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健康証明,今晚就出發返崗

2020年02月18日07:42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拿到健康証明,今晚就出發返崗

  2月17日,是四川省為外出務工人員辦理免費健康申報証明的第一天。這一旨在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健康出行、順利返崗復工的暖心舉措,在各地落地落實情況如何?四川日報派出多路記者,現場直擊辦証第一天。

  現場直擊

  直擊點位

  綿陽市北川縣禹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成都市金堂縣福興鎮中心衛生院

  眉山市丹棱縣張場鎮中心衛生院

  巴中市巴州區金碑鄉衛生院

  外出務工人員

  在家網上申報 現場檢查領証隻需 10余分鐘

  “來量一下體溫哈,最近有沒有哪兒不好?”2月17日上午,記者跟隨綿陽市北川農民工張昌明,來到他居住地所屬的北川禹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報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証明。經過健康檢查,10余分鐘后,張昌明成功申領到証明。

  “有了這個証明,返崗就順利了嘛。”張昌明已在江蘇省江陰市一家機械廠務工15年。“每個月要還3000多元的房貸,壓力大,希望早點出門掙錢。”天天呆在家,張昌明心裡十分著急。2月14日,廠裡通知他返崗復工,並提醒要在居住地開具健康証明,才可以順利返崗。

  健康証明到哪開?正在犯愁時,張昌明從網上獲知我省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健康申報証明的服務。2月17日早上,他讓女兒幫忙在網上填報健康証明申請后,直奔居住地所屬的禹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中心的主治醫生范巧玲為他測量了體溫、核驗了資料,很快他就領到了一份蓋了章的《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証明》。“有了這張証明,我今晚就出發返崗。”張昌明說,來檢查前,他已經訂好了車票。

  眉山市丹棱縣張場鎮大木河村的方正華是一名木工,計劃2月18日到成都工地上班。2月15日上午,他在村民小組微信群中看到“辦理《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証明》”的通知后,第一時間到村上報名,並根據申報指南,掃描二維碼登錄系統,如實填寫了自己的“身份証號碼”“務工目的地”“14天內是否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等信息。2月17日9時左右,方正華趕到鎮中心衛生院。衛生院在門診大樓外設置了體檢登記處,工作人員實名核實后,對其再次測量體溫。隨后,體檢醫生對方正華進行了體檢詢問,“有無湖北接觸史”“有沒有參與聚餐”等問題,在都得到否定回答后,醫生按規定為方正華出具了健康証明。

  基層醫療機構

  “層層設卡”嚴陣以待 健康信息多方核實“三重保險”

  2月17日8時30分,眉山市丹棱縣張場鎮中心衛生院護士吳杰早早來到辦公室,再次熟悉了一遍“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和查詢系統”操作流程,當天衛生院要完成90人的《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証明》辦理,自己是証明辦理的最后一關,馬虎不得。

  前一天,張場鎮中心衛生院收到鎮上發來的90名農民工辦証名單后,當天下午便開始准備,在全院30余名醫務人員中挑選出10名參與該項工作。為防范交叉感染,衛生院設置了三道辦理程序:預檢分診處、體檢登記處和外出務工人員體檢處,申辦人員按流程逐步辦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預檢分診處就設在衛生院大門口,由志願者負責測量農民工體溫,將有發燒、咳嗽等症狀的人分離開﹔體檢登記處設在門診大樓門口,由兩名醫務人員把關,負責核對信息,再次測量體溫﹔外出務工人員體檢處設置在門診大樓一樓,內有兩名醫務人員,負責農民工的流行病學史調查。整個証件辦理實行喊號制,喊一個號,進一個人。

  為降低感染風險,金堂縣福興鎮安排申辦人員先在家“排號”,到號村民當天才能前來辦理。“我們專門選擇了通風良好的室外作為檢測點,醫務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村民也必須佩戴口罩過來才給辦理。”現場工作人員易剛敏介紹。

  “確保申報人員信息真實非常重要。”巴中市巴州區金碑鄉衛生院護士向芳告訴記者,衛生院在轄區內的每個村(社區)都安排了一名家庭醫生,及時將當地是否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病例、發熱病人等情況反饋給衛生院。同時,村(社區)委員會對申報健康証明人的健康狀況、近期接觸史等情況提前審核摸底並出具証明,“再加上我們現場檢測,相當於上了‘三保險’。”

  省內外企業

  歡迎員工持“健康碼”返崗 適當縮短隔離觀察時間

  “歡迎員工持‘健康碼’返崗。”2月17日,聽說四川上線“健康碼”后,寧波華德力電器有限公司主管郭治強說道。該公司有不少川籍員工。

  “辦理復工証明需有健康証明,但之前很多工人開具的都是紙質健康証明,隻有到了公司才能提交,加上復檢還需幾天時間,因此工人到達無法馬上上崗。”郭治強說,“現在實行電子‘健康碼’,信息在網上共享互認,方便我們查詢,可以進一步優化流程、壓縮時間,讓務工人員盡快上崗。”

  據了解,為保障農民工順利出省務工返崗,我省近日與廣東、浙江兩省建立了健康檢測互認工作機制。為方便居民,我省將健康証明電子化,以“健康碼”展示。在醫療機構完成申報的居民,上支付寶首頁搜索“四川健康碼”,可領取綠碼。

  “我們看到健康綠碼都是認可的。”寧波電子器材一廠車間管理部主任張成冰介紹,不過按照當地規定,即使是健康員工,從外地返崗仍然需先隔離觀察7—14天,“如果員工有健康綠碼,返崗途中沒有經過疫區,入廠前體溫檢測也正常,我們會適當縮短隔離觀察時間。”

  健康証明全省通用也給省內企業帶來便利。位於巴中市的四川好彩頭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啟宏介紹,公司目前正在籌備復工,“隻要員工持有‘健康碼’,體溫檢測正常,返程未經過疫情嚴重地區,到崗后不需要再隔離觀察。”

  各地探索

  巧做“加減法”既要安全也要效率

  “小劉,等一下,還要上傳今天農民工健康証的照片到系統。”2月17日18時,吳杰叫住了准備下班的同事劉婷。按照工作流程,每辦理完一份証明,都需要工作人員拍照並上傳到系統存檔,但為了節約農民工辦理時間,張場鎮中心衛生院將拍照上傳的工作保留到最后,統一集中實施。因為這一流程壓縮,2月17日當天,該衛生院僅用一台電腦便完成了73張証件辦理任務。

  張場鎮的作法並非個案。2月13日,我省決定開展外出務工人員健康申報証明服務,各地紛紛結合地方實際,巧做“加減法”。

  按照我省統一要求,所有在川居住14天以上且接受當地村(社區)管理的有外出務工需要的人員,均可申請辦理健康証明。在政策執行時,我省包括成都、眉山和巴中等多地,都增加了辦理程序,即由村兩委負責把關統計有辦理意願的農民工名單。為杜絕辦証時的打堆聚集現象,村兩委把控每日村民辦理的總數,各村將初步名單報送至鄉(鎮)進行統籌安排,農民工到衛生院辦理時,必須要實名核對名單。

  “增加這一環節,是為了保障返工農民工身體健康信息的真實性。”金堂縣福興鎮副鎮長楊進告訴記者。

  將“加法”做足,北川禹羌社區有15000余名居民,為了給轄區內有外出務工需求的人員辦理好健康証明,衛生服務中心騰出專門診室,同時派兩名主治醫生專門負責這項工作。除了由上級衛生部門對兩名醫生進行培訓外,該中心對所有人員也進行了疫情防范知識培訓。(記者 劉春華 羅之飏 史曉露 樊邦平)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