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者的心理關懷建議

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 何江軍

2020年01月29日17:0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為減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所致的心理傷害,2020年1月27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要求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

就被隔離觀察者而言,其既不同於確診患者已進入緊急醫療治療的階段,又不同於普通民眾有相對自主和安全的狀態。在被動監測、社交限制、環境封閉、患病暗示、診斷模糊和信息缺失的狀態下,其心理可能貌似平靜不以為然、也可能人格解體內心崩潰,引發對自己或醫護人員的傷害言行。針對這類群體的心理干預,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

一、告知后續安排,增加可控制感

一旦要求進入隔離觀察,其容易激活心理應激狀態,感覺震驚、惶恐、失控、無助甚至絕望。此階段應盡可能按照標准流程,准確告知后續流程和需要配合的細節。家屬應盡量保持穩定狀態,避免近期作重大決定,增強被隔離者內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二、接納負面狀態,引導壓力宣泄

在隔離初期,難免出現焦慮、恐懼、憤怒、抑郁等負面情緒,應專門留出時間進行溝通。尤其要真誠傾聽與共情,鼓勵其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針對不同性格和氣質的對象,話題以對方感興趣的為主,多以開放式的提問,注意話題方向的引導,幫助通過交流宣泄內心的壓力,獲得心理的支持。

三、適度交流關懷,避免冷熱不均

需要注意溝通頻率,盡量定期交流,防止剛開始過於聚焦和緊張,后期減少后造成的心理落差與失落。溝通中不要因為自身工作超負荷或者其他情緒影響,表情冷漠、態度生硬,導致被隔離者出現被孤立、被拋棄、甚至責備自己增加麻煩的內疚感。另外,在其面前交流要坦然,避免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或指指點點、交頭接耳,容易引發其敏感多疑,不利於內心平衡。

四、保持平和樂觀,積極言語暗示

在觀察期間,注意保持常態的交流,不刻意地攀談,避免觸發其他事件的情緒形成交叉影響,也給被隔離者自我整理內心的空間。注意疫情信息的交流語序,保持積極的傾向,比如“人數在增多,但已治好了一些人”與“已經治好了一些人,但人數在增多”,就應盡量採取前者的表述方式。

五、增強認同完善,消除不良認知

在心理干預和互動交流中,可以引導其對曾經應對挑戰的回憶,提升對自我的認同和人生的完善感。同時,注意識別和處理典型的不合理信念,尤其是“必須要按照我認為對的方式來進行防護”等絕對化要求的思維、“連防護都做不好,我真是個失敗、無能的人”等過分概括化的思維、“被隔離就是終極宣判,家庭、生活、人生全都沒了”等糟糕至極的思維。

六、微空間也豐富,主動充實時光

隔離觀察期間,可以根據實際條件,力所能及的組織被隔離者,聚焦當下時光,作一些記錄日記、正念冥想、音樂放鬆、病床微運動及其他活動,主動轉移注意力,豐富隔離的時光。

隔離不是別離,科學的心理關懷,讓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心橋暢通無阻。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