參與專家心理熱線、抗疫心理援助服務電台節目等活動,用自己的專業幫助了很多處於心理困境的人。“我支持你的決定,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家裡面的。”臨行前,同是醫護人員的丈夫姚旭東對她說。

  “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到一線去工作。”心理治療師劉天也是出征隊伍中的一員,疫情一開始,他便遞交了援助報名申請。在一線工作中,劉天了解到醫務人員不僅承擔著繁重的醫療救援任務,也承受著接診患者、可能被傳染、缺乏與人的交流、睡眠不足帶來的心理壓力。

  “由於時間很短,我們力求建立一個基本信任,讓他們積蓄在內心的那些擔心、焦慮的情緒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起到一個宣泄的作用﹔在互動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去引導他們從家庭關系或其他方面尋求精神支撐,緩解自己當前的壓力。”通過疏解與交談,醫療隊員們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都得到了緩解,對工作有了更多的理性和計劃。劉天說,“每一位抗擊一線的醫務人員都是最優秀、最美麗的。他們沒有因為各種情緒而放棄,仍然奔波穿梭於最前線。”(記者 王靜宇 楊甦)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