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騎摩托載同學車禍身亡背后 那些無處安放的青春

2020年03月25日07:49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留守少年騎摩托載同學車禍身亡背后 那些無處安放的青春

  曹志輝在重症監護室門口守著侄兒

  毛先生一直想不明白的,就是兒子小海的死亡了。看起來是一場意外:3月12日凌晨1時許,兒子小海騎摩托撞上一輛停在路邊的貨車,當場身亡,搭車的同學小敏身受重傷。

  前一天晚上,小海深夜離家,去“安置”另一個離家出走“不知去哪兒”的同學小元。面對毛先生的電話詢問,在另一個鄉鎮的小海,向他撒謊稱就在離家較近的位置,於是毛先生要求其半小時趕到家。小海就是在匆匆往家裡趕的路上不幸發生了車禍。記者調查發現,車禍背后,是一群“讀不進書”,“吃不了苦”的山村留守少年“無處安放的青春”的真實故事……

  毛先生說,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小海常常帶朋友到家裡來玩耍、吃飯,但自己在家,兒子從未把同學帶回來過……

  1

  車禍

  3月12日凌晨0點過,毛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問他兒子小海在家嗎?他覺得有些蹊蹺,但還是確定地告訴對方:兒子在家。那天晚上,他看見小海比平時更早回房睡覺,自己晚上11點過才睡,也沒有聽到兒子出門的聲音……

  小元是小海的同學。0點30分,小元的姐姐、姐夫、堂哥等5人敲開了毛先生的家門。毛先生這才發現,兒子小海已沒在屋裡,自己的摩托車也不見了。

  毛先生隨后給兒子打電話,小海說“在文峰場鎮上”,和同學在一起。他讓兒子半小時趕回家,並帶上同學小元。他家住在四川巴中通江縣文峰鄉金山村,文峰場鎮離家不過五六公裡,但兒子遲遲沒有回來,他又打了三次電話,小海再沒有接聽。小元的堂哥告訴記者,小元在通江某職業中學讀高一,因學習問題,11日晚上8點過與父親發生爭吵后,騎著摩托車離家出走。

  3月12日凌晨2點24分,毛先生接到金山村村支書的電話,得知兒子小海發生車禍。事故現場位於鐵佛鎮,離家10多公裡,與兒子說的文峰場鎮是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兒子當晚沒有帶回小元,而是載著另一個同學小敏往家趕。夜色之中,他的摩托車撞上一輛停在路邊的貨車,當場身亡,同學小敏身受重傷。

  記者從通江縣交警大隊獲悉,3月12日凌晨1時許,發生在通江縣鐵佛鎮的車禍,導致兩名未成年人一死一傷,目前事故還在進一步調查處理。

  2

  出走

  小海的深夜悄悄離家,是為了“安置”離家出走的同學小元。小柯准備去成都打工了,包括小海在內的6個“好朋友”計劃3月12日在“鐵佛耍一下”,他們中大部分是以前的初中同學,但好幾個都沒有讀完初中。3月11日下午,小敏提前到了鐵佛等著聚會。小柯告訴記者,小敏家住文峰鄉土門村,從老家走路到文峰場鎮后,是小海騎車把他送到鐵佛的。但當天下午小海在鐵佛待了一會兒就回家了,計劃第二天再來鐵佛。

  這場聚會原本沒有邀約小元。小柯說,他跟小元雖然也是初中同學,但關系並不密切。3月11日晚上,住在文峰鄉另一個村子的小元騎著摩托車離家出走,卻“不知道去哪裡……”他沒穿外套,有些冷,於是聯系小海,“想借一件衣服”。小海“很講義氣”,給他拿了一件外套,並推著自家的摩托車出來。小海聯系了小柯,要把小元“安置”過去。將近11點了,小柯下樓接上他們,他問小海,半夜出來咋跟父親交代。小海說第二天一早回去,跟父親說在外面跑步。

  幾個人剛上樓幾分鐘,小元就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半小時后,小元回到房間,四個人一起打游戲。但一局“吃雞”還沒打完,小海父親的電話就來了。“他跟他爸撒了謊,說在文峰,他爸限他半個小時回家。”小柯告訴記者,小海很著急,說必須回去,“他爸脾氣不好”。小元不願回去,小海讓小敏跟他一起回去,小敏有些猶豫,但還是答應了。

