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老師唐鳳梅

許嵐

2020年04月01日12:0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我們的翅膀,也能長出天鵝、孔雀、鮮花!”——唐鳳梅

 

眉山市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這所坐落在龍泉山脈青龍山腳下,被黑龍灘水深情滋養的年輕學校,經過十五年的風雨洗禮,十五年的創新進取,也干成為一顆耀眼的新星,干出了許多讓世人意想不到的的名堂:

2019年,學校被人社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先后被眉山市委評為“殘疾人之家”、“先進黨組織”、2019年“三八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仁壽特校送教上門這一舉措,比2014年11月年國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文件,提前了一年多,開了一個先河,走在了全國其它特殊教育學校的前面。

為了讓智障兒童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專業培訓和康復教育,2014年8月,學校聯合仁壽縣殘聯對全縣0—16歲殘疾兒童進行了摸底調查,篩選出24名符合送教上門的殘疾兒童作為送教對象。此活動採取“家長自願、定期入戶、一人一案”的原則,將符合條件的24名殘疾兒童分為10組,將全校教師分配到各組,每學月4次定期送教上門服務。

由於送教上門的對象大都是山溝裡的貧困留守兒童,山高路險,因此,該學校誕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背篼老師”。唐鳳梅,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9年從樂山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專業畢業的唐鳳梅,沒有選擇回老家南充發展,而是選擇了仁壽這所特校。愛的種子播下去10年,已經花繁葉茂、碩果累累。

如今僅34歲的她,早已是孩子們心中的“三心媽媽”—— 愛心、耐心、細心。

2019年10月23日,始建鎮杏花村。

“唐—媽—媽——”14歲的女孩劉凌,顯得異常的興奮,向唐鳳梅跑來。唐鳳梅是又愛又怕。愛的是她會叫媽媽了,怕的是她喪失肌肉控制能力,會無意識地打人,有一次把唐鳳梅的臉都打腫了,幾天才消。所以,她特意研究了一種躲避受傷害的辦法,待她的手揮起之際,快速躲開。真的很好呢,今天她沒有舉手,而是前來牽住她的衣角,看背篼裡有沒有她特別愛吃的餅干,讓唐鳳梅正准備受傷的心,終於落下來。

劉凌最開始是癱瘓狀態,12歲還走不穩,情緒很不穩定,以前一句話都不會說,教她看圖卡識字、識物,一點都不感興趣,

“三心媽媽”唐鳳梅確實名符其實。一次、兩次、三次、十次、百次……唐鳳梅自己也記不清楚,是多少次教她抓穩東西,拿筷子自己吃飯了。

“再來,再來,再來……”當看著劉凌顫抖的雙手,終於把一雙筷子艱難地拿起來時,原本坐著的唐鳳梅,激動得一下子跳了起來:“太好了,太好了,凌凌終於自己可以用筷子吃飯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等待與期盼啊!淚光,在此時是最美的表達。

始建鎮通江村。15歲的男孩楊平,父親侏儒症,母親智障。看到唐鳳梅手裡的汽車玩具,自閉症的他,一邊叫著“老師好”,一邊主動給老師搬凳子“坐”。跑進屋裡,把上次布置的作業,拿給老師檢查。字跡,雖然歪歪扭扭像豆芽,最終還是長出豆芽了啦!

“來,一起做手指保健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楊平原來僵硬如石的手指,現在靈活得伸曲自如了。

還在老師面前騎起了單車秀。

“第一次來的時候,孩子的自閉症非常嚴重,見到我們陰沉著臉,一句話也不說,一個人一直默默流淚兩個小時。來學校讀過兩周,由於想家不吃飯,隻好讓爸爸接回去。第一次上門時,給他帶了餅干、水果、書本、筆,不感興趣。第二次給他帶了印有小汽車的卡片書,有點興趣,打開自己看,看來他對交通工具感興趣。慢慢的,他能模仿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了。教他學騎自行車,現在他可以騎了。”

“下一步想把他送到學校來,融入到社會中。”

“孩子們的精神障礙和自閉症是送教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兩年前,當我第一次見到重度自閉症兒童小宇的時候,他在地上到處滾爬,無法自理大小便,走進他家,便會聞到一股很濃的屎尿味,他不與別人有任何的交流,老師們與他甚至連眼神對視都做不到。通過請教自閉症教育與康復專業的老師,我慢慢為小男孩做溝通交往方面的引導,陪他玩喜歡的游戲,拉近與他的距離。但因為他病症的特殊性,教學與康復的效果非常緩慢。經過兩年的堅持,他看到我們時會主動打招呼了,牽著我們的手分享他的玩具,上完課還把我們送到門口。讓我們非常驚喜,非常欣慰。讓我們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愛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愛帶來的影響力也是無限的。唐鳳梅就是這樣創造無限的人。

