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

林治波 郭瑩

2020年04月01日11:07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恢復社會經濟正常秩序已成為當務之急。受疫情沖擊,人流、物流、資金流受限,全球產業鏈風險、就業結構性風險、投融資債務風險齊聚,國內不少企業面臨考驗。

后疫情時代,各行各業如何渡過難關,共克時艱?企業管理者如何瞄准風口,補短板,強基礎?

近日,人民網對話川商總會會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探討后疫情時代企業如何鍛造韌性,共話特殊時期企業的生存之道。

發揮川商精神抱團共生

“養豬大王”“飼料大王”“戰略投資家”……68歲的劉永好,身上帶著各種光環。採訪這天,他一身筆挺的黑色西裝,數十年未變的平頭發型,步履矯健,神採奕奕,內斂、朴素、冷靜、平和。旁人很難相信他已年近古稀,連他本人都調侃自己擁有“二十多歲的心態,三十多歲的思想,四十多歲的形體,五十多歲的容顏”。

不抽煙,不喝酒,不追求名牌,最大的興趣是考察工廠、視察企業。跟別人聊天,三五句話定會繞回新希望。話題一旦涉及企業管理、公司戰略,他立馬就來了興致,侃侃而談。

新希望集團為復工復產做准備。川商總會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身兼川商總會會長角色的劉永好將精力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川商總會資源優勢,聯動整合,全球籌措捐贈醫療物資﹔二是搭建政策、金融服務平台,融通政府、金融機構支持渠道,幫助企業共度難關。

疫情發生至今,廣大川商及川籍商協會組織捐款捐物、免租、免費服務總計已經超過40億元。這個數字讓劉永好感到很驕傲。在他看來,積極投身復工保供,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是民營企業家責任感和擔當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關鍵時刻,‘自己人’要發揮作用。大家都要勇敢積極地站出來,和國家一起戰疫。” 劉永好說。

3月初,新希望集團旗下最大的農業公司——新希望六和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我們幫助養殖戶調運飼料,運送生豬、雞鴨,想辦法打通農村最后一公裡。”一個月裡,新希望推出“好養快貸”扶持養殖戶項目,幫春耕補欄關鍵期的養殖戶解決資金難題﹔依靠線上直播農技課程,為90萬人次養殖戶提供了技術支持。

疫情之下,眾多企業裁員降薪、收縮業務板塊。新希望卻選擇逆勢而為,啟動萬人校招,布局“雙百億”項目落地。此前,劉永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集團會陸續加大在川投資,2020年擬投資200億元,3年內達到500億元,用以刺激經濟,提振市場信心。

“從疫情過后企業恢復來看,企業長期以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堆積的很多慢性病症被催生為急症,導致流動性持續吃緊,企業投資信心不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生產生活都會持續面對疫情影響。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不能有‘等待疫情清零’的心理。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全面投入生產。”劉永好表示。

今年是劉永好出任川商總會會長的第5年。以鄉情為紐帶,團結海內外川商,發揚川商精神,助推四川社會經濟轉型,是川商總會成立的初衷。這與劉永好長期秉持的“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理念不謀而合。

“黨的十九大強調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為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從中央到地方都鼓勵發揮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商會可以成為政府更好服務企業的抓手,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

出身於成都,起步於成都,對於川商的性格特質,劉永好的定義是“敢為人先”“守望相助”。“川商較之浙商、閩商,塊頭並不大,主要以中小企業居多。但是大家凝聚力強,活動開展得好,願意相互扶持,抱團取暖。”

劉永好舉了一個例子:“前幾天,四川全面恢復低風險地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26號,我們川商十幾個會員就主動約在川商會館進行了疫情之后的首次相聚。大家坐在一起,面對面聊戰疫中的心酸體會,互相交流經驗,解難紓困。”

“我們的成員單位中,餐飲業、服務業為數眾多,受疫情影響更大,壓力也大。發揮商會扶持、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是應對疫情影響的有效途徑。”

據劉永好介紹,目前川商總會已聯動200余家省內外商(協)會、第三方機構,完成近6000家企業調研,為政府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此外,還積極聯合建設銀行、商海銀行等10余家金融機構,協助300余家中小微企業開展金融對接服務,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新希望,是改革開放后首批步入市場經濟的老牌民營企業。長期以來,新希望集團扎根傳統行業,目前已形成農牧食品、乳業快消、房產文旅、金融投資、生態環保、醫療健康六大產品板塊,位列中國民營農牧企業第一位。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劉永好,體驗過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白手起家的艱辛。從千元起步到千億身家,商海沉浮40載,一手締造了新希望集團的商業版圖。

