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決勝時

鄒安音

2020年04月01日11:5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引言

川東北,南充,嘉陵江靜靜流過。

嘉陵江全長1119公裡,流經陝甘川渝四個省(市),像大地的血脈,連通秦嶺和巴山,在中國西部搏動。

在藍色世界地圖上,在北緯30度和東經105度交匯處,嘉陵江蛇曲而行,由北至南穿過中游四川省南充市,總長達300多公裡。它依次流過了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流過了南充所有的古碼頭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終於重慶朝天門碼頭匯入長江。

嘉陵江的古碼頭,在遠古的年代,各自上演了自己不同的故事。而不同的故事大多有著相似的劇情:淚水和屈辱,貧窮和動亂……多年來,嘉陵江沿岸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變化,史詩般一樣被保存下來。

時間定格於2014年底,全市三區六(縣)市中,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9.1091萬戶、57.7772萬人,貧困發生率10%﹔共有貧困村1290個,貧困人口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南充,川東北這片熱土,760萬兒女,與歲月同行。盡管步履蹣跚,盡管襤褸篳路。

向貧窮宣戰

春雷炸響,春水潮涌。

這是一個歷史銘記的年代,這是一個春天般的故事。

中華大地,百舸竟流。

蜀山蜀水和蜀地,金玉共振。嘉陵江畔,一場看不見的戰役悄然打響。市委大力弘揚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拼搏精神,暫停一般性休假請假,暫停一般性學習培訓,暫停一般性外出考察。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各地領導干部帶頭沖鋒,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33個市級領導分片包干317個貧困村,坐鎮督導、靠前指揮﹔285名縣級領導、650個幫扶單位、1290個駐村工作組、1290名“第一書記”和1350名駐村農技員包鄉包村,蹲點督導、駐點幫扶。

號角聲聲,催人奮進。這是對貧困的宣戰,確保脫貧攻堅不落一戶、不丟一人,確保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市委全面推行“挂帥出征、挂圖作戰、挂責問效。”2016年至2017年下旬,全市先后開展5次脫貧攻堅現場拉練、現場觀摩、現場驗靶,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推進有序、落實有效。

除此外,市委全面推行“9+5”暗房督查工作機制,9個督察組和5個暗訪組常態化、高密度暗訪督查,實行每日一通報、每周一挂牌、每月一評比、每季一拉練,對在脫貧攻堅中工作不力、進度遲緩、成效不顯的,目標考核一律一票否決,有關領導依法依規問責,形成了人人給力、共同出力、大家盡力,一切為了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誠如一條江對這片大地的深情,它緩緩流過,因著綠的氤氳,因著水的輕靈,才有那靈動的繭絲織就的綢,書寫著動人的傳奇故事。

嘉陵江的豐碑應該是由她深厚的人文歷史和故事鑄就的,這才是她的靈魂。 新時期的南充人,在這場戰役中,涌現出承諾“農民虧本就賣房還貸”的“第一書記”劉曉丹、全省“十大扶貧好人”范景勝等先進典型。他們用心血譜寫了一曲壯麗凱歌,在時代的長河中熠熠閃光。

創南充模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以山為城,把水做帶,南充扶貧攻堅“戰場”沿著嘉陵江沿岸鋪開,以全殲“宿敵”。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根據貧困實情,南充以攻堅拔寨的信心和決心,制定出了五套戰略戰術:園區化帶動,做強精准脫貧產業鏈﹔規范化建設,完善精准脫貧基礎鏈﹔常態化引領,織密精准脫貧教育鏈﹔系統化施策,筑牢精准脫貧保障鏈﹔清單化管理,鉚緊精准脫貧責任鏈。此五化共促,五鏈同構,吹響了戰爭的號角。

2015年,對於南充人來說,這一年,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年,它成為了南充人共同的城市記憶。從城市到鄉村,從干部到工人,從春天到冬天,人們背水一戰,投入到了火熱的扶貧戰場。

