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名旦單雯
作為蘇州市首批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來自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的護師陳凱倫已經在武漢工作18天了。在和患者相處的日子裡,她被親切地稱為“企鵝小姐姐”。揚子晚報聲臨“疫”境欄目邀請到了昆曲名旦單雯深情誦讀護士陳凱倫的戰疫日記,單雯說:“醫護人員真的偉大,我很敬佩他們,現在隻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他們能平安歸來。”
90后的我成了“靈活的企鵝”
1991年出生的陳凱倫是一名90后,畢業於揚州大學醫學院護理系,畢業后一直在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陳凱倫告訴記者,由於每天面對的都是新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佩戴口罩,穿好防護服,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甚至互相都不知道誰是誰,隻能在衣服上寫上名字便於識別。下班時防護服裡的衣服已經濕透,口罩早已在鼻梁、臉頰上留下深深的印跡。沒有造型的短發、臉上被壓破的傷口、干燥的嘴唇、濕透的手術衣……這些已經成為醫護人員下班時的標配。雖然面對著危險和辛苦,但醫護人員依舊樂觀。
陳凱倫說,病人們很可愛,由於我們穿著防護服導致身體變得笨重,但行走的步伐並沒有減慢,依舊穿梭在每個病房裡,病人們幫我們取了個貼切的名字:靈活的企鵝,我覺得挺形象的。
陳凱倫每天下班后都會和家裡人視頻,第一時間給他們報平安。
臉上留下深深的印跡
陳凱倫在日記中寫道:病人的一聲“謝謝”,就能讓我有勇氣克服一切困難。病人們都很善良,他們被感染也很無奈。一位大爺,3年前截肢后裝了義肢,現在又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重,面罩吸氧狀態下脈氧隻有80%,躺在床上胸悶氣促明顯,大小便必須在床上,這種情況下必須有家屬陪護,照顧起居。他的老伴想一直陪著,但是現實情況不允許,因為她自己也是確診病例,必須住院治療,而且他們全家后來都確診了,都在住院,沒有人能夠過來陪護這位大爺。當時床位特別緊張,不能把這對夫妻安排在一個病房裡,我們隻能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主動協助他在床上大小便,打開水,發飯,必要時給他喂飯。后來經過多次協調,把他老伴和他安排在一個病房,兩個人病情都好轉了很多,我們也放心了。他們一直對我們說“謝謝”,還給我塞了一個蘋果,我的心裡暖暖的,相信可以一起渡過難關,慢慢會好起來的。
單雯:他們讓我們感動敬佩
跟我們每個人一樣,對於疫情的新聞和消息,單雯每天都會關注,所以拿到陳凱倫的日記,她想都沒想就答應朗讀,她坦言這個時候醫護人員是最繁忙最可敬的人,“看了她的日記真的感受到疫情的嚴峻,感慨醫護人員的偉大敬業精神,確實讓人感動敬佩。”最近很多網友都在展望“疫情結束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單雯則表示,這段時間大家其實都感受到了,以前那種隨便出去轉轉的時光都是美好的,“疫情結束后最想做的就是出門去散散步,跟家人一起。”
企鵝小姐姐日記(節選)
今天是來到武漢的第15天,我們的醫療支援隊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24病區上班。穿著防護服導致身體變得笨重,但行走的步伐並沒有減慢,依舊穿梭在每個病房裡,病人們幫我們取了個貼切的名字:靈活的企鵝。
下班時防護服裡的衣服已經濕透,口罩早已在鼻梁、臉頰上留下深深的印跡。臉上被壓破的傷口,干燥的嘴唇,濕透的手術衣,這些已經成為我們下班時的標配,但好的消息會立即消除我們工作一天的疲憊。今天,我們病區又有五位患者出院。一位患者走之前向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一直在道謝,聽著他的話,我們心裡暖暖的。
在醫院下班的路上,發現路旁的花壇裡開了一朵紅色的小花,今年的春天特別讓每一個中國人期待,尤其是湖北的人們,希望疫情的寒冬能快點過去,遠離疫情,萬家燈火,願武漢的人們能早日擺脫病毒的糾纏,摘掉口罩,自由呼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