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外交部舊址”:我是不是中國最“洋氣”的小樓?

2020年03月26日09:01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見証一些外交條約的廢除與簽訂,“民國外交部舊址”:

  ▲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廊

  ▲上世紀80年代初市中區圖書館修新的閱覽室,職工參與建設,背后隱約可見兩棟老建筑。(渝中區圖書館供圖)

  ▲曾經老建筑裡很多讀者 (渝中區圖書館供圖)

   對稱的兩棟樓

  在重慶第一座城市公園人民公園南側,位於下半城的望龍門,有兩棟帶著小花園的白色二層小樓。這兩棟小樓年齡有點“大”,地位也有點“高”,而且還是下半城不少重慶娃童年的樂園和美食記憶,這就是經歷近百年風雨的“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

  目前,“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已修繕完成。現在,記者帶你去打探這兩棟充滿傳奇色彩的小洋樓。

  中式庭院建筑近百歲高齡

  白色牆體、青磚瓦面加上西式回廊和三角門窗,“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為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在周圍的成片現代化高樓之間,特別顯眼。走進院落大門,是一個中式庭院,院子裡春天的老樹剛發出碧綠的嫩葉,掩映著庭院中的水池和亭台,漫步其間十分愜意。

  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主體已修繕完成,原辦公單位已搬回該樓辦公,目前正在進行周邊環境整治。此次修繕,主要是對瓦面和一些霉爛的木質構建進行更換修理。

  這棟中西式磚木結構的建筑年齡有點大,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距今近百年。百年間,經歷過很多主人,也曾有不同的用途。記者查閱《重慶市渝中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專輯》看到,其中的1號樓最早曾作為巴縣議會的辦公點,1927年作為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辦公地,而楊闇公就曾在2樓右邊的第一個房間辦公。

  1929年,黃埔軍校學生梁伯隆曾在2號樓創辦重慶高中,這也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共產黨地下組織在重慶直接創辦的三個學校(重慶公學、中法學校、重慶高中)之一。

  見証一些外交條約的廢除與簽訂

  1987年和1992年,兩棟建筑先后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定名“重慶高中舊址”)。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確定這裡是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還是在1997年。

  “在1997年的全面修繕中,我們在牆體夾層內發現了當時國民政府外交部的封條。”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這一線索,專家們經過多年的調查、佐証,最終確定這兒就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

  為此,2009年,兩棟建筑更名為“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1937年11月,國民政府發表移駐重慶宣言后,外交部隨之遷渝。1938年至1946年5月期間,因戰時各種原因,國民政府外交部曾先后在渝覓設辦公房址數處。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的人民公園下面還有幾棟樓,都是當時國民政府外交部的辦公樓,有些則作為招待所之用。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與外國發生的條約關系,包括參加國際公約、修訂中外條約共有20多個。”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兒童閱覽室當年最受歡迎

  1949年后,兩棟建筑曾長期作為市中區圖書館所在地,這兒也成了很多重慶娃的童年樂園。

  如今已退休多年的戴玲1979年進入市中區圖書館上班,做過資料室打字員、閱覽室工作人員。戴玲介紹,當時她並不知道這兩棟建筑是“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但是兩棟樓的窗戶和欄杆上的雕花以及裝飾,確實非常精美,顯然曾經也經歷不凡。在當時的下半城,擁有這樣不凡身世的老建筑也不在少數。

  據當年的老館長劉庭怡回憶,圖書館最初條件有限,最受歡迎的就是兒童閱覽室,曾設有20張兒童圓桌。那時候的孩子們最喜歡看連環畫,每天下午放學后,解放碑和望龍門一帶的小學生,就會在老師帶領下來圖書館看書,孩子們需依次領牌進入。

  當時,兒童讀物由圖書管理員配發,每5個孩子一組,每組每次能領走10本連環畫。這組看完,就換下組就座。沒有拿到書的孩子,隻能在門口安靜等待。

  茶館和美食的記憶

  1984年,在老的市中區圖書館前,建了一棟2220平方米的閱覽室,兩棟老建筑就成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以及資料庫房。也正是在當時,市中區圖書館還提出打造成園林式圖書館,所以兩棟老建筑前面修了花園,打造了小魚池和假山,還有涼亭。

  戴玲的女兒就是重慶晚報記者李琅。她介紹,她們一家住的地方曾是館長室和保管室,在她童年時期,左邊這棟老建筑空置,主要放圖書館的一些資料﹔右邊那棟作為楊闇公紀念室,陳列著楊闇公的相關事跡介紹和照片,而室外的平壩則是地道的老重慶茶館。

  “當時這一片很熱鬧,不少圖書館職工的子女都喜歡在裡面捉迷藏、玩耍。而老茶館則每天都有很多市民來喝茶、遛鳥和擺龍門陣。”李琅說,她印象最深的,還有兩棟老建筑之間的食堂,當時食堂不僅向圖書館職工和家屬提供三餐,同時也對外營業。每到飯點,圖書館職工、喝茶的市民,都喜歡來食堂吃飯。食堂內的木板上,擺開了熱氣騰騰的燒白、粉蒸肉、豆花等地道重慶美食,木板旁邊一口大缸則盛滿了新鮮的米湯,供人們免費食用。

  食堂的“糖爺爺”是李琅經常提起的老人,“糖爺爺”本姓唐,李琅說,小時候“糖爺爺”經常給她打稀飯,每次稀飯盛滿碗,她總會多叫幾聲“糖爺爺”,而“糖爺爺”也不忘為她的碗裡多加兩勺白糖。

  這兩勺白糖,也許就是最甜的童年記憶之一。(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