這一年的山花開得特別燦爛。無論在山地,還是在溝谷,由“黨政主政、龍頭帶動、群眾主體、金融支持、專和引領”模式建設的脫貧奔康產業園,一個個猶如雨后春筍,蓬蓬勃勃地生長、壯大……

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裡的人們,有些一輩子也沒走出大山的人們,以為貧窮無盡無望的人們,他們做夢也不相信,政府為每個貧困村投入了10萬至30萬元的園區建設補助資金,招引涉農企業或者業主大戶投資建園。不但如此,政府還吸納貧困戶採取貸款入股、入園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時引入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聯合採取“保險+基金”的方式降低產業發展風險,組建專合組織實行規劃、技術、種苗、品牌、銷售“五統一”,推動產業、要素、群眾向園區集中。

“頭枕劍門五指山,兩臂舒攬江閬南。綠衣魚腹若屏鏡,嘉陵江中洗金蓮。” 這是南部美麗山河的寫意圖。南部縣創建的一個個“脫貧奔康產業園”,宛如嘉陵江中的蓮花,盛開在鄉野,也盛開在老百姓的心上。按照省委、市委的總體要求,南部縣198個貧困村都設立了30萬元的產業扶持周轉金,金融機構為每一戶貧困戶授信2-5萬元。

今天,南部全縣已建成脆香甜柚、柑橘、食用菌、肉雞等“脫貧奔康產業園”358個,覆蓋了所有的貧困村。在中國西南最大的升鐘湖畔,環湖而視,臨江坪村中,依依楊柳,曼妙嫣然……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經建成脫貧奔康產業園876個,實現了“一村一園”的發展目標。在資金扶持上,全市共撥付中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2億元,投入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6億元,投入行業部門項目資金16.7億元,動員社會資本、信貸等投入10.1億元,開展扶貧日系列特色活動,募集社會資金3600萬元。

嘉陵江兩岸的人們,同飲著一江水,有著相同的夢想和追求。沿著嘉陵江流域,“西充——南部——儀隴”“高坪——蓬安——營山”2條脫貧產業示范線,猶如兩條看不見的紅綢,舞動在這片火熱的土地。與此同時,100個現代循環農業園、100個億元農業龍頭企業、100個農業示范樣板的“三百示范工程”,也如同春天的花蕾一樣,在嘉陵江岸吐露芳華。

山闊水長。唯有江山不言不語,佇望遠方。

全市以脫貧奔康產業園建設為載體,將全市9縣(市、區)劃分為順(慶)高(坪)嘉(陵)、閬(中)南(部)西(充)、儀(隴)營(山)蓬(安)3大農業發展組團,市財政建立1億元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專項資金,推動生態糧油、特色果業、蔬菜藥材、畜禽養殖、蠶桑等優勢產業整體成片發展,帶動貧困地區全域發展。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發展農業脫貧產業基地380萬畝,西充縣在全縣打造出百公裡百村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百公裡脫貧奔康柑桔產業園等六大產業園區,帶動268個村規模發展有機果蔬菜地5.1萬畝、高產糧油基地10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為規模化的種植,大片荒蕪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蓬安縣三角彎村地處南充腹地,山高溝深,有勞力的幾乎全部外出務工,土地荒蕪近八成,陷入無人種地的尷尬境地。通過招商引進南充恆順公司,流轉荒地5000畝,建設花椒種植基地,年可產優質花椒8000噸,收入1.15億元,沉睡近10年的荒土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同時,合作化經營,農民變成股民。貧困戶手中最大的資源是土地。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專合組織帶動,通過土地托管等形式,與外出農戶和貧困戶簽訂協議、量化股權、統一經營,農戶年終按股分紅、按勞分配,實現本本變本錢、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確保農民穩定增收、農業穩步發展。

