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的行蹤是如何鎖定的?這些關鍵信息要從流行病學調查入手

2020年02月24日07:42  來源:四川日報
 

挑戰多

要通過患者生活行程的蛛絲馬跡找到是誰把病毒傳染給了患者,患者又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過接觸

山區路遠,有時調查一人,來回就是一天

防護嚴

10多件防護用品是“基礎配備”

調查使用的手機和筆都裹上保鮮膜防護

每天有多少人確診,他們去過哪些地方,又有多少密切接觸者?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市衛健委公布的疫情最新情況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新冠肺炎患者的行蹤是如何鎖定的?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到的?這些關鍵信息的背后,是一項特殊而重要的工作——流行病學調查。近日,記者走進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和廣元市蒼溪縣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進行探訪。

從蛛絲馬跡中鎖定接觸者

“這對夫婦不久前去過湖北,前幾天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自述暫無接觸過其他人員……”2月21日下午,當記者走進成都市疾控中心時,該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劉艷正在和同事孫婧雯總結最近一次調查的情況。“其實,我們的工作就像福爾摩斯一樣,要通過患者生活行程的蛛絲馬跡找到是誰把病毒傳染給了患者,掌握患者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有過接觸。”劉艷說,這是個不折不扣的智力考驗。

調查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被調查者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或者不真實。不久前,有一名疑似患者從上海經湖北返回成都。患者自稱是自駕汽車直接返回。在出現症狀后,也積極到醫院配合治療。可是,在醫院的發熱門診監控裡卻沒有找到該患者的影像。

到底是怎麼回事?“后來,經我們調閱相關資料發現,該患者故意避開了發熱門診。”最后,通過相關的技術手段,劉艷發現原來該患者並不是直接回到成都,而是自駕到成都周邊,停留了一晚上后再坐動車返回。“這種情況下,患者一旦被確診,與她密切接觸的人員都可能被傳染,她的所述不實會造成疫情傳播。所幸,該患者最后被排除了疑似。”

除了智力考驗,還有生理挑戰。由於調查組成員需要與新冠肺炎疑似及確診患者交流,所以大家必須像一線醫護人員一樣做好嚴密的防護措施。孫婧雯說,由於分體式工作服外面要套隔離衣或防護服,大家一般都會減少裡層的衣物。成都冬天的晚上很冷,風一吹,會感覺“又冷又餓”。有時還會遇到連續在同一個地方調查3個以上不同患者的情況,這期間他們不能吃喝,對體力的考驗特別大。

廣元市蒼溪縣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則面臨更大的考驗。“我們團隊人數相對少一些,所以每個人承擔的事務更多。”蒼溪縣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向勇說,目前廣元確診了6例,其中5例在蒼溪,“山區路遠,有時調查一人,來回就是一天。”

連筆和手機都要穿上“防護衣”

面對面與疑似及確診患者溝通,流行病學調查組的成員如何做好自身防護?

“如果出去調查,我們都會帶上一個防護箱。”在成都市疾控中心辦公室,調查組成員宋志勇展示了他們日常用的防護箱,裡面有包括帽子、口罩、手套、防護服、腳套等在內的10多件防護用品。“這些只是常規的防護裝備。”宋志勇介紹,如果與醫院隔離區裡的患者見面,還需要更嚴格的防護措施。

與一般的醫護人員不同,調查組的成員需要在病房或者隔離區中用筆、手機等對患者回答的內容進行記錄。“為了避免把病毒帶回來,大家用保鮮膜套上手機和筆,我們開玩笑說,這是給筆和手機都穿上了‘防護衣’。”宋志勇說。

在出醫院的時候,組員們要經過相關的消毒和處理措施。另外,回到疾控中心時,還需要把用過的防護用品拿到污物回收點進行消毒和清潔,從而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記者 張庭銘 燕巧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