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裡的年:歲熟人心樂 朝游復夜游

2020年01月17日07:07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歲熟人心樂 朝游復夜游

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裡,藏著喜氣洋洋的年味密碼,喚醒人們對年的記憶和生活的溫情。這些藏於非遺裡的年味,是騰飛龍舞裡,人們祈福新年安康順意的心願﹔是騰躍獅舞中,獅口吐出﹃恭賀新春﹄的祝福﹔是一方紅紙在巧手下剪出的團圓﹃鼠﹄年﹔是走街串戶的民營劇團,送上非遺文化大餐的喜悅……時空流轉,年味依然。

千龍千獅:舞出新年精氣神

龍頭威儀,龍身舞動,身著黃色對襟衣、燈籠褲的舞龍人高舉舞龍杆舞動著飛龍。其間,彩獅躍動,騰躍扑騰間,濃濃的年味涌動……1月17日,四川省2020年“千龍千獅鬧新春”群眾文化活動集中展演將在“春節老人”落下閎的故鄉閬中拉開大幕。此次展演匯聚20個市州40余支舞龍舞獅隊伍,800余人舞龍舞獅提前鬧新春。瀘州雨壇彩龍、樂山沐川草龍、眉山青神竹龍、綿陽火龍、廣元旺蒼高杆舞獅、達州宣漢峰城鎮舞獅……一系列精彩的非遺項目配著喧天鑼鼓熱鬧舞動,向觀眾奉獻一場豐富的非遺文化大餐。

特色展演 龍獅藝人同台迎春

展演分為龍獅特色展演和龍獅鬧春表演兩大部分,以展示全省各地舞龍舞獅特色個性。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參與舞龍舞獅的藝人均來自民間。隊伍中既有300年歷史中不斷傳承創新的樂山向家班獅舞,又有新成立的女子舞龍志願隊﹔展演裡既有熠熠生輝的金龍火龍,又有瀟洒肆意的草龍竹龍,還有多次進京展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雨壇彩龍。

此外,春節前后,四川省將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千龍千獅鬧新春”,挖掘龍燈、獅子燈等傳統文化和民俗活動,用“千龍千獅鬧新春”“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展現“年味”。

“國字號”非遺坐鎮彩龍、草龍、竹龍迷人眼

兩位耍寶人分別引領約20米長的金龍、銀龍在快速多變的線路中,旋舞飛騰,盤曲悅動。這兩條“飛”往閬中的彩龍正是被譽為“東方活龍”的瀘州雨壇彩龍。雨壇彩龍是四川省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舞了20余年彩龍的談燕是這個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雨壇彩龍表演套路豐富,極具觀賞性。連貫變化的太極圖形中相繼呈現“龍嘆氣”“龍背劍”“龍擦痒”“倒挂金鉤”等數十個動作,配合川味濃郁的鑼鼓吹打樂伴奏,氣勢恢弘。這次展演,談燕和團隊將拿出雨壇彩龍的絕活,上演“龍脫衣”,“耍寶人將帶著舞龍人分別從龍頭和龍身的第二節依次穿過去,在這樣的穿梭中,龍身會形成圓潤的弧線,給人造成一種宛若金蟬脫殼的視覺感。”

同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沐川草龍由稻草編扎而成。表演時,數十名強健漢子,頭戴草巾、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腳穿草鞋,耍龍人手不離龍,耍寶人用“寶”吸引龍頭跟進,讓草龍上下翻飛,做出坐、臥、行、盤、騰、穿插等各種造型,產生威猛靈動、栩栩如生的表演效果。而兩條各長40余米的“雌雄”青神竹龍則採用國家級非遺項目青神竹編工藝編制而成。龍頭採用六邊花編織法,依形而編﹔龍身由鱗片和竹環連接而成。在鏗鏘的川劇鑼鼓音樂伴奏下,青神竹龍時而神龍攪海,時而二龍戲珠,熱烈奔放的風格,表達人們對吉祥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彩獅騰躍 高杆絕技令人嘆服

此次展演中,精彩舞獅也將同台斗舞送福。二人組合成一頭獅子,一人扮演獅子頭,一人扮演獅子尾。在同披獅衣的兩位舞獅者密切配合下,雄獅將扑騰扑騰攀爬到6米高的管柱上,摘取由紅色綢帶編成的彩炮。獅口處,藏在彩炮裡的“恭賀新春”對聯順勢傾瀉而下。這樣的精彩表演源自廣元旺蒼高台舞獅。作為廣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文是該項目傳承人。他介紹,川北高台舞獅可分為地台舞獅、平台舞獅、高台舞獅和高杆舞獅。“旺蒼高台舞獅的高台由獨具川北特色的八仙桌搭建成品字形,模仿山的形態,舞獅人從下往上,一台一台舞至最高點。”這次來閬中展演,楊文團隊重點展現高杆舞獅。旺蒼高杆舞獅精選大巴山區特產的毛竹,加工成6米以上韌性十足的杆子,舞獅人從下往上一步一步舞至最高點,寓意步步登高。舞獅中的“奪印”“鑽騰”“對面立”“燈籠架”“立天柱”“孫猴盜桃”“蛤蟆晒肚”“鴉雀下地”以及“推爬鑽煙囪”等高難度動作,可稱之為超凡的民間絕技。特別是川北獅舞的擺陣(即擺青)和破陣(即採青)十分驚險,更顯示出奇、難、險的藝術特色。

來自達州宣漢峰城鎮舞獅隊和樂山向家班獅舞隊等也將精彩獻技。其中,向家班獅子完全摒棄梅花樁、桌子板凳和棍棍棒棒,通過吸收其他舞獅精髓,對原有獅舞的跳、躍、翻、滾動作進行再創作,形成靈活、生動、雄壯、健美的特點。達州宣漢峰城鎮舞獅隊的隊員則大部分為當地農民,其舞獅淳朴厚重。

