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協同復工,如何暢通合作渠道?

2020年03月20日07:3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產業鏈協同復工,如何暢通合作渠道?

生產線上飄起白色水霧,工人正用水冷卻模具……3月16日,廣安市前鋒區,主要生產攝像頭結構件的四川銘利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全開,復工率近100%。該公司總經理張鑫介紹,公司生產的攝像頭結構件正打包發往包括重慶在內的下游企業,大部分將組裝成防疫急需的熱成像人體測溫儀,應用於公共場所。

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就可能難以運轉,加強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成為當前全面深入推進復工復產的關鍵。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全省各地多措並舉,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現象

產業鏈供應鏈不暢

部分企業產能受影響

四川銘利達科技有限公司2月14日復工。為何復工這麼早?“外力起了一定作用。”張鑫說。早在2月11日,廣安市經信局就收到外地相關部門懇請銘利達盡快復工的函,隨即復工手續和防疫物資加快到位,銘利達迅速復工。目前,企業每天生產10萬片攝像頭結構件。

依托專業化分工合作,現代產業鏈彼此依存度也較高。記者調查發現,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多企業曾出現因產業鏈供應鏈不暢導致無法正常恢復產能的現象。

因兩個齒輪,四川阿斯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線差點停工。不久前,該公司採購了口罩生產設備,組裝時居然發現少了兩個齒輪零件。零件由江蘇企業生產,補發過來至少需 4天。

瀘州鑫福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次氯酸鈉供不應求,卻因工業鹽原料供應不暢一度瀕臨“斷糧”。“每天要消耗300多噸,一度庫存隻夠3天生產的。”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余翔說。

作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長虹控股公司僅直接供應商就達4000余家。綿陽黃科塑膠有限公司是長虹的供應商之一,總經理劉杰自復工以來一直保持與長虹的溝通。“20多名員工無法返崗,缺技術指導,這些都制約產能爬坡。”劉杰說。

破題

加強產銷對接

重構新的產業鏈

為幫阿斯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贏得主動,瀘州相關部門協調四川邦立重機公司派技術人員到生產車間,對缺零件的口罩生產設備進行測繪、計算……通宵制作出齒輪,確保口罩生產線正常投產。

鑫福化工原料供應不足,瀘州市應急管理局連發5封協調函,並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原料物資車輛優先通行。

不僅僅是瀘州。全省各地先后出台措施,實行“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在復工復產時打通產業鏈上遇到的堵點、斷點,確保順利達產。

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成都近期針對工業企業啟動8個援企平台。通過援企平台,相關部門在省內聯系相關企業作為“臨時替補”,同時與外地經信部門對接,幫助企業恢復供應。

記者調查發現,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破解產業鏈“阻滯”難題,很多地方借此機遇著手重構新的產業鏈,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近日發布的《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中,德陽共發布169條需求信息,其中120條來自企業,“包括解決方案征集、規劃設計編制、項目建設、技術聯合攻關、企業協作等。”德陽市科技局副局長易偉說,“發布機會清單,相當於釋放需求,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尋找合作伙伴,構建新經濟產業鏈。”

思考

企業主動自救

搶佔轉型“窗口期”

3月16日,長虹控股公司質量主管代世剛走進綿陽黃科塑膠有限公司車間。近來,他每周要到黃科塑膠車間一兩次,指導完善工藝。

主動出擊幫助產業鏈上的企業同步復工復產,是長虹加強復工復產的重要內容之一。對4000余家供應商精准支援,長虹經過近20年打造的一整套供應鏈信息化管理系統發揮了作用。目前,該公司直接供應商復工率超99%。長虹空調海外市場開拓順利,訂單逆勢上揚。“今年訂單增加20%以上。”劉杰說。

重塑產業鏈信息渠道。廣漢禽苗交易市場復市后,與京東商城共建網絡信息發布平台,實現線上產銷對接。該平台一個多月交易量超500萬羽,“80%—90%的市場養殖戶得以維持經營。”廣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鄭強說。

受疫情影響,自貢燈會暫停,自貢彩燈行業開始思考如何重構產業鏈。自貢燈彩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德春認為,推動產業分工,帶動部分中小型企業轉型為燈會活動中的板塊供應商和服務商,將策劃、設計、民俗等一並導入,為客戶提供整套運營服務生態鏈,從而抱團過冬。

專家說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

目前,我國大多數產業的分工協作已廣泛擴展到國內外,產業鏈中的各個企業也相應分布於不同的區域,跨市、跨省甚至跨國的情況普遍存在。受限於不同區域的復工節奏,任何鏈條中某個企業的復工,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如何促進產業鏈條中相關企業同步復工?主要是三種方式,一是靠企業自身的努力,積極與上下游企業溝通,利用庫存或盡量提前復工,或者尋找其他可以替代的供應商,滿足正常生產需要﹔二是通過當地政府協調供應商所在地政府,幫助其復工和解決運輸不暢等問題﹔三是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比如工信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的統籌協調,會更有力、更有效。

疫情也照出了當下產業布局的一些不合理性,會加速產業優化布局的速度。我們應該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讓產業鏈的上下游相對集中集聚,盡量提高本地化的配套率。更小的配套圈,成本較低,安全性較高,協調難度也小。另一方面,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應探索建立響應機制,確保企業有更強的“免疫”能力和應對沖擊的韌性。

記者手記

產業鏈要有韌勁

將不同公司連接成產業鏈的,是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比較優勢,也是專業化分工的力量。

不同的公司,情況千差萬別,抗風險能力、復工進度不盡相同。通過相關舉措,能在疫情中迅速復工的產業鏈,其韌性顯然更強。

什麼樣的產業鏈才有韌性?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產業鏈上流動的,不只是原材料、半成品、資金和技術,還包括信息和信任。信息和信任是隱形的紐帶,具備這種強效連接的產業鏈,往往更加有力,也更具韌性。以長虹集團為例,對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金融支持,其背后是基於訂單的信息,以及長期合作帶來的信任和熟悉度,由此推動了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共生共榮關系。

同時,政府相關部門的及時援手,准確擊中信息對接這個關鍵環節。成都市為電子信息產業建立需求平台,促成產業鏈合作﹔德陽市發布企業需求清單,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智能制造、大數據等新經濟領域的需求解決方,這是建立新產業鏈的一種主動出擊。

□記者 祖明遠 蔣君芳 余如波 魏馮 何浩源 秦勇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