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攝影師 鏡頭下的生動與溫暖

2020年01月16日09:08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城市公交攝影師

孫立在拍攝

▲除夕 孫立 攝

▲汗水 孫立 攝

▲收銀員 孫立 攝

▲最后一公裡服務 孫立 攝

▲孫立有空就拍身邊工作的同事

拉近焦距,對准拍攝物體,鏡頭中的人物表情開始變得豐富,隨著四周天氣的逐漸轉黑,人物的形態與環境最終合二為一。“咔嚓”一聲,快門按下,這張名為《除夕夜》的照片,不僅打動了無數陌生人的心,也打動了全國城市公交攝影評委的心,獲得了三等獎。

照片裡的主人公叫付高艷,這張拍攝於2019年除夕夜的照片讓她感慨萬千。“我記得那天回家,年夜飯都吃過了,但家人還是等著我回家一起團年,感謝他給我拍下這張珍貴的工作照。”付高艷口中的他,就是城市公交攝影師孫立。他拍的照片,沒有氣壯山河的風景,沒有艷麗逼人的模特,沒有花哨的濾鏡,卻是一個個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沒有什麼比用鏡頭記錄更打動人,我的初衷是把重慶公交發生的點滴故事告訴給更多的人。”孫立說。

故事一

除夕夜的守候

2019年除夕,北碚區魚塘灣公交車站調度室裡,一個瘦弱的女士,正坐在電腦面前,認真地看著什麼。窗外,零零星星的幾輛公交車依舊按著點在正常發班,車上的乘客,已經寥寥無幾,正准備開車的劉師傅突然頓住了腳步,站在調度室外,拍著窗戶給裡面的人說了句:“嘿,小付,新年好!我們豬年再見哦。”還沒等女士抬頭,窗外熟悉聲音的熟悉背影已經漸漸消失在夜幕下,公交車的車燈亮起,即便車上隻有一位乘客,它的終點,也不會改變。

每每看到這張照片,付高艷都很感慨,“原本去年除夕夜不該我值班的,當時值班的調度叫胡旭蘭,因為她很多年都沒有和家裡人過年了,我就主動說,胡姐,您回去和家人團年吧,這個除夕的班,我來替您值。”聽她說完,胡旭蘭突然眼眶一紅,拉著她的手滿是感激。

記得大年二十九的那天,付高艷早早和家人團了年,盡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除夕,但考慮到第二天要上班,付高艷的媽媽還是煮了湯圓給她吃,“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媽媽的話,平淡之中充滿了對她的滿心祝福。付高艷說,除夕這天早上5點20分就上班了,一直到晚上10點多,直到最后一輛公交車駛離,她才結束了這一天的工作,拎著包帶著對家的向往,回家了。

當時,孫立恰好經過此處,望著調度室裡那孤單的背影,心中甚是感慨。於是,他按下快門,抓拍到這張名為《除夕夜》的照片。

故事二

車窗外司機的汗滴

一位穿著襯衣的公交車駕駛員,在酷暑難耐的8月,把半個身子伸出窗外擦玻璃,腦門上的汗珠大滴大滴地往下掉,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這張照片,是孫立於2016年夏天拍攝的。拍完這張照片孫立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用鏡頭記錄了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場景,在當年的公交集團雜志上,這張照片被採用,用來反映一線工作人員的艱辛。被拍下的駕駛員叫周仁勇,他還記得,那天天氣著實很熱,應該有40多攝氏度,以至於開車行走在北碚的街頭,耳邊盡是刺耳的知了叫聲。按照公交車的保養維護要求,車輛進入停車場后,駕駛員要及時打掃車內衛生。剛把地板掃干淨,這時,周師傅發現車窗玻璃上有好幾個手印,看上去很是顯眼,“可能是哪個小朋友抹上去的。”於是,他拿起抹布沾水,擰干,一點一點地擦去車窗內外的手印,期間汗水不停地流,“我當時專注擦手印,沒想到孫立拍下了這個瞬間,真有點不好意思。”周仁勇笑著說。

故事三

無人售票公交車的收銀員

城市裡的無人售票,每天會有不計其數的乘客往裡面投幣。每天下午,收銀中心的收銀員就會開著小車,收集公交車上的錢袋。孫立拍攝的這張照片,是夏天收銀員收錢的場景。隻見照片裡穿天藍色衣服的女士,左手打開收銀箱的門,右手將錢袋從裡

面取出來,整個過程記錄的,是一個不被我們熟悉的工種。

孫立告訴記者,公交車的收銀箱設計非常科學——用鑰匙打開箱子門以后,需要插一個卡板進去,才能把裝錢的袋子取下來,這個袋子取下來時就自動密封好了,避免票款的流失。接下來,再換一個新的袋子上去,整個過程隻有2分鐘的時間。

據了解,北部公交一共有974輛無人售票公交車,每天開著車在城裡收取錢袋,想一想就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隨著刷卡和二維碼乘客的數量日漸增多,收銀員收到的紙幣和硬幣總量也會逐漸減少,但哪怕隻有一位乘客使用紙幣,收銀箱就要存在,為乘客服務。

故事四

最后一公裡溫情回家路

軌道蔡家站通車了,住在附近兩江民居小區的市民出行方便了,但開通的第一天,著實讓很多居民感到了焦慮。家住兩江民居小區的杜先生說,他在解放碑一家影樓上班,2013年12月28日,隨著軌道交通6號線的開通,他從住家所在地去解放碑上班,再也不用“跋山涉水”一般的辛苦了。然而第一天,由於沒有規劃兩江民居到軌道蔡家站的公交車,那天早上他花了10塊錢坐出租車去的軌道站:“當時還在想,公交都沒得,以后坐軌道交通也不方便。”沒想到,兩天后的早上,小區外就有了一趟577路迷你巴士,起點站是蔡家軌道站,終點站是燈塔。

孫立的這張照片是在577路開通半年以后拍的,當時577路成為解決居民最后一公裡出行的典范,也讓許許多多的乘客,回家的路變得溫情。

人物對話

鏡頭下的人物更真實生動

今年29歲的孫立,開了4年公交車,做了2年管理工作,甚至在開公交車之前,他還當過售票員。可以說,有工作經驗以來,他的工作都和公交密不可分。

2015年,收入不高的孫立花8000元買了一台佳能70D相機,對於丈夫的“大手大腳”,妻子很是不理解,“喜歡用手機拍就行了,干嘛非得買個相機?”“老婆,我買來給娃兒拍照的。”那會兒,孩子還小,為了打消妻子的疑慮,孫立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給孩子倒騰幾張照片。與別人在影樓照的千篇一律藝術照不同的是,他鏡頭下的孩子,要麼正在吃飯,要麼正在和媽媽嬉戲。久而久之,看慣了影樓照片的人們,對孫立拍的照片非常感興趣。

但孫立的興趣並不止於拍孩子,作為一位團員,團支部搞活動,他的任務也是拍照。以前用手機拍,拍出來的照片放大了看就很失真,“有一次我帶著相機去拍,沒想到拍出來的效果特別好。”自那以后,拍工作照就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一年后,攝影技術成熟的孫立,賣掉舊相機后花16000元買了一台新的尼康D800相機,每天回家研究角度、光線、結構,很快,他的攝影技術也開始逐漸成熟起來。

鏡頭下的人越來越真實,鏡頭下的故事越來越生動,鏡頭下的生活越來越有味道。孫立說,他也希望自己拍更多乘客的故事,讓他們與城市公交之間的連接點,因為圖片而顯得生動起來。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