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此一別,願后會無期!

羅昱

2020年03月12日08:4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3月10日下午,隨著最后一批49名患者走出武昌方艙醫院,這家運行了35天的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至此,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一位四川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在朋友圈寫道:“今日正式休艙。祝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我希望我們方艙醫院的建設經驗,此生永不再用。”有網友說:“從未如此想讓一家醫院關門大吉,但方艙醫院,希望這一別是永別!”

“方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聖經》裡的諾亞方舟。建諾亞方舟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巨大洪水災難。因此,“諾亞方舟”也經常被用作表達生的希望。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武漢,“方艙”也如諾亞方舟一般被賦予了同樣的使命。這現實中的諾亞方舟,乘載著患者的依靠和期待。

時間倒回今年2月初。當時的武漢,新冠肺炎患者人數猛增,病床全線告急,不少確診輕症患者無法入院治療。他們不僅要在焦慮中等待床位,還面臨病情加重、傳染他人的風險。方艙醫院的方案,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了。

據統計,武漢的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萬余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艙”。回首方艙醫院運營的30多天,武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在這兒進行治療,而方艙醫院也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難怪有海外網友說,中國的方艙醫院真是舉世無雙的偉大工程。

方艙醫院,凸顯了著中國的制度優勢。為什麼中國可以,為什麼武漢可以?因為中國人民能在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迅速凝結戰斗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醫院不夠?雷神山、火神山及多個方艙醫院馬上建﹔醫務人員不夠?各地的醫生、護士為大愛舍小家、斗志昂揚地奔赴一線﹔擔心基本生活?社區在嚴加防控的同時將“柴米油鹽”安排妥當,不少湖北外的人們也當起了物資運輸員。此外,社區工作者、志願者、清潔工……不盡其數的中國人立刻從新春佳節的祥和氛圍中調整狀態、轉變角色,開啟戰“疫”模式。

方艙醫院,體現著中國戰勝疫情的決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方艙醫院從建設到運營,解讀了何為“人民至上”“全國上下一盤棋”,詮釋了什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一線工作人員放棄與家人的團聚,輕傷不下火線,為的就是今早戰勝疫情,讓更多人能夠從病房回到家庭。因此,方艙醫院在為武漢疫情形勢逐步向好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在國際上也收獲了點贊和肯定。據報道,在疫情蔓延迅速的伊朗,已經開始效仿中國建設臨時方艙醫院﹔曾在中國生活8年的著名意大利足球教練裡皮也感嘆,中國人下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執行力太驚人。

方艙醫院,是中國智慧、中國速度的象征。在武漢疫情告急、醫療資源不足以對抗病魔的情況下,要及時收治數據與日俱增的病患,唯有“開辟第二戰場”。有了方法,剩下的就是和病魔搶時間。黃陂方艙醫院B艙,是浙江援鄂醫療隊在36小時內建成的。有這樣的“中國速度”作保障,武漢才能在短時間內誕生16家方艙醫院,才能一個多月就讓“人等床”的困局徹底扭轉。

方艙醫院,是中國人民展現樂觀精神的平台。過去一個多月,我們可以從社交媒體和各類視頻軟件中了解到方艙醫院內的狀況。為了讓病患們對生活保持樂觀,對康復保持信心,醫務人員們除了日常的治療護理工作外,還想方設法讓醫院氛圍變得歡愉溫馨。方艙醫院內,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有維吾爾族舞蹈的倩影,有手語交錯的溫暖,有“我想吃火鍋兒”的幽默。方艙醫院,沒有死氣沉沉和唉聲嘆氣,反倒一度成為大家手機裡的“網紅”。

方艙醫院休艙,有不舍,有希望。不舍的是醫患在戰“疫”期間建立起的魚水情,是工作人員在抗擊病魔期間建立起的戰友情。這一刻,多少人成了生死之交,多少人又仿佛有了新的家人。希望的是從此國泰民安,是方艙醫院的經驗從此不再運用,是早日贏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方艙,此一別,願后會無期!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