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重點項目到崗人數超27萬人 人員到崗率98.1%

2020年03月23日07:36  來源:成都日報
 

  大運汽車總裝車間 記者 胡大田 攝

  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已實現滿產 記者 呂甲 攝

  成自高鐵天府機場段已全面復工 記者 張青青 攝

  面對疫情防控持續好轉和推進重大項目復工復產,成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按下“快進鍵”。19日,成都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羽,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泰宏,成都市大數據產業協會會長周濤做客《新天府會客廳》,聚焦重點項目復工滿產保障舉措、新基建帶來的機遇和穩投資增長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穩產滿產

  人員到崗接近滿產時的正常水平

  我市分類設立6個復工保障平台,截至3月19日,全市1000個重點項目的到崗人數已經達到了272307人,人員到崗率98.1%,基本接近重點項目滿產時的正常水平。

  2月4日,成都市首批重點項目復工首日,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實現3200多名員工上崗,51條生產線也全部復工生產。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這家位於雙流區的企業滿負荷運轉,可實現太陽能電池片年產能超10GW,員工約4000人。

  按照目前的生產進度來看,今年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預計電池片產能將突破12GW,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

  受疫情影響,產能為何實現“逆增長”?謝泰宏的一段話解了惑。“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我們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實現了復工復產,很快又實現了100%滿產,目前人員到崗率超過95%。”

  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的短時間穩產滿產只是我市重大項目保障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

  2月20日,成都市發展改革委出台《成都市建立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協調推進機制工作方案》,採用“復工保障平台+復工援助熱線+項目服務專員”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市、區兩級聯動推進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困難問題。據記者了解,我市分類設立防疫物資、人力資源、復工核查、運輸物流、工程物資、要素資源6個復工保障平台,由市發改委及相關成員單位根據工作職責,及時處理平台業務訴求,迅速協助業主解決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向重大項目業主主動公開“復工援助24小時值守熱線”,全時段收集業主開工復工困難和訴求,建立問題台賬后及時分解至各“復工保障平台”和重大項目責任單位的項目服務專員,持續跟蹤問題調度情況,建立問題調度日通報制度。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活動以來,3月5日,市發改委派駐重點項目服務專員已全部到點駐點,通過宣傳解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幫助企業掌握政策內容和辦理程序,及時發現並協助業主解決復工復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此外,市發改委會同各市級專班牽頭部門組建7個市級幫扶工作組,目前已赴22個區(市)縣329個重點項目開展現場幫扶。同時,根據幫扶行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增派市發改委38個處室、局、中心,每周深入一個重點項目或重點企業現場辦公。目前,全市共收集困難問題426個,區(市)縣協調解決問題268個,市級專班協調解決問題123個,市領導專班協調解決問題20個,其余15個問題各單位正在協調辦理中。截至3月19日,全市1000個重點項目的到崗人數已經達到了272307人,人員到崗率98.1%,基本接近重點項目滿產時的正常水平。

  謝泰宏告訴記者,“2月4日正式復工以后,成都市發改委的專班便入駐到企業,不僅要進行一些政策的解讀,還要幫助我們去解決防疫物資儲備、人員招聘等一系列問題。”

  危中尋機

  “新基建”成為重點項目“主力軍”

  成都發展迎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擴容升級、成都東部新區加快成勢等重大戰略機遇,在帶來大量基礎需求的同時,也對基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月10日簡陽市舉行的2020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總投資20億元的簡陽市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項目引人關注。該項目佔地76畝,將建設簡陽5A級IDC網絡數據中心及廠房、機櫃、服務器等配套設施。項目計劃2022年完成投資,是公司繼北京、上海、深圳后,在全國布局的第四處,也是西部地區的核心和總部。

  “成都是在搶抓‘危’中之機,布局‘新基建’下好‘先手棋’。”在楊羽看來,成都發展迎來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擴容升級、成都東部新區加快成勢等重大戰略機遇,在帶來大量基礎需求的同時,也對基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濤對成都布局“新基建”很是看好,他說,可以預想,布局“新基建”,未來成都將持續提升城市能級,鞏固新一線城市發展優勢,更好擔負起中國經濟第四極、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等重要使命擔當。

