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應該降薪嗎?球員反對,俱樂部都不願意先出頭

2020年04月07日09:5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超應該降薪嗎?球員反對,俱樂部都不願意先出頭

  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尤文圖斯、巴塞羅那……這是一份不斷增加的“足壇降薪大名單”,那麼,這份名單中是否會出現廣州XX、上海XX、北京XX等名字呢?

  疫情肆虐,全球職業體育賽事遭遇重創,基本處於停擺狀態,帶來的經濟損失也讓從業人員痛徹心扉。目前已有多支德甲、西甲、意甲球隊頒布“減薪令”,財政危機甚至波及足協,澳大利亞足協70%的員工暫時停薪離崗,烏拉圭足協臨時解雇所有工作人員。

  那麼,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中超聯賽和俱樂部,是否也會降薪?新華社記者近日多方採訪,梳理了有關中超降薪的各種聲音。

  俱樂部:痛並糾結著

  虧到心痛,不願出頭,也不方便出聲。這是中超俱樂部相對普遍的心態。

  收入為零,純支出——青島黃海俱樂部總經理孫迪曾對媒體這樣形容俱樂部近期的狀態。“聯賽不開打,招商贊助就舉步維艱,就很難很難,然后球票包括方方面面的售賣也都是停滯的。所以說俱樂部原本還可以有一些收入,現在就為零,真的純支出了。”此外,許多外援、外教由於疫情原因還沒歸隊,但俱樂部依然需要支付酬勞。

  這也是中超俱樂部面臨的共同困難。

  盡管如此,不少中超俱樂部在接受採訪時都表態暫不考慮降薪。一支傳統勁旅就表示:“暫時沒有具體的降薪想法和方案,回頭跟球員一起商量一下。”

  某中小俱樂部負責人進一步指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降薪問題,新賽季還沒開始,特別是有保級任務的俱樂部,如果球員因為降薪問題出現抵觸情緒,比賽失控,那就得不償失了。”

  還有俱樂部分析,是否降薪要看疫情發展態勢,要看對賽事的整體籌劃,薪資和賽事的開展程度密切相關﹔不建議強行推進,也不建議對工作人員薪資進行大幅調整﹔降薪是整個職業聯賽需要統籌考慮的事情,“如果說是俱樂部自發的單方面行為,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另一支近幾年沖超成功的俱樂部雖然表態“傾向於降薪”,但又提出,還是要看國際足聯和中國足協的政策,如果有,俱樂部會參照執行。

  有俱樂部更是直言:“各俱樂部都在觀望,問題是誰都不願意第一個出頭。”

  有消息稱國際足聯將於近日出台關於降薪的建議,中國足協方面則還沒有公開發聲。一位足協內部人士表示,最近可能要組織俱樂部管理層和球員代表一起商討,“個人建議先設一個保底,有一個基礎保障,剩下的工資按照比例,比如今年聯賽恢復了100%那就發100%,70%就發70%”。

  另一名足協相關人士也對適當降薪表示贊同,認為具體措施應因人、因俱樂部而異,“但最終還是要由俱樂部去做,協會去呼吁或者要求可能都不太合適”。

  球員:中歐應有別

  作為可能的利益受損方,球員怎麼看?從新華社記者了解到的情況而言,不少國內球員並不太願意接受降薪,但他們也不願意公開表態。

  一名老牌俱樂部的隊員表示:“俱樂部還沒聊過降薪的事,但都不希望降薪。”

  武漢卓爾隊的艾志波算是少見的公開發言的球員。他在社交平台主張減薪應“中歐有別”——中超俱樂部營收不主要靠轉播分成和俱樂部周邊,疫情短時間內難以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歐洲球隊球員都放假回家了,而中國球員大多仍在集訓﹔合同中相關條款不健全,降薪缺乏法律依據。

  的確,中超職業化程度相對較低,俱樂部受停賽的沖擊不同於五大聯賽。足協曾公開的一份職業俱樂部財務成本分析顯示,2016賽季中超16支俱樂部總收入70.82億元,虧損39億多,收入64%來自商業贊助。

