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老人容易出現七種心理症狀

2020年02月26日09:05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疫情期間 老人容易出現七種心理症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老年病人或多或少感到恐慌、焦慮,有些老人會出現反應過度、恐慌和焦慮持續存在的情況。那麼,新冠肺炎疫情下老年病人常見心理反應有哪些?又該怎麼應對呢?今天,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市慢性病醫院)心理咨詢師朱玲美專門為老年朋友解讀這些問題。

  主要呈現七類心理問題

  朱玲美說,在此次疫情中呈現出來的心理症狀,歸類后主要是以下七種問題:

  ■緊張焦慮情緒:1、心神不安、坐臥不寧,容易發脾氣,不能控制地關注各種相關信息。2、總擔心“肺炎”會降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尤其是住院老人的家屬長時間不能前來探望,都會加重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

  ■疑病狀態,擔心自己被傳染:1、感到被“新型冠狀病毒”的各種信息包圍,聽到各類疫情信息就莫名緊張,有些患有軀體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導致病情加重。2、懷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要求醫生盡快給予確診和治療。

  ■抑郁情緒:感到悲觀,精神振作不起來,心情不愉快,覺得沒意思,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現體重下降。

  ■睡眠障礙:老年人在疫情期間外出時間銳減,致使睡眠節律紊亂,表現為難以入睡和睡眠時間縮短,質量差。如果短期內不能進行正確應對,發展出一些不良的觀念和行為習慣,則容易轉化為慢性失眠,甚至發展為抑郁症、焦慮症等。

  ■強迫症狀:有的老年病人不斷地想新冠肺炎的嚴重后果,並為此感到痛苦。

  ■軀體症狀:當人處於較大壓力時,不良情緒會轉化為軀體症狀,包括軀體疼痛、頭暈、乏力、口干、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表現。

  ■壓力相關的身體疾病:1、持續的情緒壓力會導致多個系統出現問題。如呼吸系統表現為哮喘發作,氣道內異物感、胸悶、干咳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發病或病情加重。2、內分泌和代謝系統表現為代謝紊亂、血糖不穩、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心血管系統表現為長時間壓力后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3、消化系統表現為各種胃腸道症狀如打嗝、腹瀉、便秘、消化道潰瘍等。

  調節不良情緒 老人可以這樣做

  作為長期為老人提供服務的心理咨詢師,朱玲美說,建立積極心態是首要的,所以一定要讓老人們了解重大疫情出現時正常的心理反應和軀體反應,情緒與軀體症狀的關系,這樣才能夠積極調整心態,減輕軀體化症狀,有助於自身免疫力提升。除此之外,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離不開身體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體育鍛煉、正常的睡眠規律,均有利於身心健康。把不能外出的這段時間當做一次短暫的內在修煉,開展室內活動,如讀書看報、做健身操、進行放鬆訓練等。

  調整情緒,保持溝通:通過電話或視頻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絡,與醫護人員及護工們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

  不看過多消息,不聽信謠言:關於疫情的信息每天都是鋪天蓋地,但每個人識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有限,老年病人更是如此。信息過載會導致不確定感增加,因此,要學會限制信息獲取,隻關注權威科學信息,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

  主動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如果情緒、睡眠、軀體症狀不能很好緩解,要及時尋求心理科專業人員的幫助。通過心理醫生的疏導獲得專業支持,積極調整心態。唐穎 記者 鄧曉洪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