電商化銷售,產品變商品。園區建起了,產品賣出去,才有真效益。南充牽手阿裡、京東、當當等知名電商,建成“德鄉儀隴”“淘南部”“綠谷西充”等電商平台77家、縣級綜合服務中心11個,通過在線式生產、訂單式配送、粘連式消費、娛樂式推廣、互動式服務、眾籌式投資等方法,給產業扶貧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將農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多元化發展,田園變庄園。堅持創新業態、充實項目、豐富功能,南充圍繞生態、文態、業態“三態合一”,推動脫貧奔康產業園提檔升級、多元發展。高坪建成百公裡百村脫貧奔康柑桔產業園,西充全力打造百公裡百村脫貧奔康香桃產業園,建成百科、明和、嘉和興等萬畝億元示范區,建成百科有機生活公園、雙龍橋有機生態循環第一村等主題公園。

南充市脫貧奔康產業園模式、“日暗訪、日通報”工作機制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等經驗做法被全國多地借鑒推廣,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研討班、全國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推進會、全省貧困縣摘帽暨產業現場推進會等國省會議在南充召開,甘肅省黨政代表團等300余個考察團到南充考察取經。

第一吃螃蟹

中國,四川,南部縣,中國西南最大人工水庫升鐘湖,它積澱了南部、閬中、劍閣18個鄉鎮的情感和夢想,以8.4萬畝和庫容13.39億立方米的胸襟,銜遠山,吞江河,如翡翠,深藏於群山之中,閃放著光彩。

南部,因著水的輕靈,襲著桂花城淡淡的香氣,140多萬兒女承前啟后,建設家鄉,書寫傳奇,溫暖著這片多情的土地!

南部縣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據南部縣志:1933年至1935年,紅軍主力挺進南部縣,中國共產黨在南部縣境內建立起區、鄉、村三級蘇維埃政權313個。野火春風斗古城,12000多名南部兒女群情振奮,追隨中國共產黨,紛紛參加紅軍,把川陝革命根據地擴展到了嘉陵江兩岸。成千上萬名紅軍戰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當地群眾與中國共產黨生死相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庄嚴承諾。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南部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140萬南部兒女和下派的省、市等各條戰線的扶貧干部們,投身脫貧攻堅,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曾經的革命老區又重現“戰場”畫面。

“你的家就是我的家”,他們扎根鄉村,把鄉親們當做親人,送去技術、資金﹔“你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他們奔波在田間地頭,幫老百姓修路架橋,播種搶收,栽桑養蠶,養雞養鴨﹔“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們忙前忙后,把自來水、天然氣接進了農家,把圖書室、醫療衛生間搬到了深山,把孩子們送進了學校……

歷史作証。80多年前,南部人民選擇跟隨中國共產黨干革命,選擇加入人民軍隊,不惜流血犧牲,化作一座座墓碑也無怨無悔。

時間作証。擁有西南最大人工水庫升鐘湖的南部縣,由於基礎差、底子薄,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重點縣。80多年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黨員干部們無私無畏,帶領廣大群眾決戰脫貧攻堅的新“戰場”,兌現著當初對人民許下的諾言。2014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734戶、103265人。2016年就有8519戶27569人脫貧。

2017年1月24日晚,果城南充。盡管天寒地凍,但是人們的內心卻有一股熾熱的情感迸發,眼角溢出的是感動的淚花,備受南充人們關注的“感動南充2016十大新聞人物”揭曉了!

十大感動人物中,其中有一個群體特別引人注目,他們就是來自脫貧攻堅主戰場一線的人物群體。“你為南充添光彩,南充因你更精彩。”這一年,全市黨員干部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按照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形成了眾志成城、背水一戰、攻堅拔寨的決戰之勢﹔這一年,決戰全勝脫貧攻堅是南充的重頭戲,也是南充劃時代的一年,南部縣成為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縣﹔這一年,無數南充兒女披星戴月、披荊斬棘,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才情過人的智慧、忘我無私的情懷,譜寫了一曲曲奮斗之歌、奉獻之歌、成功之歌。

