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混血娃 拍視頻抗疫

2020年02月11日09:03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一口流利的“高鼻子洋人”重慶話 抖音點擊1200多萬點贊超100萬

渝渝學武術

▲渝渝的點贊超過百萬

▲渝渝向白衣天使們敬禮(均為視頻截圖)

外國人會說重慶話一點不奇怪,但如果是顏值出眾的混血萌娃小鮮肉呢?擁有中德血統的渝渝讓大家稀罕了一回。

去年,在媽媽王女士的鼓勵下,渝渝在抖音上大秀“高鼻子洋人不講道理”的重慶話,俘獲大量粉絲,視頻點擊量1200多萬,點贊超100萬。渝渝也由此走紅網絡,被一大波“姐姐粉”、“阿姨粉”在評論區大叫“太萌”“太可愛”。

今年5歲的渝渝到底算重慶人還是德國人?媽媽為什麼讓他拍視頻?今年春節期間,記者聯系到遠在德國的渝渝一家,聽他們聊一聊這個混血萌娃養成記。

為啥火?

混血萌娃和重慶話兩個看似不搭調的元素贏得網友喜愛

“大家好,我是渝渝,剛才我才吃了巧克力,嘴巴有點臟,但是不得影響我的發揮,我曉得重慶話和成都話有‘滴滴嘎嘎’不同……”

這是今年1月,抖音號@渝渝克裡斯發布的一則短視頻。視頻中,皮膚白皙、五官精致的小男孩面對鏡頭,用一口流利的重慶話和大家打招呼,稱自己不僅知道重慶話和成都話的區別,同時還會普通話、德語、英語等多種語言。

視頻並沒有太花哨,甚至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但混血萌娃和重慶話兩個看似不搭調的元素,卻贏得大量網友的喜愛,視頻發布后很快成為抖音熱門,不到一星期播放量便超千萬,60多萬人給渝渝點贊。不少網友留言“渝渝究竟在哪裡?”“好想見見這個小可愛!”

帶著這個疑問,春節期間,記者通過微信聯系到渝渝的母親王女士。

“我們住在靠近德國漢堡的一個城市,這裡快靠近丹麥了。”王女士介紹,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從小在渝中區長大。她在德國一家公司工作時認識了渝渝的父親,不久后兩人結婚組建了家庭。2015年1月,渝渝出生,成了她生命中的寶貝。每年有兩三個月時間,她會帶著渝渝在重慶生活,其他時間則住在德國。

為啥拍?

時常需要給國內的老人分享孩子成長的畫面

“2019年春節時,我給渝渝拍了第一個抖音視頻。給渝渝拍視頻並不是為了發在網絡上,而是因為我的父母在國內,渝渝長期生活在德國,我時常需要給老人分享孩子成長的畫面,但用微信傳視頻並不方便,因為傳輸內容有大小限制。”王女士說,后來她接觸到了抖音,干脆用抖音把渝渝的視頻都發出來,父母可以隨時觀看。

於是,去年農歷大年三十在德國過年時,她拍下了渝渝在德國看春晚的視頻發到抖音上,並設置了私人權限,隻有家裡人才能看到。“后來我想,孩子這麼可愛,也沒必要藏著掖著。”王女士說,自己平時就有意識地教渝渝讀一些重慶童謠,都是自己小時候會的,希望渝渝這一代也能傳承,所以后來抖音視頻不再隻私密分享給家人,而是公開了。

每次拍攝視頻時,王女士讓渝渝用單口相聲的方式,把自己教的內容讀出來。不過,長期在德國生活,渝渝為什麼還能說一口語速極快的重慶話?談及此,王女士坦言:“其實渝渝通常說完一條內容需要40~60秒,耗時太長。拍視頻時,我抖了個機靈,設置了1.5~2倍的速度,這樣不僅播放視頻的時長縮短了,而且效果更好。”

