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新品、搶趕訂單、擴能擴建 瀘州工業企業生產快馬加鞭

2020年03月17日10:03  來源:瀘州新聞網
 
原標題:開發新品、搶趕訂單、擴能擴建 瀘州工業企業生產快馬加鞭

自瀘州市全面復工復產以來,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科技產業在現有人員條件下,迅速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搶生產、趕訂單,火力全開﹔一批重點工業項目也在高效推進,技術改造、生產擴能,為企業謀求進一步發展。

開發新品

瀘州企業放眼未來5G市場

3月13日,在位於瀘州雲溪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刻蝕車間裡,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對石英晶體諧振器表面的銀層進行打磨,幾名員工仔細地盯著高速運行的機械。兩班倒,每班12個小時,為了提高產量,他們很忙。

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加緊生產電子元器件

“每天要檢查80至90盤,一盤是3000顆晶片。”在測試車間,檢驗人員張海燕正在對晶片進行檢驗填充。幾平方毫米大小的晶片,要放在高倍放大鏡下才能正常操作,張海燕一個班就是11小時。

2月19日,在園區以及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明德亨正式復工。面對暫時的人員短缺,公司返崗人員積極投入生產,產能已恢復90%以上。讓總經理李強感到欣喜的是,目前公司訂單並未受到疫情影響,一直處於飽和狀態。“這個月我們的產量是4500萬隻,下個月力爭生產5000萬隻,現在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這是趕上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升級換代的好時機。”李強說。

不僅如此,作為科技型企業,明德亨還把眼光放在了更為長遠的5G產品。公司自主研發的二期產品已經設計完畢並進入試驗階段,今年5月就能進行單台生產,預計年底實現量產。由於目前該產品在國內隻有少數幾家上市公司才能生產,而且產量較小,李強很有信心公司產品能分享5G市場的“大蛋糕”。

四川華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瀘州市一家大型現代化高科技企業,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手機液晶顯示模組、平板電腦液晶顯示模組、智能觸摸顯示模組等電子產品為主體核心業務。作為瀘州市第一批復工復產企業,目前該公司人員返崗率達到90%,產線稼動率達到70%。由於公司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客戶的訂單需求較急,該公司積極通過政府渠道進行人員招聘,同時,還將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

搶趕訂單

“瀘州造”獲得市場認可

焊接咪頭、藍牙線、攝像頭、喇叭……3月13日,在瀘州京川集團有限公司組裝車間流水生產線上,12名員工仔細地進行著每一道工序,拉長程力維認真地檢查著每一個生產環節。程力維說,在公司像這樣的流水線還有好幾條,組裝、檢驗、包裝……復工以后,大家簡直忙不過來。

位於魚塘智能終端產業園的瀘州京川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移動電話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自2月20日復工以來,返崗人數接近400人,復工復產率為90%。目前,公司的訂單並未受到影響。公司總經理黃啟州告訴記者,這不僅得益於公司前期在客戶中建立起的良好基礎,更得益於當地政府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提供的幫助和支持,“看到政府對本地企業的幫助力度,也增加了客戶與公司合作的信心。”

同樣的一番場景也出現在瀘州馳騰科技有限的生產線上。公司廠長苗曉衛告訴記者,“SMT”車間主要負責手機主板的生產,目前,車間內7條生產線中的5條已實現滿負荷生產,員工兩班倒,生產線24小時運轉,一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2.3萬片主板。

然而,就是這樣的產量仍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每個月的產量是250萬至300萬台,現在的訂單已經超過700萬台,滿負荷生產都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馳騰科技人力資源總監李全磊介紹,自2月24日復工以來,目前返崗員工人數為1600人,佔員工總數的70%,公司全部生產線投入生產需要2500人左右。

為了實現今年產值達到20億元的目標,李全磊也給團隊定下任務,一個月內達到2000人穩崗,4月下旬達到3000人穩崗。目前,公司新員工的招聘正在逐步落實,生產也逐漸恢復正軌。

擴能擴建

打造屬於瀘州的“超級工廠”

3月13日,記者在四川天植中藥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項目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緊張地作業。據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胡媛媛介紹,該項目佔地60畝,以常規中藥飲片、直接口服飲片、毒性中藥飲片和食品生產線為主。項目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將新建現代化中藥飲片生產車間、玻璃晒房、科技研發中心、倉儲物流中心、中藥博覽館、會議中心等主體工程,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該項目預計4月底完成主體工程,8月中旬完成內部裝修,10月初投產。

胡媛媛告訴記者,該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3億元,解決就業人數300人左右。公司將以打造川南第一、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為目標,助推瀘州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整個園區建成后能解決2000至3000人的就業問題,年產智能終端設備200萬台,同時也將成為川南地區最大的一個智能手機制造‘超級工廠’。”在瀘州國家高新區的麥穗科技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瀘州麥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童培看著身后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大樓顯得信心十足。

童培告訴記者,該項目佔地80畝,將新建廠房、研發中心、宿舍,以及富士NXTⅢ貼片生產線15至20條,成品組裝生產線40條。目前,主體工程建設基本結束,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同時,為了將該項目打造成為集智能終端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該公司還計劃引進一批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

截至目前,瀘州市68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產673戶,復工率97.7%。除16戶企業因政策和季節因素不能復產外,復產率100%。2個市本級項目已全部復工﹔已復工項目達產率96%。127個區縣園區項目,已復工125個,除2個項目因客觀因素不能復工外,復工率100%﹔已復工項目達產率為95.9%。50戶金樣本企業已全部復產。

瀘州日報記者 李獨懿/文 牟科/圖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