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西寧至成都鐵路四川段啟動建設。項目全線建成通車后,從成都出發僅需 4.5小時左右就可到西寧,較目前省時一半。 記者郝飛攝
3月5日,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四川段啟動建設。據悉,該鐵路將穿過紅軍長征時“爬雪山、過草地”主要地區,經若爾蓋、郎木寺出川,是我省境內一條鋪筑在高原上的鐵路。
讓動車開進四川省藏羌地區,鐵路建設者做了哪些准備?
艱險 好比“在豆腐上修鐵路”
“全線海拔最高的地方在四川境內。”中鐵一院西寧至成都鐵路項目設計總體負責人段榮成從2015年就開始這條鐵路的預可行性研究。
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走行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全線海拔在2000米以上,而四川省境內海拔均高於3000米。其中若爾蓋到鬆潘之間的越嶺地帶軌面標高3760米,是全線海拔最高點。
這條鐵路沿線多滑坡錯落、高地應力、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質現象。為摸清沿線地理地質情況,設計技術人員要深入現場進行測量、鑽探。“四川山高,無人區多。”段榮成回憶,汽車開到道路盡頭,大家就“甩火腿”深入林區或爬到山腰﹔鑽機太重,就拆散用馬馱進大山。幾年下來,全線鑽探量達56.5萬米,總長度約等於10條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
大量的鑽探,讓設計人員充分掌握了沿線地質情況。段榮成說,這條鐵路最突出的是板岩多,500多公裡路段就有300公裡左右是板岩。這種岩體像紙一樣一層層重疊,一捏就碎,加上高地應力,極易引發軟岩大變形,好比“在豆腐上修鐵路”。設計將根據各路段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解決。根據規劃,一條長隧道將從青海境內的拉脊山穿過。但通過地質勘探,他們在拉脊山發現了高壓氣體。摸清了高壓氣體的范圍、深度后,他們決定將隧道以繞避的方式通過山脈。
環保 變直線穿越為“S”線
從黃勝關往西寧方向行進,第一座車站就設在紅原。“紅原”,意為紅軍走過的草地。
紅原到郎木寺,沿線濕地多,地基鬆軟。“如果直接在軟基上建路面,難免會有沉降。”成蘭鐵路公司西寧到成都鐵路項目副指揮長印建文說,經過反復論証,決定增加橋梁比例,在軟基路段盡可能“以橋代路”。架設橋梁還有個好處,沒有阻斷路面,當地群眾養殖的牲畜,可從橋下正常通過。據悉,四川省境內有20余公裡的路段“以橋代路”,因此增加了幾億元的投資。
新建西寧至成都鐵路沿線經過多個風景名勝區。因此它是一條“旅游路”。
為了在長遠發展和生態保護間尋求最大平衡值,前期准備和初步設計階段,環保被放在首位。
以四川段為例,這條鐵路沿線經過了日干喬、喀哈爾喬等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路線走向方案也做了5個。從目前定下的方案看,若爾蓋到郎木寺的路段,鐵路線沒有直線穿越,而是走出了一個橫躺的“S”,沿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外側穿行,盡可能地繞避生態敏感區。
為把施工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初步設計有幾道“高壓線”,比如建設盡可能不在水中設墩,經過自然保護區的路段不設取土場、棄土場。
川西高原上,植被稀少且罕有。印建文介紹,鐵路若經過草甸,將在建設前把草甸截下來,挪到其他地方養護,待建設完成后再移植回去,盡量做到原樣恢復。(記者王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