2017年11月,四川南部。壓在身上多年的國家級貧困縣帽子被摘除。脫貧路上,走過春,走過夏,走過這一段段歷程,其間,凝聚了多少一線干部們的心血?山河可鑒。

南部是我市四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2017年在全國26個脫貧摘帽縣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中取得優異成績,經省政府批准成功摘帽脫貧。脫貧路上,南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四拼”精神,探索了“五方聯盟”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三議五會”群眾工作法、懸帽攻堅激勵約束機制等做法,譜寫了丘陵地區貧困大縣脫貧摘帽的勝利篇章。這既是全國、全省脫貧攻堅的縮影,也是南充先行先試的實踐與探索。

2018年10月,南部縣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南部縣純陽山村作為全國六個、四川唯一典型入選“決勝2020全國脫貧攻堅展”。

搏斗在一線

扶貧攻堅路,任重而道遠。

市委對全市所有縣處級干部、1290名第一書記、5295名村黨組織書記、3000余名駐村幫扶干部、行業扶貧專項部門工作人員等進行了扶貧專題輪訓﹔對全市所有公務員開展脫貧攻堅全覆蓋網絡培訓,全市各級組織培訓班次100余期,培訓各級黨政領導、扶貧干部60000余人次,切實提升了脫貧攻堅一線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

嘉陵江邊,扶貧攻堅的戰斗鐘聲一旦敲響,他們便身先士卒,沖鋒在第一線。

“四川好人”、“優秀共產黨員”、現年52歲的陳建清,便是這當中的一員。

2001年12月,經群眾集體選舉,陳建清成為了蓬安縣海田鄉三青溝村的村文書。當時的三清溝村條件艱苦,沒有一條像樣的通鄉路,這裡的村民祖祖輩輩守在山裡“靠天吃飯”。陌生的工作領域,著實讓陳建清這名“新人”犯難。

為人實在的陳建清使出“笨辦法”:當時村上進行了分工,每個村干部聯系負責幾個社,入戶為群眾辦事。隻要自己有空,她都跟著到群眾家中去,學著鄉干部、支書、村長怎麼樣調解糾紛、怎麼處置問題,很快她進入了角色,開始獨擋一面。

2013年,在外務工的鄉友鄧凌、周世蓮夫婦想回鄉發展黑山羊養殖,但土地、勞力等問題讓他們猶豫不決。得知消息,剛從南充檢查完身體的陳建清,沒顧上休息,急忙跑到鄉上去對接,領著鄧凌夫婦在三青溝村到處選址。連續幾個月,陳建清每天早出晚歸,為領頭羊專業合作社上下奔走,協調解決用地、用工、用水問題,還動員全村群眾投身圈舍修建,磨破了好幾雙膠鞋。

現在,三青溝村領頭羊專業合作社存欄種羊600多隻,種植珍貴藥材近1000畝,有53戶村民以入股托養山羊增收數千元,一部分村民通過入股合作社養羊的方式把腰包鼓了起來。脫貧攻堅以來,陳建清起早貪黑,管理全村40戶124人貧困戶的扶貧資料,她還幫十幾戶村民制定增收計劃、聯系脫貧產業。但她卻患上了紅斑狼瘡,這種病是盡量不能在太陽底下暴晒,但連續幾個月的高溫,陳建清沒有一天都遵守醫囑。“隻要群眾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的付出就值了”。2016年底三方驗收時,該村群眾滿意率達到了100%。

陳建清沒有被病魔嚇倒,沒有向命運低頭。不管再苦再累,在家裡,她永遠把家人擺在首要位置﹔在心上,她永遠把全村人放在最顯著的地方,但她單單忽略了自己,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扶貧路上,沖鋒在第一線的基層好黨員,還有很多。閬中市涼水鎮崇山觀村黨支部書記戚彥杰,他曾是一名軍人,他也是一名錚錚鐵骨漢子,被毒蛇咬傷生命垂危,歷經劫難死而復生,卻又拄著拐杖,穿著拖鞋,依舊勞碌奔波在山鄉風雨,被村民們親切稱之為“拖鞋書記”。

