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一個月來,孩子家長老師有什麼變化

2020年04月02日09:23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網課“滿月”記

  “同一學段、同一播出時間、同一批授課老師”,課程可以自主點播回看,有統一的升旗儀式、眼保健操和廣播操時間。應對疫情,3月2日起,上海143.5萬名中小學生全面開啟在線教育。

  今天,網課滿月。學生們在家上網課效果究竟如何?家長最初的手忙腳亂是否依然?老師的教學有了哪些思考?線上教育哪些經驗,開學后可以延續使用?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的線上教育解決方案中,孩子們的適應與問題並存,有沖突與苦惱,更有驚喜與成長。

  /學 生/

  從不適應到從容有序

  “剛開始線上學習沒有同學、老師陪伴很不習慣。漸漸地,我從無頭蒼蠅的狀態到現在有條不紊,是因為掌握了3條小妙招。”

  一個月的網課,從不適應到從容有序,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顏驪穎總結出一套方法——計劃時間、做好筆記和錯題集、勞逸結合。她將每天的課表、老師的討論直播時間、注意事項制作成表格貼在寫字台上。利用碎片時間寫作業、閱讀、玩數獨、下跳棋﹔課上重要的知識點,及時記錄在筆記本上,養成謄寫錯題習慣,不依賴回放課程﹔按時在窗口遠眺,每天和家長到樓下散步、跳繩。

  一個月下來,其他學生是像顏驪穎這樣越來越適應,還是漸漸懈怠?與傳統課堂相比,網課效果如何?

  最近,部分中小學陸續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網課質量。盧灣一中心小學四年級語文教研組核心教師顧煒說:“學生的整體狀況基本持平,並未出現人們所擔憂的下滑狀況。從兩次調查來看,學生們的學習沒有受到較大影響。”

  “與傳統課堂相比,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優秀教師的優質課,空中課堂更加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乃至自學,都有幫助。”顧煒分析。

  洛川學校校長劉愛武表示,老師通過推送數字化資源,如練習的文本資料,經過觀察、反饋,學生們基本都可以按要求完成。

  /家 長/

  從手忙腳亂到適當放手

  “宅家網課,爸媽擔憂搞不清楚時間和作業怎麼辦?作業來不及上傳怎麼辦?用眼時間太長怎麼辦?”

  三年級學生焦曼庭,注意到父母的焦慮,最近她制作了一個月網課學習小視頻,針對爸媽的擔憂提出問題,然后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焦曼庭媽媽說,孩子剛開始上網課時,他們下班到家飯都顧不上吃,先要搞清楚女兒的作業、上傳要求,一一核對再上傳。“后來覺得還是要改變方式,讓她逐步自主起來,學會自我負責。老師們作業批改也很認真、細致,孩子狀態越來越好。”

  從上網課到打印作業,再到鍛煉身體,焦曼庭基本可以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而父母在放手的同時,不僅減少了焦慮和壓力,更看到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長時間在家,親子相處問題成為不少家長的焦慮點。

  寶山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老師王震介紹,自3月2日網課開課以來,一個月共處理心理咨詢個案144例,其中46%來自於家長,51%來自於學生,教師佔3%。從統計情況看,親子沖突是咨詢的主要內容,佔總體的76%。

  網課期間,如何與孩子長時間相處?專家建議:給孩子多一些“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監督和指責﹔每天晚上抽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這段時間的感受和困惑,而不是隻關心

  有沒有完成作業﹔同時要協助孩子做好規劃,劃分學習時間、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家長適當放手,反而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 師/

  從擔憂學生到妙招迭出

  回憶起網課第一天,寶山區第一中心小學的教師宋莉芳清楚地記得:當天她在手機上收到一張孩子翹著二郎腿躺在床上邊吃零食邊上課的照片。這讓她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上網課才是有效的。

  在屏幕后難自律的現象,也被身在其中的孩子們注意到。民辦立達中學“初心小隊”的唐康華、彭天辰、衛達、宋沁和金玥妤,一起拍了段短視頻,展現一個“叛逆男孩”逃避網課后的心理變化。

  故事從男孩上網課偷偷打游戲被媽媽批評、賭氣離家出走講起,到他獨自在外感受到孤獨、恐懼,再到遇見在艱苦條件下堅持學習的同齡人,所見所聞讓他明白“知識才是護體的鎧甲”,在網課中感受到愛和希望。學生們用自己的視角和敘述方式,表達著這個年齡段從任性到懂事的成長轉變。

  培養學生自覺、專注的學習品質,也是網課給老師們提出的挑戰,需要老師多動腦、下功夫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宋莉芳為了不讓“邊吃零食邊聽課”現象再次出現,她開始在網課的筆記上幫孩子們下功夫。

  “除了常規的一些作業,我設計了一些能調動起孩子興趣的活動。比如晒晒筆記、班級好聲音大賽、故事大王等,都是檢測孩子學習情況的途徑。”宋莉芳說。

  在世界外國語中學,歷史學科組以關注學生學習動力激發為核心,設計了一系列開發課程活力的活動,“才華馥比仙”“踔絕之能”“賜你一把尚方寶劍”……實現學生“要我學”向“我要學”的心態轉變。

  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介紹,學校採用“年級直播+班級答疑+個別輔導”方式,進行個性化的因材施教。早在2012年、2016年市西分別展開的“思維廣場”和“網學課堂”項目,也為今年春天的線上教育打下了基礎,保障學生個別化優勢學習。

  格致中學老師何剛在剛剛舉辦的“名師雲論壇”上提到,線上教學對對備課提出新的要求。他建議,做一個自適應備課專家支持系統,包括自適應備課資源推送、教學資源共享、精品課件分享、專家指導等功能,以提升品質、提高教學效率。

  今后

  或將帶來一場“學習革命”

  不久前,洛川學校的老師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作業:疫情期間不能正常見面交流,班裡的5名同學線上溝通,編寫劇本,分別在家中設計好各自的拍攝角度,進行蒙太奇拼接,完整演繹了一段武漢封城時刻一家人態度的沖突與共識。成片幾乎看不出是5個同學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完成的。投入的表演,把武漢封城后的公民責任意識自然展現出來。

  洛川學校校長劉愛武說,孩子們表現出的創意和潛力,大大出乎意料。

  “如果說之前的校園信息化探索,是為了改變單純面對面教學模式的探索,3月2日起的線上教學,則是全面進入了這樣的環境。”

  回顧這段時間的在線教育,學校也在檢測對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否真正有效。從反饋來看,孩子們基本可按要求完成學業任務,而且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當師生正式回歸校園后,可以繼續保持這些線上教學的作用。與面對面的教授方法相結合,將來的校園學習,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劉愛武說。

  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在“未來學校信息化的趨勢與動力”的線上講座中提出:“未來學校是教育學、認知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混合體,伴隨著互聯網大腦而不斷進化。”

  3.0版的學校,是適應信息社會和智能時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數字畫像,升學將基於對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信任,而不是分數,學習評估更關注在哪裡學習、學了哪些課程,以及在學習中創造了什麼、分享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收獲了什麼。

  網課,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解決方案,卻未嘗不是一次推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學習革命。(見習記者 龐菁涵)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