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畫像人”:工作就跟破案一樣

2020年02月28日07:56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疫情“畫像人”:工作就跟破案一樣

  岳勇(左)和同事進行“流調”分析

  “××區新增一例新冠密切接觸者,從××市轉入。”——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中心,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採集分析系統發出新的提示。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啟動首批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成都市疾控中心承擔的“成都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響應模式的構建及應用”即其中之一。

  構建成都市新冠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觸者實時採集分析系統,掌握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特征,探索成都市新冠肺炎的時空分布規律……這些,都是這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排頭兵”,像庹曉莉、岳勇、杜長慧一樣的疾控人,正在和時間賽跑,在一線戰“疫”的同時,群策群力推動應急科技攻關。

  他們“連軸轉”了40天,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熬過數不清的夜……而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希望用科技賦能戰“疫”。

  僅用3天時間 實時採集分析系統上線

  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中心,每天要處理大量信息和指令,串聯起疫情防控公共衛生響應全鏈條,是疾控指揮調度及信息匯總分析的樞紐,成都市每日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的數據即來源於此。

  每天工作超過13個小時,有時候甚至會通宵加班,電話24小時待命,這早已成為市疾控中心應急辦主任庹曉莉工作的常態。對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環節。在市科技局應急攻關項目的支持下,庹曉莉和團隊當機立斷,決定在已有的疾病監測系統上,新建一個針對新冠密切接觸者的實時採集分析系統。

  “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必須分秒必爭。”庹曉莉說,我和我的團隊每天都見縫插針與研發團隊商量、討論,修改……目的就是讓這個系統能夠盡快上線。僅僅用了3天時間,成都市新冠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觸者實時採集分析系統1.0版上線,它將所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觸者納入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分級分類管理,快速追蹤。

  庹曉莉說,下一步,還計劃聚焦數據的可視化呈現,把枯燥的數字所代表的意義表達出來。而在以后,其他的傳染病防控,這套系統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人物關系圖” 最終形成“流調”報告

  在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副組長、傳防科副科長岳勇辦公室裡,最顯眼的是一面比人高的支架式寫字板,上面密密麻麻畫著確診病例的“人物關系圖”,而這是一張經過數個小時的問詢,而畫出的關系圖:以核心病例的發病時間為放射線,往前推算14天內,從病例日常生活軌跡中尋找蛛絲馬跡,分析可能的感染來源,便於及時控制傳染源﹔往后至調查當日,詳細調查病例的所有活動軌跡,遇到的人,具體到時間點均要調查,便於判斷可能的密切接觸者。所有大型聚會接觸到的人,以及他們的密切接觸者,都在這張“人物關系圖”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流行病學調查與刑警辦案一樣,越快地排查鎖定‘嫌疑人’就越有利於案件偵破或減少案件再發。”岳勇說,我們會把疑似或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傳染案例畫成關系圖,分析全市所有確診病例傳染路徑、地區分布、人群特點﹔然后通過大數據,最終形成“流調”報告,提出合理的預防對策和健康服務措施。

  “目前我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還需要不斷加深認識。這需要我們在開展‘流調’中,對每一個疑似或者確診病例展開調查,以盡可能細致地摸清他們的行動軌跡,找到密切接觸者,並從流行病學上分析病毒特征,最終形成資料報告。”在岳勇看來,“隻有這些工作做得越深入,信息越細致,盡快掌握一手資料,才能為疫情防控提供支撐,並形成有效的防控經驗。”

  用GIS系統 探索病毒時空分布規律

  在已掌握的數據基礎上,如何形成對病毒規律進一步的系統認識?杜長慧團隊和微生物檢驗科正在通力協作,計劃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統,結合病原基因測序與進化分析,對病毒傳播進行分子溯源,探索病例的傳播模式及病毒進化的時空分布規律。

  作為牽頭人之一,杜長慧和團隊成員已完成了大量的方法和技術測試的准備,數據整理和分析也在有序開展。據杜長慧介紹,此前團隊也計劃在成都地區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引入GIS系統,以研究病毒進化時空分布規律,已積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礎,此次也希望通過這項技術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幫助和支持。

  與此同時,經過前期收集病例和密接的流行病學信息、採集病例的標本,微生物檢驗科將建立基因測序方法,挑選合格標本進行測序與進化分析,整理並數字化流調信息。最終,在GIS系統和分子溯源技術的助推下,將有望展示新冠病毒的傳播模式及病毒進化的時空分布規律。(記者 宋妍妍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