丘壑崇林,山路崎嶇﹔僻靜閉塞,貧窮落后。這是崇山觀村曾經的真實寫照,也是省定的貧困村。崇山觀村共有村民1221人,520戶,精准貧困戶128戶,287人。困難像大山一樣擺在人們面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17年,是崇山觀村的基礎建設年,在戚彥杰的帶領下,崇山觀村實現硬化社道10多公裡,新建蓄水池10個,整治山坪塘5口,全村的人飲工程主管網全部鋪設,農網改造全村改造完成,廣播電視實現了戶戶通信號,全村共高標准的完成了貧困戶危房改造共53戶,其中C級26戶,D級27戶,完成改廚改廁105戶,修建便民路102戶,共3200米,讓貧困戶們住上了好房子……在這組大數據的背后, 隻有戚彥杰和他的同事們知道這其中的艱辛。

2018年的春節,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節日,一大早,青翠的山村就被鞭炮的響聲驚醒了。那一刻,崇山觀村熱鬧非凡。山長水遠,在外面打工的人回到了久別的家鄉,村民們歡天喜地,擺上了壩壩宴。大家歡歌笑語,美麗溫情的家鄉,第一次那麼親切那麼真實地出現在他們面前。

徹底擺脫貧困,這是大山的呼喚,也是人們的夢想。

“鄉親們,今天,我在這裡鄭重宣布,對在座的所有貧困戶,我免費給大家提供鴿種、提供養鴿技術,並且按市場價包回收種鴿、種蛋”,2016年6月26日,高坪區石圭鎮壁山村“扶貧鴿業協會”正式成立,會上被十裡八鄉稱為“鴿王”的該村養鴿專業大戶劉順艷,當場宣布將自己高薪學來的養鴿技術無償地傳授給該村19戶精准脫貧戶,並提供2萬多元的鴿種給大家。

“劉順艷幫助我們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村民周斌說,在他辦廠最困難的時候,是劉順艷支持他5萬元錢,讓他渡過難關。

扶貧路上,嘉陵江像一條血脈的紐帶,牢牢系住了人們之間的情感,不分地域,不分彼此。

這是一個用生命照亮扶貧路的老山戰士,他就是嘉陵區安福鎮四方井村支部書記李永忠。

他曾參加對越自衛反擊防御戰,在老山前線榮立三等功。退役后,他回到家鄉,先后任安福鎮四方井村會計、主任、支部書記。2018年6月8日下午,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的李永忠在召開脫貧攻堅群眾大會時,突發腦干出血,經搶救無效於6月13日與世長辭,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路上。

時光回溯。

2014年脫貧攻堅戰役在嘉陵區全面打響,時任四方井村村主任的李永忠接過擔子,但四方井村僅有一條3公裡長的狹窄毛公路。要致富,先修路。李永忠廣四處“化緣”,籌得資金6萬多元,讓村道路順利擴寬。同年,3公裡的水泥路全面完成。

2014年到2017年,李永忠協助鎮黨委政府、幫扶單位、第一書記等,新修村道路、入戶便民路22.5公裡,家家戶戶通上了水泥路。修路的同時,李永忠引進業主種植蓮藕,村民以200元每畝收取租金,136戶村民流轉出自己的土地。如今,四方井村300余畝荷田接天蓮葉,朵朵荷花含苞待放。園內常年20多人就近務工,人均增收1000多元。“是永忠為我們鋪就了致富路啊!”如今,每次經過荷田,村主任何緒剛總會淚水眼眶打轉。

