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眾生相:叫了多年外賣 如今開始學做飯

2020年02月07日0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疫情之下眾生相:叫了多年外賣,如今開始學做飯

  “現在快遞和外賣不能進小區,開始強行學習做飯。”身在北京的萬小姐告訴作者,取外賣的時候可能排隊扎堆,她有些擔心。

資料圖:2月5日,湖北武漢,一名送貨的配送員正在忙碌工作。<a target='_blank'  data-cke-saved-href='http://www.chinanews.com/'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資料圖:2月5日,湖北武漢,一名送貨的配送員正在忙碌工作。記者 張暢 攝

  “怕和外賣一起送來的是病毒”

  2月2日,深圳市疾控中心通報首次檢測到的3例本地社區傳播病例,其中就包括一名外賣小哥。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外賣小哥確診前並沒有明確接觸史,發病之前的14天內一直在深圳送外賣。

  而早在1月26日,山東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也曾宣布,當地確診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女性患者,其丈夫為疑似患者,系武漢返青黑龍江籍某平台送餐員,已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看到上述的兩則消息后,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謹慎,不敢輕易點外賣了。“因為不知道做外賣的廚師,打包的服務員,送餐的外賣小哥他們是否健康。”這個理由在網絡上引起了許多共鳴。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直自己在家做飯的西河表示,這兩則新聞對她的影響不太大,因為自己一直不吃外賣,覺得不干淨,目前在超市能買到原材料,在家做飯保証日常吃喝完全沒問題。

  “自己被逼得開始學做飯”

  “我一個從來不下廚房的人,現在被逼得開始學做飯。”王先生告訴作者,最近外賣平台上能點餐的店鋪屈指可數,他居住的社區管理趨嚴,外賣點餐送達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在吃了幾天泡面后,實在受不了,開始在家學做飯。

  “之前在單位有食堂,在家的時候基本上靠點外賣過活。”王先生算了算,“好像不做飯已經有6年了。”

  “點外賣的前提是有外賣可點。”作者在北京的鄰居認為,現在許多人並不是主動自我隔離在家做飯,而是被逼無奈必須自己做。他目前反饋,北京所在社區管理嚴格,但外賣暫時還能送到,但河南則不一定。

  近日,河南駐馬店約談外賣平台。駐馬店市市場監管局召開“中心城區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疫情防控約談會”,要求2月9日前全市所有經營性餐飲店不得復工,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餐飲平台也要暫停服務。對於提前復工的,各縣區市場監管部門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關停。

  無獨有偶,山東淄博中心城區也關停網絡訂餐服務。2月2日,淄博張店區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市場交易管理組召開網絡訂餐平台約談會,約談了美團、餓了麼兩大網絡訂餐平台以及下屬的神馬和飛兔網絡訂餐平台配送公司,決定即日起關停網絡訂餐服務,隻有藥品及日用商品外賣服務可使用。

  外賣員:飯店不開工,我要怎麼送?

  其實,“50%外賣員已上班,屬於復工率居前的行業。” 58同城2月5日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全國84%職場人現階段處於未開工狀態。

  訂餐難一個大問題在於飯店不開張。不隻有河南、山東的部分地區,目前已有多地出台規定: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一般隻有超市、藥店等可合理營業,這意味著,飯店餐飲業也在這之列。

  “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隻能撐3個月!”2月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採訪時的這一番話引發輿論嘩然。

  中國烹飪協會2月2日表示,特殊時期,各類餐飲企業強化了外賣業務,“無接觸”管理措施要求送餐人員全程佩戴口罩、定時消毒送餐保溫箱、啟用安心卡等,但此次疫情還是對餐飲業造成的損失較大,被公認是“最受影響的行業之一”。

  餐飲企業疫情期間損失主要是門店不能正常營業,造成在沒有經營收入的前提下,還要承擔儲備食材過期損失,要支付員工工資、支付店面租金及相關費用、外賣送餐平台佣金等,同時還要為員工防疫額外支付防護設備設施的項目開銷。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與市衛健委、市商務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明確要求:禁止餐飲服務經營者和個人組織和承辦各類群體性聚餐活動。

  “沒口罩,不敢出門,還是需要外賣小哥友情支援。” 網友表示,“肯德基搞活動,沒禁得住誘惑,感謝外賣小哥。”“點了一次,有點害怕,但是十幾天沒出門,暴躁想吃東西。”

  “好想吃一家餐廳的鲑魚,可是如今能保証外賣送達就不錯了。”王先生說。看到這條信息時,作者正在煮在家的第26頓火鍋,但之前的火鍋底料已然庫存告急。

  截至發稿時,微博上熱搜話題#疫情過后的第一件事#閱讀已達3.2億。

  “一定要先去吃火鍋!”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你准備到時吃什麼?(彭婧如)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