  其實就成都而言,早在今年1月,成都市發改委公布的2020年成都加快實施的1000個重點項目中,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項目成為今年全市重點項目的“主力軍”。

  成都對產業功能區再次進行優化調整,調整后成都產業功能區總數保持66個不變,產業生態圈數量由17個調整為14個。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等與“新基建”領域相關聯的產業定位更精准。

  楊羽認為,疫情既是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要加強挖掘新的投資增長點,超前謀劃、積極推動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建設,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

  “新基建”如何發力?成都出台的政策已經給出了具體指引——3月4日,成都出台《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給出33條具體措施,按下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快進鍵”。其中提出,要加快成達萬高鐵、大運會場館、TOD、天府錦城等項目建設﹔推進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超算中心、西部電鏡中心等建設﹔深化5G商業應用,培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數字文創等新興業態……

  “新基建”不僅成為“主力軍”,還要“打頭陣”,周濤認為,加快推進“新基建”項目勢必將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人才等要素的投入,促進人力、物資、信息的高效流動,實現各類生產要素的快速連接和交換,最終推動城市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升級。

  保障要素

  結合需求清單量身定制政策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出台幫扶政策,僅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在2、3月用水用氣兩項用能支出可節約3000余萬元。目前已經爭取到國開行四川省分行、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工商銀行成都分行、農業銀行成都分行提供不低於4180億元的資金支持。

  3月17日,我市為需在6月底前開工的一般企業投資項目(特殊項目除外)送出“大禮包”,建立限時辦結綠色審批通道,並公布了工作措施、責任單位和特殊項目清單。

  根據成都市發改委提供的測算數據顯示,疫情防控期間,從我市出台的《關於應對疫情降低企業用水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做好對參與疫情防控相關中小企業實施臨時電費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兩項來看,僅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在2、3月用水用氣兩項用能支出可節約3000余萬元。

  真金白銀的政策幫扶,不僅是讓企業感受到“實惠”,更是讓市場主體看到信心。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市發展改革委便快速響應並落實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政策舉措,指導、督促水、電、氣經營企業及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採取“點對點”宣傳方式提高政策知曉率,最大程度簡化申報流程,執行終端結算按90%收費,實現企業應享盡享,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受疫情影響,重大項目、中小微企業再經營方面如何實現資金保障?市發改委的五項“硬核”舉措讓市場有了信心。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爭取力度,加強中央、省預算內資金爭取,強化特別國債項目儲備,加強企業債券資金爭取,積極爭取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尤其是最后一條,目前已經爭取到國開行四川省分行、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工商銀行成都分行、農業銀行成都分行提供不低於4180億元的資金支持。

  除此之外,成都市發改委還依托成都市公共資源電子交易雲平台,大力推行招投標創新舉措,實現工程項目招投標高效有序進行。一系列創新舉措的上線,為我市防疫期間工程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支撐,無一招投標工作因為疫情而延期延誤,獲得多方好評。

  2月5日,市發改委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官網等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布了疫情防控期間審批業務“在線辦”“方便辦”“預約辦”的具體事項、辦理方式、聯系電話、服務窗口、注意事項等信息,同步安排專人及時為項目單位網上審批申請、辦理、流程指引提供專業指導,及時回應、解決項目單位提出的在線審批技術需求和疑難問題,實現除涉密項目外,其余項目審批或備案均可在線平台網上申報、受理、辦結,推動項目審批備案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推行“有溫度”的人性化服務措施,申請材料報送、辦理結果反饋全程寄遞免費,特殊情況上門取件,確需現場辦理電話預約等便民措施,極大地降低了群眾和企業的顧慮。

  除此之外,我市按照“政府定標准,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原則,在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企業就行政許可事項作出在規定期限內達到許可條件的承諾,行政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項目實施提速。改革實施后,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行政審批手續承諾辦理時間由200天縮短為60天,承諾時限提速率達到70%。

  記者 趙榮昌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