熊家班:走街串戶送上非遺大餐

鑼鼓喧天、龍獅熱舞……1月14日,成都市武侯區金花社區,成都市熊家班表演藝術團(以下簡稱“熊家班”)又來和社區居民提前迎新春。

從元旦開始,熊家班就又迎來一年裡最忙碌的時候。團長肖良鑫打開手機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記滿新春前后的表演行程:1月1日到2月8日分別前往成都新都區、武侯區等進行迎新春文藝匯演25場﹔1月23日到2月8日,成都武侯祠大廟會,每天早中晚(不含巡演)三場……

這支創立於1996年的民營藝術團,准備的不少節目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8歲的肖涵杰是肖良鑫的兒子。爸爸在台上演,他就在台下看,他最喜歡的節目是傳統民俗鼓樂《奮進鼓舞》。它取材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鼓樂,是熊家班鑼鼓隊的拿手好戲。一面3米多高的大鼓,10多面小鼓一字排開,演出時鼓樂氣勢磅礡,聲韻鏗鏘。在川劇《吐火變臉》中,臉上畫滿油彩的演員身體一轉,袖子一抖,臉譜從豪氣的武生變成穩重的老生,再一轉一抖,臉譜又變了色。戲劇、曲藝、歌舞、雜技……在眼花繚亂的節目中,肖涵杰和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作為熊家班第三代團長,在春節期間堅守一線進行惠民演出,肖良鑫已經堅持了15年。有一盒熱氣騰騰的盒飯吃,就是最美味的團年飯。

90后呂慧玲是熊家班的老將之一,6年前,她第一次加入新春惠民演出大軍。最忙的時候,呂慧玲和同事一天要趕4場演出。

早上7點起床,在大巴車上換衣服、化妝,前往演出地。她和同事都得“七十二變”。在非遺舞龍獅表演裡,男演員上前舞龍耍獅,他們得立刻變身鼓手,擊鼓伴奏。這邊的表演一結束,他們又要搭車前往下一個地方,換衣、補妝、小憩都是在車上完成。

熊家班要一直演出到2月8日元宵節前后,這波“春節忙”才算畫上句號。不能和家人團聚的他們,卻以另一種方式,感受著濃濃的年味。

四川日報記者邊鈺

龍玲剪紙:一方紅紙剪出新春“福”

一把剪刀、一沓紅紙,在龍玲的一雙巧手下仿佛有了生命般自由舞蹈,左折右剪,十幾分鐘后,兩隻金鼠躍然紙上。

剪紙藝術已有2000多年歷史,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成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新春來臨之際,龍玲也受邀到眉山、綿陽等地,走進社區、村壩,用一幅幅帶著濃濃四川風味、中國年味的剪紙,向人們送上新春的祝福。

不同於其他地域的剪紙藝術,龍玲剪紙的特色在於借鑒了蠟染、刺繡等四川傳統民間技藝,並融入本土元素和自己的創意,自成體系,因此被稱為“龍玲剪”。在她的剪紙作品裡,有吃火鍋、喝茶,也有三聖花鄉的農家樂,還有代表蓉城的芙蓉花。

近年來,龍玲的剪紙作品還走出四川、走出國門,到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交流展出,讓世界領略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要說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文化,剪紙必定佔得一席。龍玲介紹,以春節為主題的剪紙作品,常見的有福字、鯉魚、十二生肖、福娃、花朵等,有的寓意福氣滿滿,有的寓意財源滾滾,有的寓意幸福安康,僅龍玲剪過的形象就有數百種。

今年的值日生肖是“鼠”,“十二生肖裡,老鼠是機靈聰敏的代表,適應能力很強。”為此,龍玲特意設計了老鼠偷吃油、上燈台的剪紙作品,肥嘟嘟的身材、機靈可愛的形象大受群眾歡迎。

四川日報記者 郭靜雯

各地新春非遺連連看

鼠年春節期間,全省各地組織開展以“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200余場地方特色濃郁的活動,將展現四川獨具魅力的非遺資源和悠遠深厚的文化底蘊。

興文苗族花山節

時間:1月16日至29日

地點:宜賓興文各村寨

苗族花山節是川南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既是苗族祈求人丁興旺、風調雨順和相聚祝福的一個盛大集會,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尋偶戀愛、傳遞情意的“情人節”。如今,苗族花山節已是省級非遺。

武侯祠成都大廟會

時間:1月23日晚至2月8日

地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武侯祠成都大廟會,項目本身已成為成都市級非遺,廟會上,更能感受到各種非遺的魅力。今年大廟會同樣准備了主題燈會、文藝表演、文化展覽、非遺集市和各種特色小吃,一網打盡各種吃、看、玩的非遺民俗。

七曲山大廟文昌洞經音樂演出

時間:1月24日至2月8日 地點: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廣場

文昌洞經古樂,是祭祀文昌帝君時演奏的一種民間音樂,2008年獲評國家級非遺。春節,聽幾曲《文昌贊》《雁鵝過青天》古樂,將別有一番趣味。

平武村寨非遺展演

時間:1月24日至1月31日

地點:平武縣各村寨

“曹蓋”系白馬藏語音譯,意為面具。跳曹蓋也就是戴著面具跳舞,在舞蹈中以夸張的舞姿來展現對自然神的崇拜、祭祀神鬼、驅災祈福。跳曹蓋已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此外,貓貓舞、圓圓舞、白馬民歌等將在各村寨同時展示展演。

四川日報記者吳曉鈴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