放下背篼,就是教學生長袖善舞、樂動心靈。

在學校,唐鳳梅主要教聾生班、啟智班的音樂、舞蹈課。

2009年9月上課的第三天,由於身為正常人,手語知識匱乏,和聾生交流出現了障礙,被學生用手勢罵都不曉得是什麼,搞得一向很自信的她偷偷地哭了。課余之際,吃飯之際,家裡,路上,廁所,操場……她開始虛心向專業老師、手語好的同學學習、請教,長期和學生在一起交流生活。事在人為,如今的她,已經掌握了生活手語和表演手語,可以和聾生無障礙交流了。

聾生班舞蹈參加匯演,要求高,難度大,原創性強。她不斷專研,通過各種辦法讓聾生孩子認識節奏、理解節奏、愛上舞蹈。不斷設計新的游戲,讓智力障礙孩子在音樂殿堂裡暢游。她組建的舞蹈團隊多時20余人,少時也有16人。請看所獲得的成績:

2009年,由她指導的5名學生的舞蹈《山路十八彎》走進上海世博中心﹔

2011年,帶領孩子們參加四川省首屆殘疾人藝術節舞蹈《奔向陽光》獲得銅獎﹔

2014年,以校歌改編的舞蹈《愛的陽光》參加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大手牽小手》的錄制﹔

2016年,由她指導的舞蹈《功夫拉面》獲得四川省第十屆星光燦爛少兒舞蹈大賽金獎﹔

2017年,在“美麗四川.寶貝盛典”四川少兒優秀才藝展演中被評為“最佳優秀藝術指導獎”﹔

2018年,指導舞蹈《蜀粹樂娃》獲四川省第九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二等獎,美育論文《拓藝術教育之路 塑自信向美之心》獲四川省第九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美育改革創新案例一等獎……

七彩光環的閃爍之間,必有浸潤著平凡英雄的一片真心、赤誠。

2011年3月1日,是唐鳳梅剖腹產后的第20天。為了不讓孩子們錯過四川省首屆殘疾人藝術節的比賽,她顧不上丈夫與婆婆的阻攔,顧不上嗷嗷待乳的兒子,拖著虛弱的身體,突然出現在老師和學生們面前。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動和感染啊!老師和學生們,在一陣驚訝之后,陣陣歡呼聲在訓練場久久回蕩。

為期兩個月的排練,她沒有因為身體的不適而休息一天,親力親為教學生動作、糾正動作、理解舞蹈情緒。

“當時,我想的很簡單,絕不讓我的孩子們失去一次千載難逢的展示自我的機會。特校的孩子,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這樣的比賽和展示,我想讓他們走出去多看看,多學習,多體會,多體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次錯過了,可能他們這輩子都不會有了!”

她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背篼裡的愛》,將背篼老師的內涵,演繹得淋淋盡致。

在音樂課上。她將兒童歌曲根據教材,分單元、年級,內容涉及愛生活、愛家庭、愛祖國、節氣。一本全日制培智學校教育實驗教科書《唱游與律動》,包括“金色的秋天”、“童話世界”、“大風車樂園”4個部分,她一字一句裝在心裡,自己譜曲,教孩子唱。

在生活上。由於特殊孩子的特殊情況,自理能力有限,課上課下為孩子換洗屎尿褲子的時候數不勝數。她的背包和抽屜裡有兩樣東西不會少——紅糖姜茶和衛生巾。那是為學校的女孩子們准備的,經常會有聾生女生到她身邊說肚子痛,她立馬清楚是怎麼回事,拿出早已備好的紅糖姜茶﹔而有些智障程度嚴重的女孩,每個月根本不清楚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如何處理,她就會拿出准備好的衛生巾為她們換上……

校內如此,校外一樣。2016年10月的一天,放學回家時,蘇昶和奶奶因行動不便,在街上摔倒了,學生當時頭就破了鮮血直流,著急的奶奶在地上也爬不起來,這時在開車經過的唐老師看見了,立刻下車,扶起奶奶,抱著孩子就沖向醫院,並陪同孩子做完所有檢查,再三確認無事后才默默離開。后來,她才猛然想起自家的孩子在家裡也發著高燒,她是要回家接孩子去醫院的。

“我多想

有一個和其他孩子一樣的耳朵

可以聆聽到歲月流轉的天籟之音

感受父母的嘮叨和諄諄教化

我多想

自己的世界不再是一片寂靜

可以和人自由的溝通

隨心所欲地分享彼此的心裡話……”

唐鳳梅,把她的事業,比喻成蝸牛散步,一步一個腳印。用她自己創作的小詩《我多想》,向孩子們深情表達:雖然,我們不曾聽見,也不曾開口說話,我們的翅膀卻能舞出天鵝、孔雀、鮮花。

 

作者簡介:

許嵐,當代作家、詩人,自由職業。出生四川西充,戶籍仁壽,今居眉山。系魯迅文學院青年作家班學員,2017、2018年度三蘇祠博物館文化顧問、駐館詩人。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