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吃貨”把居家生活“吃”出儀式感

2020年02月21日08:2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這些“吃貨”把居家生活“吃”出儀式感

“宅”家第五周,比起對陽光、購物、朋友聚會的渴望,美食的誘惑更加難以抗拒。想念大龍燚的毛肚鴨腸?二孃家軟糯的雞腳腳?還有街角開了十幾年的缽缽雞?居家防疫期間,不少吃貨的“味蕾”已經“忍無可忍”,他們在各路美食紀錄片的指導下,走進廚房,挂上圍裙,洗手做羹湯,朋友圈展開一場色香味的大比拼。

美食節目熱播

川味穩居“C位”

打開優酷、騰訊、愛奇藝、B站等視頻播放APP,近期的熱播綜藝節目、紀錄片等榜單上,關於“吃”的節目總是穩居前列。

從此前熱播的《人生一串》《早餐中國》《天下一鍋》《宅人食堂》,到近期上線的《風味實驗室》《宵夜江湖》《時辰裡的年味》《生活如沸》,有的講一日三餐,有的聚焦火鍋、燒烤,有的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盡管這些節目主題不同,風格迥異,但都迎來了數以百萬計的忠實受眾,他們有一個共同名字——吃貨。

居家防疫期間,吃貨們從忙碌的工作中暫時抽離,有了大把時間研究美食,各類美食紀錄片、綜藝節目以及短視頻等的播放量也日益增長。其中,全國各地的特色菜系中,川菜始終是最受歡迎的一種,穩居各類美食“C位”(網絡語言,意為中間位置)。

以燒烤為主題講述人生故事的紀錄片《人生一串》已經播放2季,劇組走遍全國各地,但似乎特別願意在四川多做停留,他們的鏡頭拍下成都老街上的陳孃烤雞翹翹,西昌小哥的涼山小豬肉串烤,峨眉山西南交大校外的月牙燒烤,這些隱匿在旮旮旯旯的地方美食征服了全國觀眾的胃,不少外地人也趨之若鹜。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新作《沸騰吧火鍋》剛剛上線,就登上騰訊美食紀錄片熱搜周榜第一名,其中有一集專門講四川火鍋。深圳衛視最新推出的美食紀錄片《宅人食堂》,第一集就來到了美食之都——成都,火辣辣的裸奔坨坨蝦和絕情蛙,鮮美的金絲面,紅油浸泡的夫妻肺片,盡顯川菜的獨特風味。

年輕人走進廚房

為生活加點“儀式感”

眾多美食節目不僅給觀眾以視覺享受,其中夾雜的制作工藝、點評剖析,也給吃貨們上了一堂美食“雲端課”。

朱程(化名),成都人,90后。半年前,他剛成為成都一所高校的青年教師,課業繁忙。一有空余時間,他就會收看各類美食紀錄片和美食博主的攻略。正值假期,他決定試做一道心儀已久的地道川菜——涼拌雞。

做涼拌雞,土雞最好,味道更香。切塊焯水、再慢火燉煮后,放進冰箱裡冰幾分鐘,雞皮會更加酥脆。“辣椒油是涼拌雞的靈魂。”朱程說,通常他會買一半辣的、一半不辣的辣椒面混在一起,加入白芝麻、鹽、五香粉。將燒熱的菜油分3次淋在上面,整個廚房都是辣椒的香味。貢菜是涼拌雞的最佳拍檔。煮過的雞湯千萬不要倒掉,燙幾根 菜,一道搭配涼拌雞的鮮美雞湯就可以上桌了。

相比寫論文,朱程更喜歡做菜。他說:“很享受將食材加工成一道美味的過程,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大學畢業、離開成都多年的李安安也是美食達人,做菜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感。川大西門有一家重慶森林,她對那裡的缽缽雞念念不忘。如今在雲南工作的她,最近嘗試在家自制缽缽雞。

土雞慢燉后選取清澈的雞湯調味,注入二荊條和各類香料爆炒的紅油,形成底湯。牛肉、鴨腸、雞胗和各種新鮮時蔬,切成小塊依次串在竹簽上,浸泡大約5小時后,香辣酥麻的味道浸入食材,再裝入特意買來的睡蓮花盆,一道令人垂涎、擺盤講究的缽缽雞就完成了。

正在成都攻讀博士的工科男許嘉最近也“沉迷”做菜。油鹽醬醋混合后產生的美味在他看來像實驗一樣美妙。通過觀看各類美食紀錄片、吃播,這個假期他已經學會做麻婆豆腐、水煮魚、回鍋肉、鮮椒兔等十幾種家常川菜。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進廚房,把生活的熱情和體驗融入菜裡,形成了川人獨特的生活美學。

□記者 郭靜雯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