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工大陳新團隊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攻關近20年 破解中國制造“卡脖子”難題

2020年01月16日09:00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攻關近20年 破解中國制造“卡脖子”難題

高速運動的軌道上固定一根鋼尺,如何保持鋼尺不晃動且定位精准到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這看起來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1月10日,廣東工業大學陳新教授團隊完成的項目《高端電子制造裝備高速高精點位操作的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採訪實驗室主任陳新教授及其團隊。他介紹,該技術可廣泛應用在高端電子裝備領域,攻克了高端電子制造裝備的關鍵難題,為推動我國電子制造裝備業的自主可控與健康發展提供了理論技術保障。

A 讓中國裝備“強筋骨”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

“中國是電子制造第一大國,電子制造更新換代很快,我們的裝備升級跟不上產品更新速度,這樣的產業鏈很容易被‘卡脖子’。”陳新說,“裝備不能崛起,產業是不健康的,沒有強筋骨的。我們必須要圍繞中國特別是廣東電子產業發展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的趨勢,必須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經過大量的調研,團隊發現,電子裝備產業之所以能做到高速度、高精度,其根本還得在力學、測量、控制等基礎理論方面進行突破。

其中,高速/高精點位操作是眾多高端電子制造裝備共性需求。團隊圍繞這一共性需求,歷經20年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攻關,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建立了高速精密電子裝備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研制了系列核心基礎部件和典型高端裝備。

目前,團隊研發的系列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高新高精電子裝備操作領域,尤其在快節奏、高精度操作方面,技術的定位精度可達到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

數據顯示,團隊聯合深圳大族激光、大族電機等企業研發的部件/裝備服務企業千余家,近三年新增銷售45億元、利潤10億元。核心技術發明獲授權發明專利67件等。項目成果和后續研究將持續有力支持我國電子制造產業的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系列基礎運動部件將持續有力支撐我國高速高精電子制造裝備的不斷創新與跨越。

“我們從最底層做起,從最基礎開始突破,最終實現了這方面關鍵技術裝備的國產化。”陳新說,“我們的技術成長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和成長,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B 近20年研究突破國際瓶頸,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這麼重磅的發明,為何出自廣工大?陳新告訴記者,廣工大的教授不是光在實驗室裡悶頭做實驗,他們經常到企業中,跟工程師到現場了解情況、挖掘需求、修正技術、實現技術突破。

團隊成員楊志軍教授告訴記者,近20年來,團隊成員頻繁深入企業一線,有的局部技術攻關經歷了數百次企業一線交流與現場驗証﹔有的細分技術難點突破查閱了海量文獻。課題組幾乎沒有節假日,團隊成員經常性加班熬夜。

在高速運控優化攻關的那段時間,楊志軍都未及顧上臨產的愛人,繼續回實驗室加班,錯過了孩子的出生。

“研發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碰到特別難的技術,一旦遇到了,我們就會加班加點來攻克,有時連大年初一都回到實驗室做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團隊成員王晗說,“我們必須要繞開原有的技術路線,通過原理創新等,走別人不同的路,實現更好的效果。”

“整個產業要發展,民族要復興,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來不得半點吹牛,必須要實打實,我們還有很多坎兒要邁過去。”陳新告訴記者,未來,團隊將繼續瞄准國際前沿,極力推動基礎研究與原理創新,進一步夯實產業根基,產出一流成果,支持民族工業做優做強。

他還有一個小夢想:“我期待廣工大和我們的實驗室也能挺進世界舞台中央,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在世界上有競爭力。”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黃學茭 黃華利 盧迪

圖/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責編:袁菡苓、羅昱)