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

本報記者 張稚丹

2020年03月19日09: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

3月2日,江蘇蘇州慢書房恢復營業。創始人許濤告訴本報記者,那一周,店裡隻來了1位客人。

慢書房的盈利一向源自3個部分:茶飲、圖書銷售、沙龍活動帶來的茶飲、圖書消費。因為閉店,沙龍完全停掉,所以2月完全虧損。最近微店銷售不錯,書友們出於支持,下了100多個購書單,但不能舉辦沙龍,店內也不能茶飲,3月估計是微虧。

許濤算了一下,如果4個月不能像過去那樣正常營業,開店8年來積攢的微利會全都賠進去。

遠離航線的孤島

繼巴黎圖書沙龍之后 ,原定3月舉辦的倫敦國際書展也官宣延期。文化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小微文化企業壓力更大。

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隻能維持1到3個月。

之前生機勃勃的實體書店業遭受重創,較有實力的實體書店停下了市場拓展腳步,而更多的小書店面臨生存危局。

1月31日,江西南昌的青苑書店首先發出求助聲音。這家已創辦28年的書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到雲開日出,“我們別無他計,隻能推出充值購書卡活動,懇請讀者朋友伸出援手,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2月24日,頗有名氣的單向空間也發起了眾籌計劃。除去年底停業的北京愛琴海店外,單向空間的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隻剩北京朝陽大悅城店營業,平均每天賣15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為保証租金、物業不至違約斷檔,留住與書店同甘共苦的年輕人,“隻能發起這最后的自救,借助所有人的力量撐住書店,熬過這一段最難的時間”。有讀者捐助8000元,有手頭拮據的學生把微信裡僅剩的50元捐給他們,還有讀者留言:“單向,挺住,春天一定會到來。”

3月9日,在“單向空間”淘寶直播店鋪,被連線的重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坦言,這是書店成立22年來承受的最大沖擊,自1月25日閉店到現在,精典書店幾乎顆粒無收。杭州曉風書屋老板朱鈺芳也說,這是書店創業迄今24年歷史中最艱難的時刻。

政策及時雨

政府聽到了這些聲音,及時給予回應。

早在2月1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網即發布《全力支持服務上海市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助推上海市內文化企業聚心集力,共克時艱。提出對實體書店將給予資金扶持,並通過“文金惠”“文創保”等形式提供金融貸款服務。

2月26日,北京市緊急出台相關政策,將原計劃4到6月啟動的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提前到2月26日開始項目資金申報,首批扶持資金3月底前到位。對獲評企業預撥3月至6月的房租補貼。擴大特色書店(最美書店)評選范圍,推動書店向特色化、精品化、專業化方向轉變。協調出版單位在圖書供貨、回款賬期、營銷活動等方面為實體書店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倡議回款賬期延長3-6個月。協調電商平台對書店免收或降低入駐費用,並給予特殊費率優惠和流量補貼。

同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有關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服務自治區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疫情期間,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文化企業免收兩個月租金﹔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文化企業租戶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租金﹔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中小文化企業,實行用電、用氣、用水等“欠費不停供”措施。

天津、湖南、浙江也紛紛出台措施。

3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於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復經營的通知》,在房租、出版單位提供便利和支持、資金保障以及制止電商價格戰等諸多方面做出要求,提請各地迅速行動起來。

蘇州慢書房許濤說,政府工作人員已打電話詢問情況以及需要的幫助,相信不久就會給出具體的扶助辦法。

北京碼字人書店創始人李蘇皖則對北京市的執行速度感到意外,“沒想到這麼快”。3月12日,政府工作人員打電話詢問她是否申報,並告知第一批申報將於3月13日結束。“北京的書店還是很幸福的。我前兩周之所以能比較踏實地籌劃線上活動,就是相信政府都會替我們想到,安排好,我們隻要關注運營本身就可以。”李蘇皖頗為感慨。

邊實踐邊反思

在網絡化不斷擴展的今天,實體書店的生存和發展一直是業界關心的話題。除了政府的扶持,實體書店自身又該如何選擇方向,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在疫情中率先發起實體書店問卷調查的業內人士曾鋒認為,實體書店多元化,不能簡單理解為經營業態的多元化,而應定義為收入來源的多元化,以此為出發點去考慮實體書店的經營,提高其抗風險能力。

這也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在《通知》中所提到的,應指導實體書店積極採取網絡發行、社群營銷、會員活動、定制服務等方式,增強讀者黏度,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和體驗消費互動轉化,加快實現主營業務渠道多元化和經營立體化﹔引導中小書店朝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對實體書店來說,新冠疫情“危”中有“機”。很多書店被迫轉向線上,自救的同時也在探索出路。

慢書房的許濤人生第一次上了抖音做“鹿茸讀書”,1分鐘推薦一本書﹔他的愛人羊毛上線了慢書房首個原創音頻“撫慰人心的圖畫書”,講述自己對繪本的感悟,在戴著口罩看不見彼此笑容的日子裡,重溫生活中的溫暖與愛﹔慢書房開設網絡教室“線上慢沙龍”,把沙龍搬到線上。目前,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唐小兵,蘇州青年作家王道,歷史研究者袁燦興、趙愷等都參與其中。其中,“撫慰人心的圖畫書”視頻系列,50期定價99元,目前訂閱160人﹔“線上慢沙龍”單次付費為9.9元。“一半付給平台,剩下的做公益的閱讀基金。”慢書房使用的線上平台是課堂式的,可以做到視頻音頻同步、讀者作者雙向交流。

許濤說:“我還是希望讓書友對書店的付出獲得等值內容的回報,把生意做得明明白白、清清爽爽。”

碼字人書店則聯合書萌、做書、小眾書坊、林贊說、生活便簽等書店、圖書策劃、影像文化品牌和推廣機構,借助文化出版機構的支持,共同推出“星夜聯航”,在全國書店、文藝社群線上同步直播。李蘇皖告訴本報記者,3月的主題是“女性·生長”。3月7日晚第一期,女作家文珍做線上分享會“我的閱讀和越界寫作”,當天有41個書店及社群、近萬人參與﹔第二期3月14日晚,詩人裡所線上分享“寫作時是否要在意女性身份”,參與的書店和社群增加到69個。

隨著實體書店向不同方向的實踐探索,實體書店生存發展之路已開始破題。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