  3

  裂痕

  毛先生覺得自己越來越不了解兒子小海。小海讀六年級時,毛先生跟妻子開始去上海打工,小海平時跟爺爺奶奶生活。“裂痕”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初三沒有畢業,小海不願再讀書,先后跟父母到了上海、烏魯木齊。毛先生說,小海在烏魯木齊跟自己學內外牆裝修,但小海干了10天就離開了,稱這個工作“臟,沒有出路”,他后來去了一家酒店上班,又去了重慶一家電子廠工作……依然沒有找到出路。毛先生表示,以前確實把小海管得比較嚴,怕他惹事,卻又不清楚他在外面做些什麼,更不知道小海的朋友圈子。他在家的時候,小海從未把同學帶回來過。

  比起毛先生,51歲的曹志輝算是一直陪著侄子小敏成長,雖然兩人相依為命猶如“父子”,但他覺得自己跟侄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他說,小敏曾跟自己發生激烈爭吵,甚至動過手。在通江縣人民醫院,曹志輝每天坐在重症監護室外靠窗的長椅上,等待奇跡的發生。有時他會透過玻璃朝裡張望,小敏至今還沒醒來,醫生說已腦死亡。

  曹志輝早年結過婚,但妻子離家出走,未有兒女,小敏是二弟的兒子。土門村支部書記米大成告訴記者,10多年前,小敏的父親死於礦難,母親離家出走,小敏一直由曹志輝撫養。曹志輝說,小敏先由爺爺奶奶帶了1年多,大概4歲的時候,他決定“這孩子必須自己來帶”。小敏讀六年級開始,他開始在文峰鄉場鎮上租房子“陪讀”。但曹志輝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小敏變得敏感、自卑,性格急躁,跟自己的矛盾越來越多。

  4

  人生

  如果不是發生這次意外,小元或許還不會馬上回家。跟父親發生爭吵,是因為父親在學習上要求他太多,但他跟小柯等朋友說,如果有錢,他也要出去打工。父親長年在廣州打工,很少陪在身邊,是母親陪著他一起長大。在小元看來,父親並不了解他,活干累了回來,心情不好就發脾氣。

  關於與父親的相處方式,小柯也有深刻感受,他說父親動不動就訓斥自己,從來不會輕言細語與自己交流。他開始厭學,跟父母疏於管理有著必然關系,有一段時間,母親天天打麻將,他就隻有天天吃方便面。小柯說自己四年級就開始輟學,然后再次回到學校,經歷留級、停學,斷斷續續讀到初二,然后再也不願去學校。書讀不下去了,但工作也沒有堅持,兩年前開始打工的小柯,前年在上海學剪頭發,去年在河北工地上跟父母一起干活,今年春節后在成都找了一份進廠的工作。

  但現在,小柯終於發現還是讀書好,沒有那麼累,“再無聊也比上班強”。去年下半年,小敏說不想讀書了,小柯力勸小敏要堅持,“無論如何把高中混完”,以后有個畢業証“好找工作得多”。他聽說小敏跟另一個同學去打了耳洞,便趕緊提醒他們,千萬不要文身,以后出來會影響找工作。

  5

  創傷

  面對兩個好友突遭不幸,小柯連續三個晚上睡不著覺。他說那天晚上接到交警的電話后,眼淚一直在眼眶中打轉,沒有哭出來,心裡卻無比難過。交警是通過小敏手機的通話記錄找到小柯的,接到電話時他和小元已睡了。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兩人一下子驚醒。小元一口氣跑到鐵佛衛生院,見到已經送醫的小敏,又一口氣跑到事故現場,看到躺在路上的小海。

  那天晚上的事故現場,小元跟毛先生說,“以后我就是你的兒子”。毛先生沒有開腔,他悲痛不已,不知道如何開口。他不認識小元,包括小柯、小敏,他說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小海常常帶朋友到家裡來玩耍、吃飯,但自己在家,兒子從未把同學帶回來過。“誰也沒能預料到這個后果。”小元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后,他一直待在家裡,除了難過,還深感內疚。

  小柯把小敏的大伯曹志輝拉進一個隻有8個朋友的“小群”,有4個孩子在群裡對他說,他們以后都是他的兒子。曹志輝答應下來,幾個孩子按年齡排了老大、老二……他跟幾個孩子在群裡交流小敏的傷情,以及解決眼下的困難。小柯還和另一個同學發起了水滴籌,希望能夠幫助到小敏,幾個同學也紛紛三百、兩百地捐了款,並在群裡轉發捐款鏈接。但小柯說,這些幫助,都無法彌補心裡的創傷,這件事情一輩子都忘記不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張楊 攝影報道)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