  至於艾志波列舉的第二點,大多數人仍堅持訓練,也是很多球員反對降薪的理由。有球員就表示:“從去年12月起一直跟隨著俱樂部訓練,按時出勤,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此外,據其他媒體報道,也有球員認為適度降薪可以理解,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如果不降薪,還能不能支撐得住?如果說降薪能夠讓企業運轉得到緩解,那麼接受降薪就是與俱樂部共患難吧。”

  球迷:薪資早就該降

  在球迷之中,綜合網民評論以及記者的採訪,主流聲音傾向於“該降”,且“早就該降”。

  在PP體育及網易發起的投票中,均有九成多球迷支持降薪﹔在微博投票裡,71%的人認為應該降薪,16%認為需要看具體損失。支持者的觀點是:“沒比賽就要減收入”“和疫情沒關系,本身就應該降”“正好是個全面降薪的契機”。

  圖為微博投票截屏

  中超球員身價虛高問題早就存在。在“體育情報”網站發布的2019年全球體育薪資調查報告中,中超以120.7萬美元的平均年薪排名足球領域第六,僅次於五大聯賽。足協在2018年底出台“四大帽”政策,對俱樂部薪酬等進行限額。

  足協內部人士坦言:“如果是趁這個機會把薪酬標准調下來,對於中國足協下一步推行降薪政策可能會有一定幫助。”

  除了高薪引發的關注,還有球迷認為疫情期間降薪意義不大。“歐洲降薪考慮的是降低運營成本,避免虧損,中超有不虧損的嗎?”

  也有人反對:“因為母公司體量大且投資中超原本就虧錢,所以不應該減薪,這是‘流氓邏輯’。”

  部分球迷指出,在球員堅持訓練的情況下降薪有失公平,如球迷侯潔玉認為:“日常訓練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何況聯賽后面還會恢復。”但也有人表示當下經濟不景氣,球員應體諒。球迷趙誠則說:“設身處地地想,干多少活拿多少錢,沒比賽打就應該降薪。”

  一名國安球迷預測:“應該降薪,但我認為不會發生,至少不會大規模發生。既然企業更多是為宣傳自己而不是賺錢,那沒必要為了幾個月的薪水和球員撕破臉。而且入籍球員也一起降嗎?”

  專家:呼喚聯盟 共度時艱

  “俱樂部和球員,在勞資關系上可能有一些對立,但總體來講,大家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總裁張慶說。

  他認為,從俱樂部購買的角度看,付給隊員的薪資是通過出售競賽表演性產品來獲取轉播收益、門票、贊助等,若賽事縮水,收益必然縮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適當的降薪是合理的,而且作為球員也可以表達這樣一個姿態。”

  體銀商學院聯合創始人、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仲裁員安壽志也贊同“共同體”的觀點,表示:“鼓勵球員適當考慮俱樂部受疫情影響的實際情況,與俱樂部共度時艱。”

  但降薪最終能否發生,兩位專家都覺得說不准,畢竟中歐足球生態邏輯、談判機制等都有不同。

  張慶認為,俱樂部會慎重考慮,“中國企業投資俱樂部,不是嚴格意義上按照一個投資生意去經營,所以疫情之下不會單單從收益成本損失的角度去考慮,還要考慮決策出來后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

  還有媒體人指出,對不同俱樂部要分別而論,一些中小俱樂部普通球員的薪資可能並不高。安壽志也提示:“一些因財政困難已存在對球員拖薪或欠薪情況的俱樂部,如果貿然提出降薪,可能會激發原本已存在的薪資矛盾。”

  降薪是個復雜的決定,如果最終施行,協商必不可少。一方面,多位受訪對象都提到,當前缺少一個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機構,疫情下更加凸顯成立職業聯賽理事會、中超聯盟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就實際情況來說,安壽志介紹,如果球員合同有約定不可抗力或時勢變更的條款,俱樂部和球員可按照約定進行調整﹔如果沒有約定,則應當按照友好協商的原則進行溝通。他還建議明星球員發揮表率作用,俱樂部管理層也可主動降薪。

  “無論降還是不降,都應當依法進行,各方的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安壽志說。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