熟悉李永忠的鎮村干部都說,他話不多,平時從來不說家中難處,但是一談起村上的變化、群眾生活的改善,疲憊的臉上就會露出笑容……其實他很累,但在工作中,沒有人聽到過他喊一聲累。由於超負荷“運轉”,2016年李永忠當上村支部書記后,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由於工作太忙,他經常忘記吃藥,之后,這些疾病便時時糾纏著他。

2018年5月下旬的一天夜裡,在辦公室加班做村上扶貧資料的李永忠,突然發現寫字的手沒了力氣,握住筆卻使不上勁。他沒有多想,以為是最近太累的原因,於是收拾好東西就回家了。“每一次加班,永忠大哥總讓我先回,說我住得遠些。”村主任何緒剛回憶,那還是他第一次比我先走。

6月8日,驕陽似火。下午17時許,李永忠暈倒在會場。經緊急送往醫院搶救,被診斷為腦干出血,一度失去生命特征。6月13日,因救治無效,李永忠同志與世長辭,享年49歲。14日下午,所有鎮村干部及周邊群眾300余人自發參加李永忠同志的追悼會,久久不願散去。

……

時光永恆,真情永遠。

圓夢在今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恪守著對土地的信念和堅守,祖祖輩輩生活在嘉陵江畔的農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年代和生活。

營山縣青山鄉太白村的李興碧就是這樣。她有一個完整卻不完美的家庭:10多年前,丈夫肖心政患上了重度精神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且需要常年服藥以控制病情﹔禍不單行,其兒子也患上了慢性病,這給予她雙重打擊。

女子能頂半邊天,李興碧卻撐起了一片天。身高不到1.5米、體重不到100斤的她,忙碌的身影出現在建筑工地、在田間地頭,擺地攤、種地、當保姆……隻要能賺錢,什麼臟活、苦活、累活都干。在她嘴邊經常念叨著一句話:“人窮不要緊不可怕,就怕沒志氣沒骨氣”。為了給孩子們樹立做人的榜樣,她從不向政府張嘴伸手,她覺得自己有手有腳能干活,還有比她家更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人們沒有忘記她。在精准識別入戶大走訪中,得知了李興碧的家庭狀況后,青山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太白村兩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將其家庭納入貧困戶建檔立卡,並列為低保戶。

家住仙林鎮黃楝坪村范之田,今年68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1975年妻子去世,給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時年25歲的他,從此起早貪黑,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擔,含辛茹苦將一對兒女拉扯大。等到女兒出嫁、兒子結婚,孫子出生,他以為苦盡甘來,可以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時,2007年,噩耗又至,正值壯年的兒子罹患癌症去世。

2014年,經過集體評議,老范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范之田決定靠勤勞雙手奮斗,意志堅定要摘掉貧困戶帽子。

2015年,他喂養了3頭母豬、2頭育肥生豬。2016年上半年兩頭母豬便產下了兩窩20隻豬仔,如果能順利賣出,能賣15000元,但是豬仔突然患上了黃痢和白痢病,相繼死去。范之田一時被突來的打擊壓得他難以喘息,心情一下跌入底谷。

鎮村幫扶干部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范之田自己也積極籌措資金共三3萬元,修建了面積200余平方米的標准化豬圈。范之田不等不靠,又修建了一條通往養殖場的160米產業路。之后他去一些大型養殖場實地學習,又聯系縣畜農牧部門的技術人員多次來現場進行指導。現在,他成了當地的“養豬專家”。 今年,范之田准備出欄生豬120頭,按照現在每斤8元多的價格計算,純收入可望突破6萬元,完全可以實現脫貧目標。今天,他成立了之田種養殖合作社,帶動周邊5戶貧困戶入社共同發展。

盛世華年,枯木也逢春。

6月23日,高坪區東觀鎮龍家井村的一處梨園內,村民曉峰正在給梨樹施肥,“100畝梨園明年進入盛果期,畝產至少在3000斤以上。加上林下養殖的雞鴨和種植的蔬菜,一年純收入10余萬元沒問題。”曉峰描述著對未來的憧憬,挂著汗珠的臉上充滿了信心和自豪。這與幾年前監獄裡那個頹廢的他判若兩人。

