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影牛肉制作技藝源自顧客吃法“創意”

2020年02月25日09:29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燈影牛肉制作技藝源自顧客吃法“創意”

  說到達州的特產,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達縣(今通川區)燈影牛肉。巴山蜀水長,燈影牛肉香。燈影牛肉因色紅片薄、燈照透影、入口化渣、醇香馥郁的特點成為四川傳統的名特食品。

  據《達縣商業志》記載和燈影牛肉第四代傳承人何躍全介紹,達縣燈影牛肉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是在原來五香牛肉片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加工改進,逐漸演變而成的。

  清朝末年,腌鹵廚師劉仲貴來達縣城開店謀生。最初,他制作的五香牛肉片片厚肉硬,銷路不暢。他和徒弟李平光(達城人)經常圍坐在油燈旁,琢磨改進制作方法。后來,他們發現常來店裡的幾個顧客將五香牛肉片鋪在筲箕上,再拿到杠炭火上烤干后慢嚼細品,由此得到啟發。劉仲貴選用宣漢黃牛的和尚頭、紅板、白板、腰柳等特定部位的精瘦肉,切成大張薄片,拌以八角、山奈、丁香、肉桂等10多種香料腌制,然后平鋪在筲箕背上,採用杠炭紅火烤熟,再以小磨麻油浸泡,做成片薄、色鮮、味美、酥脆的牛肉片。為了招攬顧客,他將牛肉片用小繩穿起來挂在店前,任其隨風飄擺。過往行人見到無不好奇,上前取其小片品嘗,嘗后拍手叫絕。從此,慕名前來品嘗和購買這種牛肉片的食客絡繹不絕。這種牛肉片因薄如蟬翼、燈照透影,酷似皮影戲中的皮影(四川人又稱皮影為燈影),因此取名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作為達州的特產,除廣受人們的喜愛外,備受生產肉制品人士的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不少廠家也紛紛生產燈影牛肉。到2016年,達州市轄區內已有100余家牛肉制品企業將燈影牛肉作為商品名稱使用。

  鄭景瑞 唐津斯 整理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