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托起“穩穩的幸福” ——貢井區擂響“百日行動”戰鼓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03月31日16:56  來源:自貢網
 
原標題:產業扶貧托起“穩穩的幸福” ——貢井區擂響“百日行動”戰鼓決勝脫貧攻堅

  3月25日,貢井區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攻堅行動”動員部署會,擂響戰鼓再沖鋒。翻開貢井區脫貧“戰報”,一步步穩扎穩打,產業扶貧結出累累碩果,“造血式扶貧”托起貧困戶“穩穩的幸福”。連日來,筆者再次走進那些熟悉的村落,感受當地脫貧攻堅的熱烈氛圍,一個個鮮活的脫貧故事勾勒出該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


圖:橋頭鎮白房村集中居住區

  一個典型

  訂單收購保價

  “大頭菜—高粱”輪作樹樣板

  3月27日清晨,一場春雨過后,貢井區成佳鎮徐家村成片成片的高粱地綻放新綠,新一年栽種的上萬畝高粱長勢喜人。在脫貧攻堅戰疫中,成佳鎮堅定不移地以自身發展的產業為支撐,苦練“繡花功”,大力實施 “插花式”扶貧,不斷調整產業發展方向,找准產業扶貧落腳點,通過項目引進和產業落地,讓貧困戶嘗到增收甜頭。

  徐家村6組楊貴賢一家有7口人,利用承包地種植“高粱+大頭菜”等,產業收入一年約2萬元。“現在一切都走上了正軌,心裡感覺踏實。”楊貴賢說道。幾年間,他和妻子林正英不僅發展了產業,他所在的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約800元,妻子在敬老院打掃衛生,女兒女婿在外打工,一大家子工資總收入超過7萬元。鎮、村、組干部在鼓勵楊家人務工的同時,也鼓勵其在家發展生產,提高收入。而今,楊貴賢一家不僅收入每年增加,孩子教育問題得到解決,全家醫療得到保障,也有安全住房,水、電、氣三通,生活逐步奔小康。

  楊貴賢一家過上好日子,得益於成佳鎮搶抓精准扶貧機遇,正視差距、補齊短板、突出產業發展。鎮裡把發展紅高粱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來抓,通過政府與合作社搭橋,按照“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將最低保護價和最終收購價進行價格保障,實施統一播種、管理、訂單收購,解決種植戶后顧之憂,提高他們的種植積極性。與此同時,成佳鎮還對1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項目扶持和技術指導,引導他們採用“大頭菜—高粱”新輪作模式,並在播種、育苗、移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每個環節指定專人幫助,增強大家脫貧增收的決心和信心。

  如今,成佳鎮已基本形成以大頭菜、高粱、水果、農業綜合體項目為主的產業扶貧新格局,有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開展。

  一種模式

  產業鏈聚人力

  “農業園區+”助貧困戶增收

  把農戶聚集在產業鏈上,讓貧困戶脫貧增收,龍潭鎮中壩村干出了名堂。

  走訪當日,該村5組楊勝權的岳母萬弟芬到村上領取愛心企業捐贈的化肥。講起女婿的脫貧經歷,萬弟芬喜上眉梢。她告訴筆者,這幾天地裡的早春蔬菜玉米已經長了一尺多高,她馬上就要到地裡為玉米施肥、除草。

  萬弟芬說的“地裡”,在貢井區旭水河果蔬現代農業園區裡。在這裡種花菜、白菜、油菜和玉米,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到1萬元左右。而中壩村共有14戶貧困戶入園,約佔該村33戶貧困戶的一半。該村以新型經營主體引領,建立完善利益聯接機制,採取“企業+專合社+農戶”“企業+園區+農戶”“公司+家庭農場+農戶”等模式,通過產業帶動、流轉土地、技術培訓和吸納務工等方式,將貧困群眾聯接到產業鏈上。

  據了解,中壩村最近又多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兩塊金字招牌。村黨支部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以“一建雙帶”即“支部帶專合社、專合社帶農戶,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模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貧困戶脫貧,實現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互促共贏。

  近年來,貢井區立足資源稟賦,大力推行“農業園區+產業扶貧”模式。創新“農業園區+土地流轉”模式,以園區引業主,以業主聯帶貧困戶的方式,引進業主93個,流轉土地8.7萬畝,建成特色產業園67個,帶動貧困戶2100戶,戶均增收905元。採取“農業園區+產業”模式,全力推進旭水河果蔬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成以龍潭鎮為主的蔬菜產業,以橋頭鎮和建設鎮為主的水果、休閑觀光等產業。僅橋頭鎮為中心的柑橘園區就達1.5萬畝,覆蓋貧困戶198戶,戶均增收5890元。採取“農業園區+加工”模式,以五寶鎮為中心的花生園區建成花生加工企業8個,種植花生1.3萬畝,產量2393噸,覆蓋貧困戶420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

  一種引領

  自主脫貧光榮

  養殖戶“逆襲”脫貧鼓舞人心

  離建設鎮鄭家觀村村口不遠的地方,一座嶄新的水泥外牆房屋外圍著一圈籬笆,院裡停靠的電動三輪車擦得锃亮。門前十米開外的竹林裡,散養的土雞扑哧著翅膀來回追逐。彭仲書正端著喂食盆向雞群撒谷子。大清早出門賣雞蛋,回來給雞喂早食,午飯后瞇會兒眼睛,然后下地“伺候”農作物……能過上如此平靜踏實的日子,這位老漢知足了。


圖:彭仲書正在雞舍喂食

  三四年前,貧困戶彭仲書享受住房提升改造政策,終於有了一處穩固安全的房子。年過五旬的他在外打工多年,總算將心定了下來,決定在家發展養殖業。走訪當日,村干部上門給他送資料,他將繼續享受到戶發展產業扶貧基金2900元,是2020年的第一批。

  “每天都要全部消毒,下細得很。”雖然家裡窮、身體不好,但彭仲書很勤勞。他總共養了120隻雞,每天都要在雞窩裡撿近70個蛋,第二天拿到市場去賣。

  而中壩村養豬戶陳學禮,更是貧困戶中的勵志代表人物,從貧困到脫貧,再到高收入,他實現了逆襲。

  2001年,陳學禮頭痛、耳痛,被診斷為鼻咽癌。患癌初期的他接受了放化療,可身體出現骨骼變形、牙齒鬆動甚至爛掉的副作用。上有受工傷在家的老父親,下有6歲的孩子,妻子身體虛弱,全家生活苦不堪言。“最難的時候,門前長的蔬菜都沒力氣收,隻有請親戚幫忙。”陳學禮回憶。

  病情好轉后,陳學禮看准市場開始養豬。在小額信貸、到戶發展產業扶貧基金等政策扶持下,2016年,陳學禮擴大規模,越干越有勁。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時期,他家的豬全部健康度過。去年,陳學禮養豬賺了近20萬元。在他家的豬舍裡,還有11頭母豬存欄,靠著自繁自養,2019年出欄生豬近200頭。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貢井區下大力氣強化教育引導,著力扶智扶志。通過幫扶干部入戶政策宣傳、交心談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強化典型引領,開展差異化幫扶,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樹立典型帶動,用群眾身邊事例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強化“自主脫貧光榮,等靠要可恥”的思想觀念,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當前,在疫情防控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中,貢井區成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工作小組,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等方面優先組織和使用貧困勞動力,鼓勵企業使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累計推送崗位信息共計7000余條,630余名貧困人員實現就近就業。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