2月7日,海特集團通過高新區復工審批,各部門有序復工。川商總會供圖

劉永好認為,一個企業好壞在於其是否有活力。企業的活力體現在是否能與時代共生、共鳴、共振。

早在2012年,新希望就提出向千億目標沖刺,但此后曾一度陷於困局。直到2017年,經歷大刀闊斧變革的新希望,才終於實現多年的夙願。2019年,新希望集團以1311億元的營收榮登“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第31位,企業各項經營指標均處於歷史高位。

劉永好將這樣的成功歸結於企業向“五新”轉型升級,即“轉換新機制、布局新賽道、探索新科技、擔當新責任、任用新青年”。在各種場合,劉永好都不斷為“五新”理念站台。

疫情期間,“四川群防快線”微信小程序上線。居民通過這個小程序,可獲曉疫情權威信息、申報個人疫情防控信息、自測問診、上報可疑疫情線索、舉報違規行為 。這一程序背后,也有新希望的積極參與。“早在5年前,新希望就開始參與大數據領域布局。如今,集團旗下已經擁有十余家數字科技公司,組建了40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業務涉及數字金融、產業鏈金融、智慧城鄉、數字冷鏈物流等多個板塊。”

目前,新希望已經和騰訊開啟戰略合作,參與四川省數字化的建設,為農業互聯網、智慧城鄉建設提供支持。騰訊選擇新希望,看重的是新希望在農牧業領域的積累和技術能力。

“布局科技金融領域,進軍冷鏈物流建設,涉足生態環保,入股醫療大健康。”近年來,新希望大動作頻頻。每一次抉擇,劉永好都秉持比時代“快半步”的思維。開拓市場,轉換賽道,讓新希望不斷煥發生機和活力。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在劉永好心中,危與機是一對辯証關系。在他看來,疫情發生后,巨大的經濟代價和社會成本以及對全社會心理沖擊帶來的影響會持續,但同時也會催生新變化與新機遇。

“疫情期間,企業停產,商店關門,但人們剛需消費基本未斷。城市生活由線下轉向雲端,雲購物、雲看病、雲上課、雲復工、雲出行、雲金融方興未艾。農村中,更多農民通過電商平台完成產品銷售、技術服務、資金融通,這些都是新形勢下誕生的新機會。”

“有外賣企業一個月擴招8萬名外賣員工,我們的某種速凍食品2個月銷量增加了3倍,適合長途運輸、長期保鮮的技術和包裝供不應求。”劉永好說,疫情讓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變得更短。如果廣大中小企業能夠迅速捕捉新變化,尋求、加強新技術應用,推出新產品,解決最后一公裡問題,這些新變化、新趨勢,就會帶來新機遇。

企業活力永駐的根本因素是人

如何經營企業才能走向成功?很多企業家都在思考、總結、提煉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劉永好看來,企業不同、行業不同、人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格局不同,其發展走向和最終命運也不同。

通威太陽能智能制造生產車間。川商總會供圖

“在企業當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一個企業要建立有效的機制和有競爭力的分配制度。企業穩定性強、發展快、崗位多、員工能夠得到上升和發展的空間,這個企業就有凝聚力,就有戰斗力。”

劉永好曾對外稱,企業的傳承不是給一個人,而是給一個團隊、一個體系。任何一個企業不是僅憑一個人就能撐起來的,需要公司上上下下的人一起配合,最終實現大家共創、共建、共擔、共享。

2018年,新希望集團啟動“青年企業家合伙人計劃”,目的是為企業內部換血,孵化培養一批有市場洞察和創造性思維、有變革意識和管理才干的青年企業家合伙人。這些人未來將成為新希望集團新興業務的領導者。

對外,新希望積極引入不同細分行業深耕多年的外部合伙人,共同創立新的企業。目前,企業已組建超過140家合伙人制公司,有約400個合伙人,布局於冷鏈、調味品、營養保健品、寵物食品等五大產業板塊。

“要做我們的合伙人,首先要擁有能力,其次要有相關領域資源,再次要有企業家共創、共擔、共享、共識的精神。”劉永好說,目前,新希望集團旗下合伙人制企業全面實行自負盈虧,集團通過投資平台,對他們進行輔助支持,最終在投資理念上取得共識,在項目上共同投資,在利益上共同分享,在投資風險上共同分擔。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