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貧攻堅到戰“疫”一線

他們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美麗人生

2020年02月17日11:3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他們不僅是紀檢干部、也是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他們是最基層的主心骨﹔疫情來臨,他們又戰斗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既是監督者,更是戰“疫”戰士,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不稱職”的父親

疫情來臨,為切實做到“聯防聯控無死角、群防群控全覆蓋”。瀘州市古藺縣德耀鎮柏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鎮紀委副書記—王參,大年初二接到單位返崗的通知就回到村上,對本村防疫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接下來,我們一是要做好返鄉人員的摸排上報,二是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和普及,三是要防控外來人員、外來車輛,進行積極勸返,對各類人員的摸排更是要細致入微,一定要精准掌握人員信息,全天候監測到位。”王參說道。

1月30日上午,王參獲悉柏坪村二組村民王某母親去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與王某及其親屬進行溝通,在他的勸導下,該戶主動給親屬打電話,拒絕親朋前往悼念,三天后王某母親就簡單安葬了。

王參說最愧對的就是家人,脫貧攻堅他在村裡經常一住就是一周,現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更不能離開,妻子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娃兒住院都沒有時間去照顧,他一點忙都幫不上,隻有在忙碌一天后,躺在辦公室座椅上才拿起手機通過視頻向家人報平安。

耐心的勸導員

“大哥,你們就不要帶起家人在村活動室門口打球了,熱愛鍛煉雖然是好事,但是現在到處閑逛或者扎堆不利於疫情防控,你這樣做還不如一家人就在家裡做一次大掃除.....”這是古藺縣龍山鎮紀委委員、吉龍村駐村第一書記王信勸說該村村民不要在外扎堆、逗留的場景。

疫情來臨,為加強防控,王信第一時間召回本村脫貧攻堅工作隊,在村裡各路口設置勸導點,以邊宣傳防疫常識,一邊耐心細致做在外閑逛的群眾思想工作,勸導回家。

同時,王信每天還對本村各勸導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切實做到群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組,不出現群眾扎堆情況,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推進。

王信說,對群眾要多一點耐心和愛心,扶貧工作如此,防疫工作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此,吉龍村這個四千多人的大村,就沒有一起群眾聚集的事件發生。

認真負責的好干部

“三三(小名),今天可以回家來不?你每天都這樣忙,休息一下嘛!”2月9日中午,古藺縣雙沙鎮紅沙村駐村第一書記、鎮紀委委員王波又接到了母親打來的電話,她都記不清這是母親本周第幾次打來的電話了。

“還有工作沒做完,等疫情控制了一定回來陪你們。”簡單叮囑,王波匆匆挂掉電話,又一頭扎進了工作中,宣傳、勸導、檢測、消毒、督查......從正月初二起,她就一邊負責黨政辦大小事務,一邊奔走在自己聯系的村之間,此外,她還要抽時間對各村(社區)干部在場鎮、村組干道入口設置宣傳卡點進行督查。

“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疫情防控,她負責的事情不管大小她都要親歷親為,她是認真負責的好干部。”這是同事何述群對她的評價。

“鐵面無私”的值勤員

“出門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盡量少出門,沒事在家頭待著。”“大娘,進超市要把口罩戴好,不能光遮嘴巴,鼻子也要遮好!”“這段時間就不要出門了,不聚堆、不串門。”在古藺縣石屏村的村道上、在場鎮的街頭巷尾,村民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幾句話,然后匆匆留下他忙碌奔走的身影。他就是古藺縣石屏鎮紀委委員、駐村第一書記王慶。

從脫貧攻堅到防疫一線,王慶像個陀螺似的一刻不停連軸轉,角色雖在不停轉換,但他為民的初心不改。

2月6日,王慶在石屏場鎮勸導宣傳點當班,早上正遇上劉家村村主任楊於橋已出嫁的大女兒楊克美回娘家看望父母,在王慶的再三勸說下,已經快到家門口的楊克美隻得返回去了。

“不是干部的家人我就要放過,我既然站在這裡,就要守好這個崗,盡心盡責。”事后王慶說。

從脫貧攻堅到防疫防控一線,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的基層紀檢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履職盡責。一個個被口罩遮住半張臉的面龐在鄉村道上、村頭村尾閃過,成了這個冬天最美的風景。(張艷)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