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冬轉春雨水至 新冠肺炎、流感都要防

2020年02月19日08:50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由冬轉春雨水至 新冠肺炎、流感都要防

  2月19日,農歷正月廿六,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雨水節氣如期而至。雨水期間乍暖還寒,氣溫尚低,且晝夜溫差大,如不注意保暖,抵抗力差的人,極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應對?傳統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提醒人們,應注意起居周密,盡量少出門。

  雨水洗春容 風光才濃又淡

  立春十五天后,便是雨水,此時斗柄指向寅方(東北偏東),太陽到黃經330度。立春和雨水都是農歷正月的節氣,立春為節,雨水為氣。

  何為雨水?顧名思義,雨水是反映正月中旬至月底的氣候變化及降水現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

  雨水的降臨,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春天來了,東風解凍,雪化為雨。

  雨水期間,其物候及氣候較之立春期間均有所變化。唐人元稹《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雲: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詩中頷聯和尾聯是描寫物候。“祭魚盈浦嶼”寫雨水初候“獺祭魚”,形容水獺常在此時捕魚陳列岸邊,如同祭祀。而“歸雁過山峰”“花色影重重”兩句正應了雨水二候“鴻雁來”及三候“草木萌動”。首聯和頸聯則描寫氣候。經過雨水的洗禮,春天的容貌煥然一新,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從田間升起。天氣時晴時雨,乍暖還寒,自然風光的色彩,也是才濃又淡。

  乍暖還寒 抵抗力差者易“中招”

  現在值得關注的是雨水期間的氣候。根據往年規律,每逢春天,在我國南方地區都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雨水節氣后忽高忽低的氣溫,更是讓很多人猝不及防“中招”。

  雨水節氣后,太陽的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氣溫回升較快,同時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也活躍起來,由南向北挺進。此時我國的北方地區,因暖空氣未到,仍陰寒未盡,尚未入春。黃河中下游地區雖已過全年最冷時期,但南北冷暖氣流在此強強對峙,常常忽降大雪。唯有南方地區天氣回暖,春意盎然,草木萌動,田野青青。但同時也導致細菌、病毒繁衍加快,並隨著春風到處傳播。

  天氣回暖后,人體的陽氣開始向外開泄,這時候皮膚毛孔張開,風寒之邪便易入侵。再加上雨水期間乍暖還寒,氣溫尚低,且晝夜溫差大,如不注意保暖,抵抗力差的人,極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如果再考慮氣候變異的因素,雨水期間更應小心。對氣候變異與疾病的關系,《黃帝內經》提出的“五運六氣”理論已有所論述。按照“五運六氣”理論,2020庚子年1月20日(大寒)到3月20日(春分)這段時間,是全年的“初之氣”,這段時間會呈現風、寒、燥、火四氣“交戰”的現象,尤其是風、寒二氣,異常猛烈。

  故《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篇》雲:“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郁,民反周密。”因地氣變遷,“太陽寒水”之氣開始散布,氣候寒冷,本想出穴的虫類又蟄伏躲藏起來,河水凝結成冰,寒霜再次下降。正因如此,《黃帝內經》提醒人們,應注意起居周密,盡量少出門。

  注意保暖 讓風寒無隙可乘

  根據《黃帝內經》,子年的大寒至春分出現天氣異常寒冷的現象頗為常見,而今年的氣候也出現了“倒春寒”的跡象。在雨水到來之前,南方多地陰雨天來襲,氣溫驟降,風雨交加,而且降溫的不只是南方,全國都在降溫。雨水之后,“倒春寒”會不會持續下去現在還很難預料。這種氣候變化,更易引發季節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更為緊迫的是,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而目前南方地區同時面臨季節性流感的威脅。廣州的公共衛生專家已意識到這一點,日前,他們在《中華預防醫學雜志》線上發表了題為《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同時警惕季節性流感的疊加效應》一文,呼吁加大對流感的防控力度,最大限度減少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干擾。

  在此關鍵時期,廣大市民應該在防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把流感也一起預防了。除堅持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外,還須防寒保暖,隨時留意天氣變化,讓風寒無隙可乘。(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葵)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