“4年多前的我年輕氣盛,行事莽撞。”這是曉峰對當年的自己的自我評價。他和幾個“小兄弟”將人打傷,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從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改變我命運的,是一封信。”事情發生在2014年的中秋節,一位女企業家到嘉陵監獄慰問民警和服刑人員。

“這位女企業家的字字句句讓台下的我們淚流滿面,也讓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曉峰說,他從送來的梨子包裝盒上,記下了這位女企業家的通信地址。經過幾天幾夜的思想斗爭,他終於鼓起了勇氣,“壯著膽子”給她寫了一封信。“5天后,我就收到了她的回信。”曉峰說,這封長達6頁的信中,對他刻苦學習、積極表現的行為給予充分肯定。

“收到回信,我幾天幾夜睡不著覺。我下定決心,出獄后,一定要洗心革面,干出一番事業。”

2014年10月22日,曉峰刑滿出獄。回到家鄉后,曉峰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流轉土地種植優質蜜梨。“了解情況后,這位女企業家立即派出技術人員和耕種設備,為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並幫助我平整土地100畝,還送來6000余株即將挂果的優質蜜梨樹和數十噸肥料。”曉峰感激地說。“去年,她又支持我在梨樹下套種西瓜和秋葵,一年收入了10余萬元。”曉峰介紹說,他還在梨園裡養殖跑山雞和旱鴨,在田裡種植無公害滕滕菜和黃溪貢米,並堅決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如今,產品供不應求,在田裡就被搶購一空。

“明后年,梨樹就全部挂果了,加上林下收入,一年下來收入很可觀。”對於未來,曉峰充滿了信心:“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人生,總得有些夢想。是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就像嘉陵江上空升起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決勝嘉陵江

2018年7月,果城南充,酷暑難耐。

然而比果城天氣更火熱的,是南充脫貧攻堅戰役的最后決戰時刻。

嘉陵江穿城而過,滋養了這一方土地,也養育了一大批優秀的南充兒女,在扶貧這條路上,干群同心,風雨同舟,鑄就南充風骨。

一批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干部被充實到縣鄉黨政班子,及時調整一批推進脫貧攻堅不力的軟班子、不稱職干部。並做好任職期滿第一書記輪換工作,開展第一書記“五帶五強”工作法培訓。昔日荒涼的山村,如今有了人氣,有了綠色,第一書記、黨員干部們成了村子致富脫貧的領頭羊。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南充實施了“棟梁工程”、“百工技師工程”,開展“中國社會扶貧網” 推廣工作等。開展了“就業援助行動、金秋助學延伸行動、我要上大學—希望工程助困入學關愛行動”等,開展了“微愛同行”公益項目、引進和推廣農村專業技術等。

要致富,先修路。路,成了溝通城市與鄉村,鄉村與鄉村,鄉村與人之間的情感和紐帶。

2018年在312個貧困村新建村道路886公裡、在200個貧困村新建產業道路641公裡、在397個貧困村新建便民路2281公裡,在167個貧困村渠系改造440公裡,在312個貧困村新建山坪塘和蓄水池1329個,在325個貧困村完成“三建四改”21554戶,在246個貧困村新建(改造)“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46個,完成農村電網改造貧困村108個,完成222個貧困村通寬帶。

如果說文化扶貧是此次嘉陵江畔扶貧戰役的精神內核,那麼愛心和情感則是這場戰役的靈魂。南充實施了“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項目,組織殘疾人藝術團開展“勵志自強·脫貧奔康”文化扶貧主題巡演活動﹔同時結合新農村聚集點、幸福美麗鄉村、農村危房改造等,通過創建標准引領,帶動貧困戶改造客房、就餐、盥洗等旅游接待設施,做到環境干淨衛生、主題特色突出、管理安全。