“我不但是媽媽,還要兼導演、編劇、攝像、后期剪輯!”王女士笑著說,自己不是專業視頻制作人員,隻憑一顆喜歡拍攝的心,拍下的視頻基本都是渝渝的“原始狀態”。起初,觀看渝渝視頻的人並不多,但到去年6月的時候,她錄了一條渝渝背誦重慶童謠“高鼻子洋人不講道理”的視頻,一下勾起很多人童年的回憶,被后台推薦熱門,獲得了幾萬人點贊,這讓她大受鼓舞。

后來,王女士又給渝渝拍了“黃葛樹,山茶花,美麗的重慶是我的家”“德國過夏天嘿熱,沒空調,啷個辦咧?”等充滿重慶特色童謠和德國生活細節的小視頻,還有渝渝背誦唐詩和唱中文歌的視頻,小家伙稚嫩的表情和一絲不苟的態度,都受到網友特別關注。再加上前文提到的“高鼻子洋人”視頻熱推,一下給渝渝吸引了數萬粉絲。

哪國人?

跟著媽媽時是中國人,跟著爸爸時是德國人

在抖音上小有名氣后,很多網友對渝渝的身份產生了興趣——小帥哥是德國人還是中國人?

“我跟著媽媽時是中國人,是重慶人,跟著爸爸時是德國人!”對於記者的這個問題,渝渝在微信語音通話的那頭搶著回答。

王女士解釋,渝渝在重慶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出生,現在有重慶戶口。“未來是否在中國定居,是否回中國讀書,我們都還沒想好。當然,從我的角度想,我希望他成為中國人,甚至當重慶女婿。你看,我連給他取的名字裡都帶有‘渝’字呢!”王女士笑著說。

即使經常在德國生活,王女士也一直堅持用中文普通話和重慶話與渝渝交流。她告訴記者,自己見過一些華裔孩子長期在國外生活,最后連中文都不會說,更不會讀寫。她希望從小就讓渝渝接觸中國文化,認同中國血統。

為此,王女士還專門為渝渝買了漢字學習軟件,每天定時讓他學習漢字,了解讀音、認識字形。渝渝已把中文當做第二母語,無論是普通話還是重慶話,生活當中都可以進行順暢地交流。另外,渝渝德語流利,同時還在學習第三語言英語。

王女士說,自己非常熱愛中國文化,甚至在出國前考取了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証。雖然渝渝所居住的德國城市本身不大,但也有教授中文課程的地方,吸引了本地大學很多學生學習中文。甚至有當地重點高中也招聘中文老師給高年級學生上中文課。她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文甚至中國方言會有更多外國人接受和學習。

回重慶生活時,渝渝還報了兩個特別“中國”的學習班,一個是武術班,一個是乒乓班。下一次回重慶時,渝渝的計劃是去學圍棋。

咋抗疫?

專門錄制一個視頻,教小朋友在疫情當中如何做健康寶寶

除了語言,渝渝在飲食習慣上也十分“中西合璧”。王女士在家做飯都以中餐為主,所以渝渝從小就喜歡吃回鍋肉、豆腐干,甚至吃飯時會吵著要吃辣。

“但也不是真的吃很辣,只是意思一下,滿足他的小要求。”王女士笑言,比如吃小火鍋、吃面,她都會象征性地放一點點辣椒,主要作用是把渝渝的口味努力向“重慶味道”靠攏,“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他特別喜歡吃我做的菜。”

此外,每年回重慶生活的短短兩三個月裡,渝渝的外公外婆就會換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重慶食物很美味”已經成了他根深蒂固的印象。

“讓他有足夠的機會接觸中國文化,但最后要選擇哪一國的國籍,等他18歲之后自己決定吧。”王女士說。

王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也很關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發生不久,她就打電話給父母,並在德國買了口罩給父母寄去,用的是全球特快專遞,500克就要500多元運費。此外,她還幫朋友們代購了600多個口罩,現在已寄送回國。

王女士說,渝渝為此還專門錄制了一個“疫情當中如何做健康寶寶”的視頻,視頻中他不僅向白衣天使叔叔阿姨們敬禮,還用地道重慶話勸告小朋友“要勤洗手手,勤洗臉臉,不挑食,長得壯壯的,做一個健康的寶寶”。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彭光瑞 任君 攝影報道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