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擋不住小學生的才華 六年級同學的古文體作文火了

2020年02月05日08:58  來源:新快報
 
原標題:線上課擋不住小學生的才華,六年級同學的古文體作文火了

  隨著新課標與中高考改革推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風潮已變,語文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的寫作作為融合收集、加工與輸出的創造性過程,分數佔比高,成為不少學生抓耳撓腮的難題,有的無話可寫,有的無法表達,還有的缺乏興趣。但寫作並非隻有“擠牙膏”,寫作也有樂趣,也能樂學。最近品讀行的一堂線上作文課,就“炸”出了學生特別的寫作潛能,還有學生被挖掘出古文寫作的才華。

  從發現“特別的我”開始

  寫作沒有特別難

  “我是誰”是歷久彌新的寫作主題,也是許多學生作文生涯中的第一筆。“成長就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就是成為特別的自己。”在線上作文課“特別的我”中,品讀行創始人,語文總監“邦爸”劉靜峰向學生解讀關於“我”,關於“成長”的寫作主題。

  直播課堂上,有李白自比楚狂接輿的狂士風范,杜甫自比楊雄、曹植的自信風潮,也有蘇軾“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和啟功“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回憶,學生從名人名家的“自我介紹”開始感知特別的“我”。擯棄堆砌華麗詞句、採用別人用過的陳舊材料、套用別人作文的老套路,邦爸希望學生能發現特別的“我”,並寫出真實而有個性的作品。

  課上的學生有的特別愛數學,有的特別愛閱讀,有的特別愛運動,還有的特別愛手工……他們發現,特別的自己就是寫作的素材集。而在觀摩名人作品,挖掘自身特征后,寫作“特別的我”也水到渠成。

  “少年”弄柔翰,繪就錦繡章

  特別的我

  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美的學校六B班

  張博泰

  天下之人七十億。是何其多也,然無二人模樣氣質相同,雖雙胞胎亦然。同理,吾亦異於他人。

  吾年十二,雖不至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然吾亦非等閑之輩。或問之:何以見得?

  其一:吾嗜書。汝若入吾房,所見者皆為書,一如陸游所說的“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書令吾增其識,學課本之不及也。故老師嘗賜吾號,曰“小博士”。幼時,吾與友戲乒乓球,球扁,友不知所措,吾乃盛熱湯,置之於湯,球乃鼓。友大喜。而吾學之於書。

  其二:吾樂學。自幼時起,師布置之諸習題,我皆能立解,賜號“全能之星”,而他人皆得“藝術之星”之號。小學時,吾甚樂學,同學甚慕,不知何以為之習題,皆問吾。一日,同學問我一難題,曰:“甚難矣,此題!吾抓耳撓腮,仍無計可施!師亦不得解,請汝助吾一臂之力!”吾曰:“善。”遂從之。一刻鐘后,吾曰:“可矣。”具為之答,其人曰:“善哉!謝汝之助!汝甚聰穎,師不得解之題,汝可行!”

  其三:吾樂多。吾鋼琴已過八級,信息技術為班級一流,古詩背誦量亦為班級最多,雲雲。

  此乃吾。嗜書樂學,常樂之人也。

  特別的我

  廣州白雲區黃邊小學六年級2班

  廖檳庭

  “天生我材必特別。”吾年十二,身材修長,劍眉鳳目,鼻正唇薄,俊秀非常,朝氣蓬勃,異於他人。或曰:“全天下七十億人,子與吾皆為人,子何以不同於吾?”

  吾曰:“子讀書皆一遍畢,而吾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愈讀,善益多,‘溫故而知新’也。吾讀《西游記》四次,一讀一收獲:一讀明其異,二讀知其趣,三讀懂其理,四讀悟其義,至今仍覺鮮;吾七讀《三國演義》獲益良多。一讀知其人,二讀懂其事,三讀感其情,四讀明其理,五讀悟其宗,六讀通其氣,七讀樂其秘。劉備諸人之氣質了然於心;吾亦好於此處者,得同異於子乎?”

  或曰:“僅此讀書一事乎?”

  吾曰:“非然也。子玩樂高積木按圖稿之言而砌,而吾以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知要躬行。’常棄圖稿而以自身之想像堆砌,各種模型造型新穎,或類如飛機,或形如潛艇,或作雄鷹爭斗狀,或似超人救人,各各相異,截然不同於紙上之物。此亦異於子。”

  或笑曰:“吾曉子之意。”

  全天下之人多矣,“舉袖成雲,揮汗如雨,摩肩接踵”,而無二人一模一樣,皆異於外表、喜好、氣質……而吾為吾,吾非吾。

  (陳思陶)特別報道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