吃好,住好,這才是脫貧的根本和關鍵。南充以計劃摘帽的閬中、營山2個貧困縣(市)為重點,積極推進新村配套設施建設、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施496個以上貧困村新村建設扶貧﹔在347個貧困村完成危房改造11294戶,在230個貧困村完成土坯房改造8043戶,在103個貧困村新建住房2074戶,在61個貧困村建成新村聚居點61個,在13個貧困村完成傳統民居保護13戶。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如何讓貧困戶的孩子更好地完成學業,迎接更好的明天,南充完善建檔立卡學生入學機制。優先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入學,切實保証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不斷完善義務教育“五長責任制”和“控輟保學”責任,完善“控輟保學”目標責任制、聯控聯保機制和動態監測機制,防止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全面落實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制度。強化適齡少年兒童隨遷就讀管理。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南充鎖定“一房二路三水”,圍繞“五改三建”,大力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基礎設施、顛覆了區位困境、打破了地域魔咒。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過上了夢中也不敢想的生活。

他們住上了好房子。2016年全市15635戶住進了改建房、20925戶住進了遷建房。

他們的道路變得更寬了。全市100%的鄉鎮和98%的村通上硬化路,縮短了連接外界的物理距離。目前,全市100%的鄉鎮和58%的村開通了客運班線,順慶區實現了城市公交一體化、全覆蓋,確保便捷、低廉、高效運輸。

他們的疾病得到更好治療。南充堅持醫療扶貧,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農村醫衛服務體系,確保無一人因貧窮而看不起病。首先分類救治,既減又免,針對不同病因、不同需求制定分類保障措施,對21類重特大疾病患者、11類慢性病患者和殘疾人康復,分類實行住院門檻費和床位費“雙減免”、門診醫療救助、特殊疾病免費服務。

孩子們不再因貧窮而失學了。“四體系”助上學,讓困難群眾上得了學、上得起學、上得好學。堅持教育為上,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南充堅持教育扶貧,構建上級政策扶助、本級基金援助、社會力量贊助、教育系統幫助“四大體系”,確保無一人因貧窮而上不了學。

他們不再為養老而發愁。南充“五覆蓋”強兜底,讓特困群眾吃穿不愁、養老不愁、生活不愁。特殊困難特殊照顧,南充堅持不落下一戶、不丟下一人,對無勞力、無技能、無收入的特殊困難群眾進行特殊政策兜底,確保無一人因貧窮而得不到供養。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南充扶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川東北這片土地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嘉陵江也宛如一首鋼琴曲,彈奏出幸福的旋律,潺潺而去。

根據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四川省市州貧困縣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年度考核辦法,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21個市州和160個縣市區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進行了考核。全省2017年實現了3769個貧困村退出,108.5萬貧困人口脫貧,5個貧困縣通過國家和省級專項評估檢查率先摘帽,15個貧困縣完成省級摘帽驗收,21個州市考核情況綜合評價好的有南充市。摘帽工作先進縣有南充市嘉陵區、儀隴縣,西充縣、南充市順慶區受到點名表揚。

2018年8月,省政府批准嘉陵區、儀隴縣、高坪區退出貧困縣,儀隴“脫貧攻堅的問題導向”的好經驗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報道推廣。2018年10月,南部縣榮獲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南部縣純陽山村作為全國六個、四川唯一典型入選“決勝2020全國脫貧攻堅展”。

交出這樣一份份滿意的答卷,這是南充市各級黨委政府,向南充人民兌現的庄嚴承諾!

 

作者簡介:

鄒安音,女, 70后。魯院西南第五屆青年作家班學員,魯院四川高研班學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見《人民文學》《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散文百家》《草原》《青海湖》《四川文學》等﹔曾獲得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美麗中國獎,首屆邱心如女子散文大獎,第九屆漂母杯散文獎,國家旅游局游記征文大賽二等獎,第三屆四川散文獎等。作品入選中國作協2019年定點生活項目。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開》。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