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增強信心底氣 開啟城市復蘇“快進鍵”

2020年03月06日18:4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開啟城市復蘇“快進鍵”,時機已經成熟。

3月2日,成都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堅定信心、擔當擔責、統籌兼顧、精准發力,有力有序推進疫情科學防控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短短兩天后,“成都33條”發布,全稱為《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從推動生產、消費等多個層面為奪取“雙勝利”助力。

審時度勢決策,快馬加鞭推進,凸顯出當前發展的緊迫性,也高揚起城市發展的信心。

毋庸諱言,“雙勝利”是一個有難度的目標,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

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是城市抗風險和謀發展的最大底氣。

艱難時刻,不畏浮雲遮望眼,方能穿越關山看清本質。習近平總書記在“2.23”講話中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成都去年經濟總量站上了1.7萬億台階,體量已等同於芬蘭,抗風險能力超越以往。而中國經濟這片“大海”更是堅強的依靠。作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中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疫情雖然會帶來階段性影響,帶來短期波動,但不能遮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這是認知的起點,也是經濟發展的最大信心和底氣所在。

疫情防控態勢向好,為城市鼓起滿血復活的信心。

當前,包括成都在內的國內大多數城市疫情防控態勢向好,城市的“滿血指數”也在逐步提升。由企業穩產滿產、員工復崗返崗、人力資源流動等構成的“滿血指數”,成都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據統計,成都2月遷入人口數量排名全國第5、三大行業藍領復工進度位列新一線城市首位,職場吸引力位居全國第2。具體到重點領域,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規上100強重點服務業企業復工率98%,重點農業企業復工率93.4%,“保大促小”策略抓住了復工復產的關鍵核心。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2月17全面復工后僅用3天,單位小時產能就實現100%恢復,暫時還沒有發生一例員工確診病例。在成都,一個又一個這樣的企業“兩手抓,兩手硬”,帶給了全社會更多信心。

資金流、貨物流、信息流,為城市有機循環注入了信心。

城市的經濟社會運行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需要實現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的充分交流。至2月底,成都連通世界的國際和地區航線已復飛26條。相關方面還表示,確保疫情結束后3個月內,實現75條國際及地區定期直飛航線全面恢復穩定運行﹔全年力爭新增10條國際定期直飛航線。

成都中歐班列在全國率先恢復常態化運行,截至2月底班列開行量超240列,同比增長80%﹔開行量和境外訂單逆勢增長,同樣傳遞出增長的信心。多家大型銀行分別備下千億級資金,重點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東部新區、大運會場館及配套、產業功能區、能源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同時,經濟新熱點正在戰“疫”中加速萌發,轉型發展的機會正在醞釀。疫情助推之下,成都的人工智能+、大數據+、5G+、供應鏈+、電子信息等新經濟風口,必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政策工具籃裡密集“配菜”,為經濟發展不斷儲備信心。

逆周期調節,更要發揮好政策杠杆的作用。從疫情之初的“成都20條”到本周出台的“成都33條”,再到“文化旅游業20條”等系列精細化政策,成都政策調節的工具籃裡,“菜品”越來越豐富。減免企業稅費,增加財政支出,注入流動性,對中小微企業金融紓困專項行動等政策,不少已經開始收到成效。接下來,成都還將推出新版“人力資源新政”,持續發布“城市機會清單”,在落實國際化營商環境2.0版本基礎上盡快推出3.0版本,向國內外投資者傳導市場信心,展示宜居生活城市的獨特優勢。同時,利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等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優勢,利用好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提振起全社會對成都發展的信心。

方略一旦落定,全看精准落實。否則,再好的藍圖隻能是白紙一張。3月4日,東部新區九大片區綜合開發專題會舉行,規劃專家與城市決策者為東部新區把脈開方。東部新區的空港新城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沱江活力灣區等九大片區,今年計劃總投資289億元實施綜合開發。春節后,天府國際機楊、連接新機場的地鐵18號線、機場高速、下穿新機場的成自高鐵等一批重大工程和節點工程,正加快建設確保進度。與此同時,還有更多項目在簽約、落戶、開工,更多的項目在談判、儲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中覓機,更見真實本領。把握政策調控機遇,用好用足比較優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相信我們的城市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實現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的“雙勝利”。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