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驚現“瘋狂的石頭” 蛇頸龍肋骨化石?

2020年01月23日09:12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蛇頸龍肋骨化石?

  西南大學圖書館館員伍定金是重慶北碚人,熱愛家鄉的青山綠水,尤其喜歡登山徒步、山地越野。自2007年起,他對五顏六色的石頭非常感興趣,此后便留心發現各種奇珍異石的美。

  伍定金今年59歲,已是中國觀賞石協會會員。這些年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收藏了不少造型別致的鵝卵石,在徒步路上可以說是收獲累累。他不僅發現不少藏在鵝卵石中的珊瑚、貝殼、海百合化石,還曾發現過虫跡化石、恐龍化石、遠古滅絕植物新蘆木化石等。此外,他還發現了北碚施家梁鎮大型木化石群,及北碚屋基村石壁所遺留的長約上百米的海洋波痕遺跡。

  今年元旦之后,這個熱衷於探索自然的北碚人,在北碚施家梁鎮三勝河灘又有了新發現。

  冬季枯水期 它出現在河灘

  1月8日下午,伍定金去北碚施家梁鎮三勝河邊徒步觀光,他把私家車停在距離當地嘉陵江邊4公裡以外的地方。

  還是老習慣,伍定金一個人背著包和放大鏡邊走邊看。上一次來這,還是兩年前的冬天,那時這裡一片寧靜。這次,他怎麼也猜不到,驚喜就藏在嘉陵江邊的河灘上,等著他去發現。

  由於枯水期的原因,嘉陵江水每到冬季便會退去一些。那些原本藏在水下的鵝卵石,也因此在河灘上露臉。“剛走到江邊,一塊褐黃色鵝卵石就把我吸引住了,它和周邊的石體明顯不同,一目了然,上面好似包裹鑲嵌著動物的肋骨。”伍定金趕緊拾起來,把這塊鵝卵石上的青苔淤泥在江水中清洗掉,拿出放大鏡細細觀察。越看越激動,他甚至興奮得起了雞皮疙瘩。

  肋骨長約6厘米

  寬約0.7厘米

  為進一步觀察,伍定金把這塊褐黃色鵝卵石帶回家,並悉心照料它。前日下午,記者在伍定金家中見到了這塊鵝卵石。其石質呈褐黃色,十分油膩光澤。伍定金告訴記者,這塊鵝卵石的觀賞價值很高,存在硅化質地。他詢遍了重慶賞石圈,也沒找到相同形態的鵝卵石。圈內的重慶賞石愛好者都說,這塊鵝卵石不簡單,十分珍稀。伍定金用卷尺測量,這塊鵝卵石長18厘米、高12厘米、厚7厘米,重約3.5公斤。鑲嵌其中的肋骨最長約6厘米、寬約0.7厘米,清晰可見的肋骨(包括脫落凸凹痕跡)共計10根。另外多根隱藏在石中另一側,這塊鵝卵石背面,還有一根肋骨脫落的痕跡,脫落部分痕跡凸凹分明。

  由於石中的肋骨形態偏小,伍定金第一感覺是水禽類和翼龍類肋骨。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如古盜鳥、孔子烏、三塔烏、遼寧中生代鳥、燕都華夏鳥等相關記載,並逐一梳理對比,但沒有找到確切答案。

  專家解疑

  這塊鵝卵石從哪來?

  推測:搬運距離有數百公裡到上千公裡

  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古生物學博士張鋒,是伍定金的老朋友。這些年來,伍定金的各種新發現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張鋒,並配合張鋒進行現場考証。

  見到這塊別致的鵝卵石時,對它的第一印象,是這個鵝卵石磨圓度很高。根據骨骼形態推測,最有可能是一海生爬行類的幼年個體。根據鵝卵石磨圓度,張鋒推測,這塊鵝卵石的搬運距離有數百公裡到上千公裡,由此認為岩石的原產地可能位於川北陝南一帶。當時在三疊紀時期,那裡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三疊紀時期很多陸地脊椎動物陸續下海,逐漸在海洋當中形成了海生爬行類統治海洋。”張鋒提到,因為海生爬行類是卵胎生,與恐龍下蛋不同,它們隻能在肚子裡孵化蛋,然后在水中生出小個體,這個小個體可能出生后不久,就遭遇地質事件,導致被海裡的砂泥掩埋,后來固結成岩,把小個體永久保留其中。再后來,隨著造山運動,海洋消失,嘉陵江逐漸形成,這塊岩石被運移到了嘉陵江當中。然后,經過長距離搬運,這塊岩石飽經浪打水沖的運動,被礫石碰撞磨擦失去不規則的棱角,部分骨骼被磨損掉,直到來到北碚嘉陵江邊,保存在江邊鵝卵石堆中。

  它可能出自哪種動物?

  推測:或許是三疊紀時期蛇頸龍幼體肋骨

  “這種鵝卵石十分罕見,包含有脊椎動物的肋骨。鵝卵石中出現植物和貝類、珊瑚類化石並不少見,但鵝卵石中有脊椎動物化石實屬罕見,目前沒有出現相關記載,這是重慶首例,不排除全國首例的可能。”張鋒根據經驗推測,這處脊椎動物肋骨,很可能是三疊紀時期蛇頸龍幼體肋骨。

  張鋒介紹,蛇頸龍類群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形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它們有很長的脖子、小腦袋、寬而扁的身體,鰭腳大而有力。通過擺動頭,穿過魚群而攝食,其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

  “這塊鵝卵石中,很可能存在兩個海生爬行類的幼年個體肋骨,需要進一步確認。這次發現,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張鋒認為,這塊鵝卵石見証並記錄了一段地球演化的故事。

  延伸

  北碚曾發掘蛇頸龍類骨骼

  根據《北碚區志》記載,1939年到1982年間,北碚發現和挖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有13處。曾在當地金剛碑、天生橋、原西師閱覽室下、原工農蠶種場、童家溪汽車站等地,發掘出鳥足類恐龍骨骼、長鼻北碚鱷魚、蜥足龍骨骼等。其中,1975年,在北碚澄江鎮發掘出蛇頸龍類化石﹔1979年,在北碚轉龍鄉發掘出蛇頸龍類骨骼。據專家推測,蛇頸龍類群很可能在遠古時期曾生活在重慶一帶。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琅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